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是运输局局长吴荣奎今日(星期三)在立法会会议就香港长远运输策略进行动议辩论的致辞内容:
主席:
今天适逢立法会在二十世纪的最后一次会议,而我们在这个下午就新运输策略进行动议辩论,可以说正合时宜,因为我们的长远运输策略,将有助香港迈向新纪元。我们的使命,是提供安全、可靠和高效率的交通运输系统,以满足六百多万人在经济、社会和康乐活动方面的需求,并同时注意到有需要保护环境。我要多谢各位议员的宝贵意见,让我们的运输策略能够更全面推展。
主席,请容许我在此简述一下制定这套策略的背景。我们其实一直经常修订运输政策,以满足市民当前的期望,并为长远的发展定下蓝图。两年多前,随长远人口数字的重估,以及因应市区发展的需要,政府在一九九七年八月开展第三次整体运输研究(第三次研究),以评估直至二零一六年香港的运输需求。这项研究已在本年九月完成。研究采用了多个不同的预测增长情况,就运输基建的发展提供了蓝本。研究亦就整体运输情况提供预测数据,以便政府制定一套适用至下一世纪的均衡运输策略。我们在十月公布的这份《迈步前进:香港长远运输策略》,是以一九九零年的运输政策白皮书作为基础,为将来的运输政策定下方针。一九九零年的白皮书定下了三项指导原则,就是:-
-改善运输基础设施; -扩展和改善公共交通;以及 -管理道路的使用。
这些原则一直行之有效,因此,策略亦承袭了这些原则的精神。
为了回应市民不断转变的期望,并确保我们的运输政策能够让香港持续发展,策略概括了下述“五个重点”政策范畴:-
-更妥善融合运输与城市规划; -更充分运用铁路,让铁路成为客运系统的骨干; -更完善的公共交通服务和设施; -更广泛运用新科技来管理交通;以及 -更环保的运输措施
《迈步前进》这套新策略秉承了一九九零年白皮书的原则,提出落实这些原则的五项重点政策。至于各项重点政策的实施时间表,则会详列在运输局每年的施政方针册子内,以因应社会当时的需要。
在适当时间提供运输基础设施,并要具成本效益,及符合环保要求,相信很少人会质疑这个原则。问题是实行起来,怎样才可取得多方面的平衡。可以肯定,任何一个新市镇的发展,我们都要提供足够的交通设施,配合当地的人口需求。第三次研究已就新发展所需的道路提出建议,我们亦会经常检讨兴建道路的需要,适时提供运输基础设施,以及足够的多元化交通运输服务;而更重要的,是要在尽早的时候,提供铁路服务,以满足新发展区的对外交通需求。
动用宝贵社会资源投资铁路,我们必须确保铁路服务的人口长远而言足以维持铁路的营运。简单来说,一条新铁路途经地区的人口最终必须达至五十万人左右;至于为现有的铁路线兴建延线,则人口水平可以稍为低一点。但我要强调,这并不表示有关地区必须在短期内(特别在规划的最初阶段)须达到最高的人口指标,才可享有铁路服务。举例说,当局在策划兴建将军澳支线时,将军澳新市镇的人口只有十五万,而当这条支线在二零零二年通车时,该区的人口只会略多于预测最高人口的一半。同样地,尽管北大屿山的人口仍在继续增长中,远远未达到最高的指标,但该区自一九九八/九九年已有一条铁路提供服务。
策略现已清楚阐明,我们应该紧密配合运输规划与城市规划。这做法可确保新发展地区能够在合理的时间内有足够的交通服务。为此,我们正积极把运输规划的工作纳入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并会在明年修订《香港规划标准与准则》中的运输规划标准。
新策略强调须在进行运输和城市规划时更照顾行人的需要,因为步行是短途行程最环保的模式。当局在规划新发展地区时会提供合适的行人设施,包括分隔的行人通道系统、行人专用区和舒适的步行空间。除了上述种种设施,当局还会视乎需要考虑提供行人输送带,以配合环保的交通工具,因此我们相信行人的步行环境可大大获得改善。
在已发展地区方面,我们亦会改善现有的行人设施。这些措施包括基于环境或道路安全理由而划设行人专用区,并兴建行人天桥或隧道。例如,我们现正就在铜锣湾、尖沙咀和旺角划设行人专用区进行可行性研究,并期望可在明年首季后逐步实施这些计划。我们亦正计划在湾仔北、中环、金钟和荃湾扩展现有行人天桥系统。
社会人士对策略存在一个普遍误解,是关乎优先发展铁路这个概念。铁路是一种既环保又有效率的集体运输工具,因此策略的重点之一,是提倡更充分运用铁路,让铁路成为客运系统的骨干。为了贯彻这个重点方针,我们会透过以下方法鼓励市民更多使用铁路:我们会继续作出庞大的投资兴建新铁路。在未来五年,我们会动用超过一千亿港元发展六条新铁路线;我们在进行城市规划时,会在铁路沿线进行密集发展;我们会提供完善的行人设施,以便连接邻近的发展项目;我们亦会在合适的铁路枢纽提供公共交通交汇处和泊车转乘设施,方便乘客接驳其他交通工具。在设计巴士网络时,我们会确保新铁路与巴士服务之间的协调,务求巴士能够在接载乘客至铁路车站的功能上,发挥最大的效用。这些措施都会有助鼓励市民更多使用铁路。
有人指出,为了优先发展铁路和减少道路对环境造成影响,政府不应再兴建新的道路。我们必须明白,道路和铁路的功能各有不同,但两者却可起相辅相成之效。道路对于货运业和服务业的商业车辆以及紧急车辆来说,是必需的设施,而这些功能是铁路系统难以取代的。
此外,难免会有些地点是远离铁路车站的,因而我们必须依赖道路系统。道路的最大优点在于其灵活性。我们也需要道路供其他交通工具使用,以便接载乘客往来各铁路车站。
然而,市民对于道路造成的环境影响表示关注,这是我们完全明白的。因此,我们会设立一个机制,审慎评估第三次研究所建议的个别道路项目的实际需要和兴建时间表,然后才落实兴建这些道路。我们的方针并不是纯粹按照既定的预测而循例提供有关设施的。在决定是否落实第三次研究建议的个别道路项目前,我们会认真考虑其他合理而可行的方法,然后才落实兴建这些必要的道路。
主席,我想藉今日的机会,阐释在新运输策略中,各种公共交通工具的配合问题,包括议员特别关注的铁路与巴士服务之间的平衡。政府的政策,是确保能够以最具效益的方式运用宝贵的运输资源和路面空间。在本港,有超过九成的乘客使用公共交通。为了令有限的道路空间发挥更高的效用,我们希望吸引更多市民放弃使用私家车而改用公共交通服务。我们当前的挑战,是怎样在各种工具之间作出适当的平衡,以及更妥善地协调各种交通运输服务。我们会一方面致力发展铁路,让铁路成为客运系统的骨干,而另一方面,我们不会忽略要为乘客提供合理的选择。
不过,提倡善用铁路,并不意味要刻意压抑来自其他交通工具的竞争。随人口增长和市民对公共交通的需求有所增加,各种公共交通工具的乘客数目亦会出现增长。就以铁路和巴士的需求为例,第三次研究预测,在中增长的情况下,由现在到二零一六年间,铁路乘客量会增加百分之一百零六,而巴士乘客亦会有百分之三十的增长。我想说明的是,在优先发展铁路的前提下,专利巴士的运输功能是不容抹杀的,特别是把乘客接载至铁路车站的环节上,其作用尤其重要。
因此,各铁路走廊沿线将会有适度的巴士服务。我们会继续鼓励专利巴士公司投资改善服务质素。不过,鉴于香港的路面空间有限,并为了提高巴士网络的效率,我们有需要提供更多的巴士中转站。我们现正与专利巴士公司就八项优先中转站计划,商讨实施的时间表。
至于其他公共交通工具,例如小巴、渡轮、电车、的士等,在整个运输系统内,虽然发挥不同的功能,但却相辅相成,为乘客提供各种选择。
我们的目标,是要令到不同的公共交通模式之间彼此协调,以便发挥它们各自的功能,而乘客亦应该继续享有选择机会,所以我们会维持各交通机构之间的良性竞争。
香港能够成为世界级城市,实有赖畅顺的交通运输。不过,交通的确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因此,我们有需要回应市民对这方面的关注,推行更环保的运输措施。
我们认为,长远的解决办法在于更妥善配合土地用途与运输规划以减低运输需求、更充分运用符合环保原则的交通工具。
在这方面,规划环境地政局最近公布了新市镇发展的崭新概念。下一阶段的新市镇规划,将会倚赖较环保的运输工具(例如铁路)作为客运骨干。粉岭北、古洞北和洪水桥等新市镇内亦将设有舒适的行人设施。
在推行较环保燃料方面,各有关决策局及部门正紧密合作,以期在二零零五年年底前,把所有的士改为石油气的士。
我们亦会全力支持规划环境地政局,进行石油气小巴试验计划。如果向业内人士的谘询达至令人满意的结果,并有充足的基建和技术配套,则这项试验计划会在明年四月开展。当局现正成立筹备委员会,以便这项为期六个月的试验计划可在明年上半年开展。
我们亦会就在香港使用无轨电车,进行可行性研究。这项研究会在明年三月/四月开展,并在年底前完成,而各项规划发展研究亦会探讨采用其他较环保的交通模式的可行性。
大家可以看到,我们正采取多管齐下的方法,以减低交通带来的环境影响。
为了应付香港特区与邻近广东省一带日益频繁的经济及社会活动,我们的运输基础设施规划和交通管理工作,亦必须考虑到跨界的客货运输。
在运输基础设施方面,我们已把上水至落马洲支线列为加快审批的工程计划,以期这条铁路可在二零零四年完成,纾缓罗湖铁路通道的挤迫情况。一条连接内地的新道路、深港西部通道和相关的后海湾连接路亦正在策划中,预计可在二零零五年完成。
在跨界货运方面,研究指出,由于转接处理货柜箱所涉及的成本相当高昂,因此兴建货运铁路线的建议,不能够有效解决香港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短途货运需求。重型货车会继续在短途跨界货运方面发挥主要作用。政府明白到这些车辆会对环境造成影响,所以现正与货运业积极研究如何减少车辆废气。
在运输管理方面,我们会就跨界交通事宜与内地维持紧密的联系和合作。
当局正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以提高过境车辆管制站的效率。
根据落马洲管制站第一阶段的增建设施计划,本月二十八日会增多十对车辆检查亭投入服务,负责出入境检查和清关的工作。这些检查亭启用后,落马洲每日可处理的过境车辆会由一万九千架次增至三万二千架次。
由保安局统筹的第二阶段增建设施计划,暂定在二零零三年完成。工程包括扩建出入境大堂、添置检查过境车辆用的X光机,以及其他改善工程,以加强管制站内各部门的运作。我们会致力确保运输基础设施及相关的设施能够配合目前和日后的需求。
总的来说,政府的责任和目标,是发展一个有助香港持续发展的交通运输系统。不过,市民必须明白,我们选用何种交通模式,对公众的健康和香港的经济效益均有直接影响。所以我们更需要大众与政府手合作,才可以把《运输策略》的目标实现。我们会加强宣传和教育,让市民充分明了和支持各项运输政策。
主席,我谨在此多谢刘健仪、陆恭蕙及何俊仁议员在这个课题上作出的动议,并多谢其他议员提出的观点,我们会慎重考虑所有意见,务求令到我们的运输策略更臻完善。
多谢主席。
完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十五日(星期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