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是署理工商局局长蔡莹璧今日(四月五日)在立法会会议上就2OOO-O1财政预算案辩论的致辞全文:(只有中文)
架构重组
对于议员普遍支持工商部门重组的建议,我们深感鼓舞。通过架构重组,并投入更多资源,政府会更有效地推动创新与科技活动,吸引外来投资和改善对工商业的服务。我想强调,新的创新科技署,服务目标包括传统工业和新兴行业,也包括中小型企业。无论各行各业,该署都会提供积极的支援,鼓励它们不断创新,善用科技。至于新的工业贸易署,则会为传统工业及中小型企业提供更有效的一站式服务,协助它们开拓商机,应付挑战。
我们现正筹划架构重组的具体财务和人手安排,并会认真考虑议员提出的意见。我们希望能尽早将有关建议提交本会财务委员会和人事编制小组委员会审议。
支援中小型企业
不少议员在辩论中强调支援中小型企业的重要性。毫无疑问,中小型企业是本港经济的重要支柱。我希望藉此机会重申政府对支援中小型企业的承担。
我们支援中小型企业的整体政策,是致力创造有利营商的环境,例如保持低廉简单的税制、提升基础建设、加强人材培训,以及减低企业进入海外市场的障碍等。
此外,政府亦通过工商部门,以及贸易发展局、生产力促进局等非政府组织,在不同范畴积极协助中小型企业面对挑战。工业署为此设立中小型企业办公室,加强协调有关服务。该办公室于去年年底发布《中小型企业发展支援计划》,系统地列出政府在各领域提供的具体支援措施。
我们在工作上获得中小型企业委员会提供宝贵意见。我们会继续与该委员会合作,在各个范畴研究支援中小型企业发展的问题。
主席女士,政府对中小型企业的支援是不遗余力的。在特别时期、特定情况下,我们更会推行针对性的措施。其中一个例子,是中小型企业特别信贷计划。该计划是一九九八年亚洲金融风暴席卷香港时,政府采取的非常措施之一,旨在纾缓当时中小型企业面对的资金紧绌问题。自设立以来,该计划批出超过五十五亿元担保,帮助多间公司获取接近八十八亿元的贷款。该计划所有的承担额,今年三月已全部批出。由于计划已运作一段时间,担保额亦全部批出,因此我们就计划的延续问题作出详细的检讨。我希望在此公布有关结果。
一九九九年香港的经济明显好转,全年的实质增长率为百分之二点九,而第四季的增长率更超过百分之八。此外,去年消费开支实质增长百分之一点一,扭转了一九九八年下降百分之六点七的跌势。今年经济预期会高速增长,全年本地生产总值会实质增长百分之五,消费开支也会增长百分之二点五。在经济及消费情况好转下,香港整体的营商气氛及信心亦逐渐改善,有利中小型企业的经营与资金流动。
同时,各方面的迹象显示,银行体系的资金现在很充裕。而且,愈来愈多本地银行及信贷机构,发现中小型企业信贷市场的潜力,因此贷款比以前更积极;个别机构更推出针对中小型企业的贷款计划。这些发展,对中小型企业的融资能力有正面的作用。
我们曾多次在本会及向公众解释,当有明确迹象显示经济复苏时,推行特别信贷计划的理据便不复存在,计划便应该终止。在现时经济明显好转的情况下,该计划纾缓短期困难的目标已经达成。因此,经详细研究后,我们决定该计划从四月八日起停止接受新的申请,而在候补名单上的申请则会待有资金循环再用时,按先到先得的原则处理。至于在计划下的现有保证,我们会继续履行责任。
我强调,政府终止特别信贷计划,绝非为了削减对支援中小型企业的财政承担。因此,我们决定,该计划的二十五亿元资金,在扣除计划开支后,剩余的金额会保留作为专款,用于支援中小型企业的工作上。
虽然特别信贷计划终止,但我们明白银行和中小型企业处理和申请贷款所面对的因难。我们曾从经济角度,审慎考虑为中小型企业设立长期的、一般性的融资计划,所得的结论是否定的。由于涉及的公司数目众多,长期推行一般性的融资计划不大可行,成效也非常有限。这个做法亦有违我们一贯奉行的自由市场和审慎理财原则,容易引致中小型企业长期依赖的心态,削弱私人企业的活力及进取性。我们认为,中小型企业融资问题,需要通过长期措施,逐渐改变银行和中小型企业本身的营商文化来解决。在这方面,政府会继续致力推行一系列重点措施。
在银行方面,金融管理局会继续鼓励银行在信贷评估时,顾及顾客的商业前景及还款能力,而非单独倚赖抵押品的价值。金管局亦会研究设立信贷资料库的可行性,以帮助中小型企业增加透明度与及加强银行评核贷款申请人的能力。此外,政府会继续改革和开放市场,以提高银行的竞争力,并加强其风险管理和评估能力。这些措施有助逐步改善银行对中小型企业借贷的文化。
在中小型企业方面,政府会继续与有关机构合作,为中小型企业培养专业管理文化。我们又会成立中小型企业辅导试验计划,由资深企业家,向中小型企业经营者提供免费辅导,使他们更能掌握经营之道。
此外,我们在五十亿元创新及科技基金下,设立小型企业研究资助计划,为拥有良好研究意念的企业提供财政支援,协助他们进行商业性质的科技研究。这计划接受申请以来,反应良好。我们相信,通过该计划,以及为企业提供创业资金的应用研究基金,可更有效地帮助中小型企业把握创新与科技带来的新机会。
竞争政策
在辩论中有议员提及政府应重视维持公平的营运环境,当中亦有些议员认为政府应该制订全面的公平竞争政策及法律。我们完全赞同必须维持公平的营运环境,因为这是香港经济发展的基石,亦最有助发挥本港商人的企业精神。为此,政府会致力促进竞争。
在过去两三年,政府的具体工作包括制订《竞争政策纲领》,成立由财政司司长担任主席的「竞争政策谘询委员会」,负责检讨对政策或制度有重大影响的竞争事宜。另一方面,各政策局及部门亦加强促进和监察这方面的工作。整体而言,过去两年,政府推行了不少新措施。部分工作已列入去年公布的竞争政策谘询委员会工作报告,稍后我们会再发表另一份报告。
至于香港是否需要制订全面的竞争法,我们认为应该从香港的整体营商环境这个角度来考虑。香港是一个小规模和以外贸为主的经济体系,规管环境精简,大部分行业竞争已相当成熟。香港获公认为世界上最自由的经济体系之一。我们认为无需要制订一条概括性竞争法。反之,因应个别行业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更切合香港的需要。
政府会继续密切留意香港整体以及个别行业内的竞争情况。我在此重申,在有需要时,政府定会采取适当措施促进竞争。
为中国加入世贸作出部署
多位议员在发言中均提到中国加入世贸对香港的影响。
国家加入世贸,对特区来说,机会与竞争并存,这是不争的事实。我们完全同意特区须及早作出部署,迎接挑战,把握机遇。特区对此已作出积极行动。
由财政司司长主理的跨部门小组一直密切留意国家加入世贸谈判的最新进展,从而评估对香港的影响,并常与工商界主要商会、专业团体及人士保持密切接触。总的来说,内地市场进一步开放,香港凭借与内地紧密的经济关系,加上本身的优势及应变能力,与内地合作的发展势头应将加强,在优势互补的基础上,有大的发展空间。
特区政府经济顾问已作出了评估,预计随中国加入世贸,香港与内地有关的出口在二O一O年将比现时增加一点三个百分点,香港的本地生产总值也会增长零点五个百分点。
作为香港强项的服务业,我们除了能够继续担当内地和外国企业之间的桥梁外,更望能在内地开放服务业场后,进一步提升层次,为内地直接提供各种重要的支援和专业服务,成为「高增值服务的中枢」。内地的金融、保险、电讯、分销等几方面市场潜力雄厚,香港在这些行业也有既定的优势,两者结合将会为两地经济发展提供庞大的原动力。
有议员提议特区在内地增设商贸联系常设机构及加推广特区的专业服务。就前者而言,特区驻京办事处、贸易署和贸易发展局经常与内地有关部门保持紧密联系,以便及早把有关内地经贸法规、行政措施等的最新资料,向香港商界发放。贸发局的十个内地办事处亦形成了紧密的联系网,为港商提供各种服务。鉴于内地西部将成为内地发展的重点,贸发局正积极考虑在西安设立另一个办事处。
特区工商局与中央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在去年十一月成立的「内地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商贸联系委员会」,更加是启动了中央与特区之间高层次的联络机制,使两地主管商贸工作官员能够定期就双方关心的事宜交换意见。我们希望透过以上渠道,继续深化与内地的联系,并争取改善港人在内地的营商环境。因此,我们认为暂时无需要在各省市增设商贸联系常设办事机构,但会密切注视这方面的情况。
我想调,除商品贸易外,贸发局亦非常重服务贸易的推广工作,这包括多位议员提到的专业服务。事实上,自从贸发局四年前开始负责进行服务业推广的工作以来,推广专业服务一直是其中的重点工作。因为这个界别涵盖面广泛,贸发局特别成立了一个「专业服务谘询委员会」,为有关专业服务的需要及推广工作提供意见。该委员会成员包括法律、会计、工程、房地产、管理、顾问、建筑、市场推广、设计、测量、仲裁等界别的代表。
内地对专业服务需求殷切。过去四年来,贸发局在内地举办了多项展览、研讨会,推广香港的专业服务,探讨商业合作机会。为增加香港专业界别对内地市场潜力的认识,贸发局亦发表了多项专题研究报告,介绍内地开放服务业市场等各方面的需求。
针对中国加入世贸的契机,贸发局最近亦成立了一支专责队伍,就香港具优势的行业,发展进入内地市场的策略。
最后,我想指出中国加入世贸,将不会影响香港在世贸的单独成员身分。根据《基本法》赋予的权力,特区在回归以后,继续以「中国香港」的名义参予世贸的活动。当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和「中国香港」将会成为世贸的两个单独成员,而内地与香港特别行政区互相给予对方的权利和优待,根据最惠国条款的要求,将必须跟其他世贸成员所得到的权利及优待一致。特区将在国际贸易规条的准则下,致力争取参与国家的经济发展。
多谢主席女士。
完
二○○○年四月五日(星期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