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报

 

 

立法会:规划环境地政局局长致谢动议辩论演辞全文

***********************

  以下为规划环境地政局局长萧炯柱今日(星期三)在立法会会议上「致谢动议」辩论致辞全文:

主席女士∶

  首先让我多谢各位议员在进行有关《施政报告》致谢议案辩论时,就环境保护、城市规划和市区重建等方面发表宝贵的意见。我亦藉此再次感谢各位议员于十月十三日在有关环境保护的动议辩论中向政府提供意见。

  今天我不会重覆在上次环保辩论中已经提出过的课题。各位议员在致谢议案发表的意见,我局的同事已一一记下,在未来的日子,我和同事们会分别在本会的环境事务委员会和规划地政及工程事务委员会按各位提出每一事项详细跟进。

  现在我想谈两个课题。市区重建的计划,和环保工作的展望。

  上星期政府发表了一份《市区重建局条例草案》的谘询文件,征询公众对于成立市区重建局的意见。我和同事会在未来多个星期的谘询期内,就市区重建这课题向各位详细解释政府的建议,听取各位议员的意见。

  有人问,政府为甚么要草拟一条全新的法例,而不只是修订现行的条例?理由简单来说,就是我们需要脱离过往沿用的模式,而采用一套新方法,去全面加速推行市区重建。香港现正面临一个市区老化的危机。很多楼龄超过三十年的楼宇,由于长期缺乏适当的维修,已呈现提早老化的迹象;预计在未来十年内,楼龄超过三十年的楼宇,数目将增加百分之五十。我们必须对症下药,以新的方案去解决这问题。

  我们建议的市区重建计划,旨在缔造一个「三赢」局面 - 无论是租户,业主或香港整个市区本身,均可从中受惠。

  首先,居住在残旧楼宇的租户将会得益。他们现时的生活环境拥挤非常,生情况甚为恶劣。重建旧区,可真真正正地改善这些租户的生活质素。我们深信市区重建局将会与房屋委员会及房屋协会通力合作,令受重建影响的租户能够获得妥善安置。

  第二,物业业主亦会从市区重建中受惠。很多旧区的业主,由于楼宇业权分散及缺乏资金,没有能力组织起来自行进行重建,沿现有法例方式进行收购重建,私人发展商对参与重建这些旧区的兴趣不大。市区重建局的出现会为这些旧区业主带来新机会:受重建计划影响的自住业主,除了可得到法定的补偿外,亦会获发给一笔特惠津贴,让他们可购置同区内约十年楼龄,面积和原来物业相若的单位。

  第三,新的市区重建计划会改善香港整个市区的面貌。藉着市区重建,我们可以重新规划及妥善整理市区的环境及结构,区内可增设休憩用地和社区设施。住在重建楼宇附近的居民,会因为整体环境得到改善和社区的绿化而受惠。

  在落实市区重建计划的时候,我们会坚守一个原则,就是确保个人权益得到保障。在平衡社会各界利益之余,任何受市区重建影响的市民的合理权益,会同时获得保障。

  接着我想谈环保。有人质疑政府在今年的《施政报告》中提出改善环境的计划,是否只针对减低过去污染所带来的遗害,减低日后污染成因,而并无其他实质效用。这说法其实只是对政府的环保计划了解了一半。其实,政府落实改善环境计划,对社会会带来与环保无关的利益。

  让我举三个例子。第一个例子,我们在探讨如何更加善用物料和资源的过程中,会触发新的营商概念。善用物料和资源,对投资有利,而且会对环境管理服务造成需求。这些服务行业包括清理环境污染物的行业、减低环境污染成因的专业公司、以至改良物资运用以达到环保目标等等的行业。提供这类服务的香港公司,活动范围不单限于本港,更可扩展到南中国及区内其他地方。这方面的业务发展极具潜力,而这类服务一方面有助纾缓区内污染的压力,另一方面会为香港带来新的营商机会。

  第二个例子,在未来数月,政府会大力推动物料回收计划。若每家每户,以至每家公司日常都能稍加注意避免产生废物,以及把物料分类,不但可省却社会为了处置物料而引致的巨额开支,更为从事物料循环再用的行业营造更多商机。

  第三个例子,就是本港一所大学正在研制一种全球独有的微粒过滤器,能以极低成本减少行驶中车辆所造成的污染。我们支持发展及测试这种产品,不单可在本港制造及安装这类过滤器方面创造新的生产及就业机会,而且可将产品推广至亚洲各地,协助改善车辆带来的空气污染问题。

  香港的经济发展一向有赖港人的创意和活力,我们以至下一代能否创出新的发展空间,取决于香港能否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找出新出路。我深信香港具有足够能力,成为亚洲「绿色工业」的表表者,在区内担当「火车头」的角色。

  推动香港持续发展,并不止于推动环境方面的持续发展,还在于维持这个都会积极进取和未雨绸缪的精神。也来自我们对下一代的关怀,以及为他们未来设想而筹划的行动。我们今日有的成就,就是因为上一代含辛茹苦,为我们的教育及就业作出各方面的安排和牺牲。到我们这一代,同样也正为子女的教育和事业作出各种打算。这是绝对正面的。但在二十一世纪将临之际,我们为下一代的安排,在教育,就业及日常生活的照顾之外,实在可扩展至改善他们日后整体生活环境质素的层面,为他们及他们的后代建设一个生活得更舒适、更美好的城市。因此来年我们部分重要的工作,是激励社会各阶层参与发展环保工作,加强民间合作,务求改善本港及整区的环境。

  未来的工作固然艰巨,但令人鼓舞的,是市民的环保意识正日渐提高。我深信,只要我们抱着同一理想,加点努力,一定可以把香港发展成为一个环境优美、充满创意和活力的城市。

一九九九年十月二十七日(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