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报

 

 

教育统筹局局长王永平的致辞全文

***************

  以下为今日(星期五)教育统筹局局长王永平在香港大学通识教育委员会主办《激变中香港的优势》演讲会系列时的致辞全文:

香港人力资源发展的构思

───────────

前言

──

  这次香港大学举办「激变中香港的优势」演讲系列,我觉得非常有意义。主办者希望这个演讲系列,能够带动风气,让社会人士及莘莘学子,建立新的思维。所以我今次的发言会避免赘述香港特区政府在过去几年宣布的发展人力资源措施;我会配合讲座的目的,解释现时政府政策背后的理念,以及提出一些未有完善答案的问题,说明香港拥有的优势,也指出一些隐忧,希望能藉这次的讨论,带动社会各界进行有深度的反思和研究,为政府将来制定人力资源发展策略提供有理有据的建议。

人才是香港最重要的资源

───────────

  过去百多年来,特别是二次大战后的五十多年,香港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人才是最关键的因素。五十年代,内地的企业家来香港,把制造业,特别是纺织制衣业发扬光大,使香港成为一个重要的制造中心,从而推动贸易金融的发展。香港经济发展的另一个里程碑是中国在七十年代末期决定经济改革开放,为香港提供了廉价土地和工人,一方面把香港的制造业扩展到珠江三角洲,创造无限的商业投资机会,另一方面促进香港转型成为一个以服务业为主的经济体系。今天,香港已是一个国际级的贸易、金融、运输、旅游中心。我可以向大家列举一些数字,说明过去三十年香港经济的巨大变化:

* 一九七零年,制造业占本地生产总值百分之三十一,雇用约百分之四十的工人,人数有五十多万。

* 制造业工人的就业高期在八十年代初,当时的工人达九十万人。但是在一九八二年,制造业占本港生产总值的比例已下降至百分之二十一。

* 到了一九九七年,制造业雇用的员工下降至约三十万人,而制造业占本地生产总值的比例也下降至约百分之七。

*根据去年的就业数字,有百分之八十的工人,是从事服务性行业。

  香港能够从无到有,与时并进,自有其先天和后天的优点,其中我们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天然深水港,使我们在转口和出口贸易上占尽优势;其他大家耳熟能详的因素,包括有效率的政府,国际认可的法治和独立司法制度,中国贯彻执行维护香港特殊地位的政策等。但是,最重要的始终是我们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都拥有所需的人才。我现在把这些人才概括的分为四类。第一类是二次大战后,特别是在五十年代来香港的企业家,他们主要从事纺织制衣业,没有他们的知识和经验,香港不能够在短短十多年间建立一个充满朝气的制造业,产品价廉物美,行销海外。不少企业家后来都能配合市场的转变,继续发展其他行业。

  第二类是从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不断涌现的创业家。现在香港有不少富甲一方的商人,都是五、六十年代在香港白手兴家,他们大部分出身是难民。古今中外经验显示,难民在异地创业,成功率比本地人高,主要的原因是他们经历千辛万苦,逃离家园,炼就无比的坚毅精神,而且由于没有机会成本,往往能够勇往直前。八十年代初,内地改革开放,又为香港的创业家提供了无数黄金机会,而这些机会,是其他地区人士没有门路和不敢冒险尝试的。在过程中,很多香港人凭胆色、关系、比一般内地人灵活的头脑和现代化的思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成就事业;失败的例子当然不少,但这也只是正常的现象;只要有少数能够成功创业,已足以刺激香港经济持续壮大。

  第三类是外地来港的优秀人才。香港对外地来港工作的优秀人才,一向采取极为宽松的政策,他们为香港的运输、电讯、证券、金融的发展,作出重要的贡献;现在这些行业在香港的经济体系中举足轻重,其中顶尖的管理人才,大部分已是本地人,不少的专业和高技术职位也由本地人担任,这是自由经济,公平竞争下的结果。香港一定要继续致力吸引全世界的优秀人才。这是我们过去成功的要素,也是我们未来发展的其中一个重要基石。稍后我会谈谈这个重要的人力资源政策。

  第四类,也是非常重要的人才,他们便是灵活拚搏的基层雇员。在五十年代,全赖无数勤奋工作的工厂工友,香港经济开始飞跃发展。一直到七、八十年代,香港从制造业转型到服务业。一九七九年,我们的制造业雇用约八十七万名工人,该行业的失业人数是二万二千名;到一九九六年,制造业工人人数下降至约三十五万名,然而该行业失业人数亦下降到一万八千六百名,显示我们绝大部分工人转业成功,充分反映本地工人灵活、好学,为香港的经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现在香港可能面临另一个重大经济转型,工人何以自处?政府有何政策?这也是我稍后会谈及的一个话题。

发展人才需要教育改革

──────────

  一个多月后,我们便进入公元后第三个千禧年,以现时人类在科技上的发展,特别是在生物、太空和资讯方面,只要我们不毁灭自己,或被宇宙毁灭,恐怕不出百年,我们的子孙便会变成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幻想可以修炼成的“神仙”,他们可以「长生不老」(因为身体器官可以不断更新),在太空漫游(因为太空船已变成普通的交通工具)、无所不晓(因为可以随身带驳上互联网的微型资讯器)。我说这么多梦话,是想指出人类已经进入一个前所未有,不断创新的时代,我们对下一代的一个重大责任,是发挥他们的创造潜能,所以香港人力资源发展最根本的政策,是改善现时的教育制度,废除所有窒碍思想的做法,例如取消学能测验、鼓励创新(例如容纳多些私校)等。我不打算在这里讨论现时政府构思的一系列改善教育的措施,但是我要强调,改革能否成功,取决于教师的能力和承担,所以我们在热烈讨论改革现有教育制度时,绝不能忽略这个关键的因素。我亦不只一次说过,教育是超乎经济利益,以培育完人为理想,但我们也不必迂腐,教育与发展人力资源当然有莫大的关系,现在全世界地区,包括最强的美国,都在教育上实行重大的改革,这岂是巧合?

人力资源要配合经济发展

───────────

  我认为香港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已经开始形成。我们的地理位置,以及区内,包括内地的经济发展,使香港继续成为运输和贸易中心。随着士尼乐园的兴建,只要我们改善待客的服务,我们的旅游业会继续兴旺。我们拥有先进的资讯基建和网络,加上政府的大力推动,香港的科技应用,特别在资讯、娱乐、金融、贸易,甚至教育方面,都会有巨大的发展,成为区内一个重要的中心。香港已经开展的金融改革,会确保我们区内领先的地位。我国和美国的世贸谈判达成协议,明年便可以成为世贸会员,全方位与世界经济体系接轨;虽然在短期内,内地许多行业难免会受到冲击,但对国家的长远经济会有根本和深远的正面影响,为国家和香港提供无限商机;只是这次的开放不会像八十年代的情况一样,当时香港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现在我们必须与全球的最强劲对手竞争内地市场。总括来说,外围的因素已为香港提供了再次起飞的条件,关键是我们是否有足够和高质素的人才配合。

香港的人力需求预测

─────────

  根据经济的发展方向和各重要经济组别,例如金融、旅游、科技、运输的前景,去分析各行各业的人力需求,甚至不同工作岗位雇员的数目和所需的教育和技能水平,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人力需求预测,太短期,例如一、两年,没有什么用,太长期,例如十年,可靠性很低。针对这个问题,政府现进行了三项有关的工作。第一是就个别行业的过往和现时情况及未来的发展潜力,推测未来五年的人力和培训需求。我们首先选择了旅游业和资讯科技业,因为政府有明确的政策,推动这两个行业的发展;我们亦认为,五年是一个适当的时段,因为五年不太长,所以我们掌握的资料和作出的行业发展预测,应该有较高的可靠性,而五年也不算太短,我们可以有时间制定相应的培训工作。现在两个行业的人力需求报告都已经完成。

  第二项工作是针对金融服务业的人力及培训需要,政府在一九九七年年底,委任了一个督导委员会,专责进行成立财经学院的可行性研究。委员会的成员来自金融业的主要成员、主要教育和培训机构的负责人,以及有关政府政策局代表。委员会刚于上月完成研究,并向行政长官提交了报告书。

  第三项有关人力需求预测的工作是聘请顾问,找出七个国家(澳洲、比利时、日本、荷兰、新加坡、美国、英国)和两个城市(纽约、伦敦)所采用的人力预测方法,然后加以分析,让政府参考,进一步探讨能否建立一套适合本地情况的人力需求预测模式。这项工作还未完成。

  让我先在这里简述旅游业和资讯科技业在未来五年的人力需求情况和指出一些我们重视的人力资源问题。

旅游业的人力需求

────────

  旅游业行业(包括酒店、售货、饮食等相关行业)的五年人力需求评估结果显示,我们大致有足够的人手支持行业的发展,但是需要加强培训,特别是在服务态度和语文方面。其实旅游和有关行业提供许多职位给一般教育程度和没有特别技术的工人。从事和旅游业有关工作的员工,由一九八一年的约二十二万名,增加至一九八六年的约二十七万名。然后再增加至一九九七年的约三十七万名,配合期间来港的旅客,由一九八一年的二百五十万人次增至一九九七年的一千万人次。

  士尼乐园的落成,除了会直接增加数万个职位外,一定会为香港带来更多游客,惠及不少相关的行业,例如酒店、零售和饮食等等。更重要的是,如果士尼赖以成功的服务文化,可以在香港发扬光大,加上内地经济持续增长和开放,香港的旅游业便会蓬勃发展,这是绝对可以实现的目标。

  在这里,我要再次强调服务质素的重要性。出外旅游的主要原因,是欣赏异地的景色和风土人情,但是要旅客旧地重游,便要让他们得到高质素的服务,令他们觉得宾至如归。士尼乐园的米奇老鼠要找人来扮,不可以由机械人代替,因为后者不能提供同样的服务。有人指出,香港的待客服务态度,随经济日渐发达而日益下降,这不只是教育问题,而是整个社会风气和个人态度问题,需要政府和社会大众一同去解决。在这方面,政府会加强教育和培训。我举一个例子,明年初政府会推行一个大规模的职业英语运动,甚至动用五千万元,资助雇员学好英语,对象包括许多与旅游业有关的行业,例如的士司机。如果从事与游客或外籍人士有关业务的员工不懂基本的英语,连起码的沟通也办不到,香港怎能维持国际城市的地位?开展这项运动,得到很多雇主支持,但是,雇员的支持更为重要。学好英语,不只是语文水平问题,而是一个基本服务文化的问题,而后者,不只适用于旅游业,还适用于各行各业,是人力资源的重要元素。所以,我希望士尼的优质服务文化,可以为香港的人力资源发展,带来深远和正面的影响。

资讯科技业的人力需求

──────────

  资讯科技业五年人力需求评估结果显示,我们需要大量各式各样的专门人才,例如基本电脑技术、维修、编写程式、软件设计,以至利用现有的科技,发展网页,开创网上商机等等。虽然我们在中、小学的资讯教育方面投放了庞大资源,但还要等一段时间,才能见到成果。在短期内,我们有迫切的需要培训更多人才,以满足不同程度的需求。其实我们已经有不少的资讯科技培训课程。例如现时就读香港各高等教育院校的学生,有百分之二十三,即一万九千多人,是修读与资讯科技有关的课程。另外有近两万名在职人士修读这些院校提供的持续进修资讯课程。职业训练局提供七千多个资讯课程的学额,而其辖下的资讯科技培训发展中心,亦每年提供近一万个短期进修名额。雇员再培训局刚开始了一项资讯技术员的培训课程,反应非常好。但是我们绝不会自满;教统局现正和资讯科技行业、职业训练局和再培训局积极磋商,希望可以开办更多培训课程。在未来几年,我期望有更多的培训课程,包括中学程度以上的文凭,以至学士或以上的课程,培训大量职前和在职人士,支持行业的高速发展。

  资讯科技亦是本港高等教育院校三个发展卓越学科领域项目之一。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会拨款五千一百万元给港大、中大和科大联合推动资讯科技的发展,包括研究及培训未来所需的人才。

  我要强调,资讯科技业的发展,绝对需要最优秀的人才。这正好解释了政府发展人力资源的双管齐下构思,即一方面要大量培训本地人才,另一方面,要向全世界优秀人才招手。事实上,我预期未来五年国际间的最大竞争,是争取有创意的科技人才。

  资讯科技行业兴旺,一定会附带创造许多非科技的职位,例如行政、会计、市场推广等等。同样,资讯科技的发展,会替其他行业,例如金融、贸易、娱乐、教育增值,刺激需求,创造职位,美国近年的发展,便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金融服务业的人力资源

──────────

  行政长官在一九九七年的施政报告内表示支持研究成立财经学院,政府随即于九七年年底成立了一个督导委员会,专责进行有关的可行性研究。委员会曾委聘顾问,探讨香港金融服务业目前和将来人力资源发展和供求情况。顾问研究认为,我们需要关注的不是培训计划的数量,而是培训的素质,同时指出我们在培训的种类和水平方面,出现供求失衡。督导委员会在仔细考虑顾问研究的结果和业内人士的意见后,认为无须特别为金融服务业成立一所新的培训学院,以免资源重,或对现有培训机构的角色和分工造成混乱。为了加强统筹金融服务业人力资源发展的工作,督导委员会建议成立一个新的谘询委员会,提供正式和常设的讨论机制,让业内人士和培训机构一同讨论金融服务业人力资源发展的需要。

  行政长官已经接纳了督导委员会的建议,我们期望可于年底前委任出新的谘询委员会。我确信新的谘询委员会将在统筹本港金融服务业人力资源发展的工作上,担当一个重要的角色。

不断学习的重要

───────

  随着香港经济恢复增长,各行各业供应的商品和服务会持续增加,但在现代化科技和管理下,不一定需要更多的人手。事实上,在区内以至全球的剧烈竞争下,顾客要求愈来愈高质素的服务;香港的雇主须要不断创新、增值。他们对员工的要求,是先要做得更有效率,然后才会考虑增加人手。基层人员亦要不断提升效率,否则便会面临淘汰。所以,在职人士不断学习和培训,会成为未来人力资源发展的主流,责任会由政府和各行各业的雇主、雇员共同承担。政府的责任包括促进成立一个全面的资格认可机制,使各培训机构和院校的课程及所颁授的资格可以互通,让学员有一个明确的进修阶梯;此外,政府亦会继续采取措施,鼓励离校人士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

香港在人力上的优势和隐忧

────────────

  我在较早时总结了对二次大战后香港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人才,把他们概括分为从内地来的企业家、白手兴家的创业家、从外地来的优秀人才和灵活拚搏的基层雇员。展望未来,这四类人才还适用吗?

  第一,内地十多年来的经济开放,成就了无数的企业家,他们充分利用香港的金融地位和与世界各地的商贸关系,把生意扩展到香港,甚至找寻机会发展到其他地区。过去十年,我们见证了不少中资企业在香港上市、集资,茁壮成长。随创业板的成立,愈来愈多内地企业会把握机会,在香港发展;这样对内地和香港的经济都有帮助。经济增长,职位的需求便自然增加。

  第二,香港一向不乏白手兴家的创业家,我手头没有具体的数字,但是我觉得最近十年,好像明显少了。金融风暴虽然对香港经济打击很大,但是对年青一辈有点消热的作用,可能重新唤醒他们创业的兴趣。资讯科技的热潮,也提供了一个契机。我期望会有新一代的创业家,在互联网上一展身手。但现在的情况和八十年代不同。当时香港人回到内地创业,占尽优势;现在要在网上创业,面对的是全球竞争,所以绝不容易。

  第三,输入优才计划的实施,会引进香港需要而又缺乏的优秀人才,包括从内地来的优才,确保我们各行各业的发展,不会因为缺乏人才而受到窒碍。计划有助提升香港的整体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创造就业机会。香港的优秀人才从来不怕竞争,我们一定要保持这份胸襟和自信,面对外来竞争,不断学习和进步。

  第四,也是我比较担心的,是香港的基层劳工。香港现时有超过七十万名工人,是年龄在四十岁以上,只有初中或以下程度,这类工人现时的失业率是百分之六点九。他们平均还要工作十多二十年才退休;在未来数年,随香港经济复苏,他们的就业情况会获得改善,但是展望未来十年或以外,由于经济日趋知识化,我们怎样才能提高他们的就业机会?这会是人力资源发展的一个最严峻的挑战。这个挑战,不只是香港要面对,经济强如美国,也要应付知识经济带来的知识悬殊问题。拥有知识和可以不断创造、更新知识的人士得到愈来愈高的报酬,而教育程度低和缺乏学习动力或能力的人士会愈来愈难找寻待遇满意的工作。教统局现在开始搜集年纪大、教育水平低的基层劳工的资料,作深入的分析,我期望在未来一年,会得到一些结论,作为政府厘定长远策略的依据。我提出这个问题,是配合讲座的宗旨,希望社会各界,特别是学术界可以进行深入的研究。

年青人的失业问题

────────-

  最近本港的失业率徘徊在百分之六左右,但年龄在十五至十九岁的年青人的失业率高达百分之二十九。这是香港人力资源的另一个隐忧。政府现在推行一个展翅计划,为这年青人提供综合培训和实习机会,帮助他们更容易找到第一份工作。但是我们一定要厘定中长期措施,在教育和职前培训方面,为这个年龄组别的年青人提供更多学习机会,使他们能适应要求愈来愈高的知识型社会。这会是教统局来年工作的另一个重点。

总结

──

  人力资源这个题目很广、很深。落笔起草讲稿时,我希望写得扼要、精简,但是为了分析问题,不免要提出一些数据,又为了刺激思考,亦加上了一些个人观察,我希望这次发言能够抛砖引玉,得到高明人士为香港未来人力资源发展献计筹谋。

一九九九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