********************
以下为财政司司长曾荫权今日(星期三)在立法会会议上,就恢复致谢动议辩论的演辞全文(只有中文):
主席女士:
上星期本会就施政报告进行致谢辩论时,我注意到多位议员都同意,今年施政报告突出的两大主题 ─ 环保和教育 - 对香港的未来发展至为重要,但也有议员批评施政报告未有触及市民最关切的经济和就业问题,对此表示不满。
特区政府是否真的一如议员所批评,忽视经济,妄顾民生?身为负责制定特区政府经济政策的官员,以及就业专责小组的主席,我需要就此事作出回应,以消除议员的忧虑和误解。
多位议员都正确地指出,市民现时最关注的,是工作和收入的问题。正因为清楚认识到这一点,行政长官并没有拖延到今年十月才在施政报告里提出对策,他早在去年便已经将振兴经济和解决失业问题列为最优先的工作。
审慎理财 繁荣所依 ─────────
首先我想稍离题指出一点:经济低潮,每每就是考验一个政府能否坚守理财原则的关键时刻。特区政府审慎理财,确保政府开支的增长,在一段期间内不超越整体经济的增长,这是香港赖以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我们这个特区能够嬴得国际投资者和信贷评级机构信任和称许的原因。唯有按照这样的理财原则,我们才能一面提供资源尽量满足社会需求,一面维持「小规模政府」。金融风暴一役,更令我们清楚看到:若不是通过多年审慎理财,建立起比较稳健的财政储备,我们根本就没有能力在去年的关键时刻抵御外来的猛烈冲击,成功维护香港金融系统的稳定。同时,我们也不可能在九八年经济出现负增长的情况下,仍然承诺一九九九至二零零零年和二零零零至二零零一年的政府开支可以有正增长。
我十分明白,在经济尚未完全复原、失业率依然高企的环境下,议员和市民很自然会对政府有所寄望。不过,先不谈政府有没有魔术师的本领,能够不断从袋子里变出白兔。单单就理财原则而言,我相信议员和市民都能理解,面对赤字高悬、财源紧绌的情况,一个有守有为的政府,必须更加审慎管理香港市民的共同财富,尽量开源节流。假如我们竟然置赤字于不顾,大慷纳税人之慨,将每次发表定期报告的场合都定为「派礼物时间」,不惜一而再、再而三地动用公帑派发种种优惠和资助,妄顾香港长远利益,我认为议员不但不该表示称许,反而应该严词指责。因为容许这样做,不仅会令我们在不知不觉间违背了《基本法》第一零七条有关「量入为出」的宪制规定,更必定会令国际投资者和评级机构为之侧目,质疑香港是否已经偏离一向行之有效的理财原则,影响香港的投资环境。更重要的是,此风一开,只会助长企业和个人依赖政府援助的心态,彻底改变了香港的成功之道。
因此,我要借此机会重申:为了香港的持续繁荣,特区政府必须坚守一贯的审慎理财原则。我们必须逐步调节政府的开支增长,让它在一段期间内回复到一个和整体经济增长相称的水平。
经济民生 长以为念 ─────────
话虽如此,特区政府绝对不曾、也不会漠视经济和民生的重要性。事实上,行政长官在这方面的努力是有目共睹的。自去年以来,他一直不遗余力地督促政府同事推动经济增长、纾解市民负担、以及改善就业情况。一年多来改善本地经济,增加就业是行政长官和我每周定期谈话的常设课题。
在推动经济增长方面,去年特首的施政报告已经指出要拓宽经济根基,鼓励工商界利用科技和创新活动为香港增添新的发展动力。他更委任田长霖教授主持创新科技委员会。在该委员会大力推动下,一年多之间,我们已经看到本地及海外企业界的踊跃响应。在今年财政预算案中,我进一步提出了一些有关巩固香港金融业实力、以及推动资讯科技和旅游业发展的措施和建议。这些都是特首督促的成果,凡此种种,都说明了特区政府一直积极推动香港经济迈上新的台阶。
在纾解民困方面,议员当会记得,政府在去年曾宣布全面冻结大部分政府收费。同年六月,政府更提出一系列措施,以振兴经济和减轻大众和企业的压力。除了纾缓信贷和流动资金,以及暂停卖地以稳定物业价格外,我们更实施了多项税务及收费宽减措施,其中包括调低柴油税、减低出入口货品报关费,以及退回九八至九九年度的首季差饷。
此外,继九八年度财政预算案中提出减税、减差饷后,我们又在九九年度财政预算案中,再次提出多项措施,以进一步纾缓个人、家庭及企业的负担。这些措施,包括立即退还九七至九八年度应课的部份利得税、薪俸税及物业税、延长冻结收费的限期,减收差饷、大幅削减商船注册收费,以及其他多项税务宽免。
这连串的纾缓宽减措施,令政府于一九九八至二零零零年两个财政年度,增加了大约五百亿元的财政负担。其实大家都知道,在九八至九九年度,政府财政赤字是230亿元,而在九九至二零零零年度,我们的预测赤字是360亿元,而且明年我们估计财政仍未能完全回复至平衡预算,会有少量赤字,为60亿元以下。所以在这方面,政府并没有为要节省多少金钱,而不因应经济情况回应社会的需要。
在协助市民就业方面,鉴于本港失业率从去年年初后急升,去年六月,行政长官指示我成立就业专责小组,邀请商界、劳工界、学术界,培训机构和政府代表一同谋求对策。
小组成立一年多以来,主要集中从五个方面解决失业问题,包括:
(一) 提供就业机会 (二) 改善劳工处的就业辅导及工作选配服务 (三) 扩展职业训练及雇员再培训 (四) 提供更多贷款资助,鼓励持续进修,以及 (五) 加强执法,遏止非法雇用的情况。
到目前为止,小组已经推动了共三十多项新措施,估计从去年年中至今年九月,政府推行的基础建设及工务计划共创造了约九万个就业机会;此外,从去年六月至今年九月,劳工处已为接近六万名市民找到工作。今年年中,鉴于15-19岁青年人失业情况严重,就业专责小组积极支持及筹备崭新的大型职前培训 - 「展翅计划」,针对青年人工作经验不足及缺乏自信等弱点,提供适当训练和工作实习机会。
虽然有议员质疑再培训的成效,认为对于一些年纪较大、学历较低的失业人士帮助不大。但根据我们的统计,经过再培训的学员平均有七成左右能够成功就业,其中不少,正是已过中年而学历不高的一群。
事实上,经过就业小组的努力和随经济情况趋于稳定,失业率已经由今年较早时百分之六点三的高位,下降到七至九月的百分之六点一,就业不足率也已回稳,近期徘徊于百分之三的水平。事实上,虽然香港经济在过去两年均处于调整期,我们的就业总数仍维持在310万至320万人的水平。今年第三季的总就业人数,与九七年第三季,即香港经济高峰期的数字比较,增长了百分之三点六。劳工处在今年第三季搜罗的职位空缺比去年同期亦显著上升了百分之十五。从这些数据可以见到,香港的劳工市场在过去两年并没有萎缩。
对于有人批评今年施政报告侧重教育,妄视就业,但只要客观看一看再培训对于协助市民就业所起的积极作用,便应能领会到施政报告强调的人才培育和终身学习,正是保障经济持续发展和市民充分就业的重要条件。
事实告诉我们:国民教育水平的高低,往往足以决定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在个人层面而言,拥有的知识和技能越多,就业前景也就必然更有保障。教育虽然并非为经济与市场服务,但办好教育既然能够推动经济发展、以及增强市民就业本钱,又怎能说教育工作与经济和就业无关?
今年施政报告的另一主题是改善香港的自然和都市环境。众所周知,环保行业在许多先进国家都已发展成重要的经济环节,为无数不同阶层、不同学历的人士带来新的就业机会。施政报告也已清楚表明,政府将从法例和组织架构方面手,尽力为香港的环保行业开拓发展空间。议员提出有关如何将环保和工业政策更好配合的建议,我们将认真研究。稍后规划环境地政局局长会就环保带来的营商和就业机会作更详细的论述。我相信特首提出的环保政策,应能为香港的工业发展开拓出前景极佳的新局面。
经济复苏 ────
现在让我谈谈香港经济的现况和前景。经过一年多的调整,香港整体经济于今年第二季已见复原迹象。本地生产总值自九七年年底之后首次录得正增长百分之零点七。踏入第三季,各经济环节续有改善,复苏步伐相信会明显加快。
在外贸方面,随亚洲区内经济重拾升轨,输往区内的出口于七月和八月强劲反弹,实质增长达百分之十。近期中国内地出口回升,亦带动香港往内地出口货量在七月和八月弹升百分之八,是今年首次录得升幅。至于传统海外市场,输往美国和欧盟的出口亦表现良好。
整体来说,九九年七月和八月总出口录得约百分之八的强劲实质升幅,亦是去年第一季以来的首次增长。
此外,区内经济的持续复苏也使本港旅游业保持上升的势头。今年首八个月,访港人次录得双位数字的增长,达百分之十一。
本地需求方面,市民的消费意欲续有改善。零售销量于今年七月扭转过去二十一个月来的跌幅,录得百分之零点八的轻微实质增长,升幅于八月更增加至百分之一点九。此外,正如刚才所说,目前劳工市场亦已趋于稳定。
综观以上情况,我预期复苏的势头可以持续。全年来说,我们应该不难达到早前预测的百分之零点五经济增幅。我们会在十一月底对九九年整年经济预测再作详细检讨,届时并会公布第三季经济增长的粗略评估。
须要警惕的是,当前仍有数项不明朗因素需要我们密切注视,其中包括美国息口和股市的走势、日本经济可否持续复苏和日圆的走势,以及其他亚洲国家能否落实金融、企业及行政改革,以彻底改善其经济基础,使区内经济能继续增长。
竞争力之源 ─────
早前席卷亚洲的金融风暴,无疑严重打击了香港经济。但这次冲击亦催化了香港内部经济多方面的调整,以及新一轮的经济结构转型,通过这些调整及转变,将使香港经济更具竞争力,基础更为巩固。
在营商成本方面,本地资产价格在过去一年多已大幅下调,住宅楼价今年八月比九七年的高峰回落百分之四十四,而写字楼和商铺的楼价亦分别下调百分之五十七和百分之五十一。过去楼市的过热现象已不复见。写字楼租金与九七年高峰比较下跌百分之四十五,而商铺租金亦下跌百分之二十。
工资方面,主要行业的平均薪金在今年第二季比对去年同季下跌百分之一,相对金融风暴前的双位数字增幅,已见大幅放缓。
今年首三季的综合消费物价亦下跌百分之三点九。从近期出口和旅游业的回升可以看到,成本的下调,的确有助重新提升香港产品及服务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
但我必须指出,单靠价格和成本调整并不足以维持香港的长远竞争力。毕竟我们已经是一个发展相当成熟的经济体系,成本和薪金再怎么下降,也不可能降到一些发展中地区的水平。可以肯定:香港的出路,不在压低成本和价格;力求质优、新颖、独特,才是我们的决胜之道。因此,我们应该继续加强香港各行各业,特别是科技和金融这两个高增值领域方面的实力,务求推出更多创新而具有国际水平的产品和服务。这也是我们极力提倡创新科技和推行金融市场改革的原因之一。
此外,香港更要继续通过教育和培训,壮大我们的人力资源,同时致力维持我们的独特优点,例如法治、资讯自由、低税率、廉洁政府等,使我们得以保持竞争优势。
结论 ──
主席女士,正如我刚才所说,自香港经济出现逆转以来,行政长官一直将推动经济增长和解决民生问题视为首要任务。目前香港的经济环境虽已脱离最坏的境况,而且开始出现复原迹象,但我十分明白,许多市民和企业仍在苦苦挣扎。特区政府绝对不会对他们的困境坐视不理。我们将会继续尽力给予协助。但我希望议员和市民也能谅解政府面对的掣肘和局限。在审慎理财的原则下,我们实在难于不断提供优惠或资助;而我们和所有奉行市场自由经济的体系一样,不可能也不应该由政府包揽经济活动,自行创造就业机会,因为这只会窒碍经济的健康发展,拖延了真正的复苏步伐。
两年多以来,政府和所有市民一同经历了经济上的惊涛骇浪。期间我们汲取过教训,累积了经验,同时一直设法在困境中闯出新的局面。不少人问:甚么时候香港经济能够全面复原?若我真能决定,我会希望自己能够回答:「今天」。但事实是,这条问题的答案无法单靠政府提供。每一家企业,每一个个人的取向,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香港未来的经济面貌。香港的经济和就业前景如何,就看我们整个社会的智慧、毅力和决心。
多谢主席女士。
完
一九九九年十月二十七日(星期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