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报

 

 

入境事务处处长在「香港家书」节目发言全文

********************

  以下为入境事务处处长李少光于今日(十一月四日)在香港电台「香港家书」节目的发言全文:

筱平:

  前两天收到您的电邮,内容提及您从外电报道得知入境处将于二零零三年为全港市民签发新的多功能智能卡身分证。您对于我们为何要签发这种模式的身分证仍不甚理解。此外,您亦听到一些言论,指由于新身分证会储藏大量个人资料,故此很容易侵犯个人私隐。有些人更担忧政府会利用新科技来监控市民;政府也可能藉换证的机会,重新核实持证人的永久性居民身分。您说您在加拿大的朋友都有些担心,想知道这是甚么一回事。

  其实政府在决定引进具多功能的智能卡身分证之前,已详细考虑这种形式的身分证是否为广大市民及香港社会带来益处。政府认为,既然要运用一笔大量的资源为全港市民签发一款安全可靠的身分证,就应趁此机会,利用智能卡科技,以更具成本效益的方式为市民提供方便和优质的服务。况且,签发这款智能式身分证,可大大有助加强本港的整体资讯基础设施,将香港发展成为一个领先的数码城市。

  新的智能卡身分证,无论在保安或为市民提供方便的角度而言,都比现时的身分证优胜得多。其中一个市民都关注的问题,是如果遗失了身分证,其身分会否更容易被盗用。答案是否定的。这方面的风险一定比以前大幅减少,因为在引入智能卡身分证后,持证人的资料会输入记忆晶片上,并以加密技术和生物特征识别资料,防止个人资料外泄及持证人的身分被盗用。但却容许当局在有需要时核对其资料,因而提供双重保险。这些论据不少资讯科技界的专家亦表示认同。此外,新身分证亦可以方便日后在各出入境管制站实施自动化旅客出入境检查系统。届时入境处可以开设更多出入境通道为旅客服务。同时由于市民可以用作其他用途,减少携带其它证件,新身分证会非常方便。他们可以利用新身分证,经过简单及准确核实身分程序后,在互联网或专设服务站使用政府提供的各项电子服务及其他电子商贸服务。这样亦可减少市民亲身前往各政府部门递交申请或换领证件的需要。

  就保障个人私隐这个重要课题方面,我们完全理解公众的关注。首先,我们在进行新身分证可行性研究时,一直与私隐专员保持密切接触。事实上,顾问报告内的其中一些建议,例如,在计划的不同阶段进行私隐影响评估;持证人可以利用自助服务站阅览晶片储藏的资料等,都曾考虑私隐专员提出的意见。最近,我们亦聘请了一组专家为这个计划进行第一次的私隐影响评估,务求采取一切可行措施保障市民的私隐。这些措施,包括只储存最少及绝对需要的资料、所有敏感的资料会先进行加密然后储存、只有授权的部门才可阅览与该部门有关的资料、采用先进的保安技术,将不同用途的资料或应用程式完全分隔,使其不能互通等等。 其实私隐是一个很个人的问题,每个人的理解可能不同。所以对于加入其他用途在身分证内,我们会咨询社会的意见,而就算社会接受一个多功能的智能卡身分证,持证人可选择是否把绝大多数非入境处用途的资料放在其身分证内。政府会依法收集,保存和使用个人资料,绝对不会违反《个人(私隐)条例》的规定。

  至于有言论谓政府利用新身分证来监察市民,是毫无根据。相信大家都同意,香港是一个自由和开放的社会,绝非一个警察城市,从来不存在人口监控的问题。身分证的签发或使用,必须按照法例执行,无人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事实上,我和我的同事将来会与其他市民一样,持有这张身分证,所以我们绝不会设计一张用来监察自己或市民活动的怪东西。

  如果有人认为政府为全港市民签发新身分证,目的是利用这机会重新核实市民的永久性居民身分,这是危言耸听的。根据现时法例,所有中国藉的香港永久性居民是不会失去其永久性居民身分,除非他选择向入境处申报国藉变更。就以您为例,您是在香港出生,拥有中国国藉,即使您已经拥有加拿大护照,只要您没有向入境处申报国藉变更,就会被视为中国公民,永远保留永久性居民身分。

  香港各界现时正就新身分证计划进行广泛讨论,我相信这些讨论会令市民大众对这个计划有更深入及正确的了解。事实上这个计划亦获得社会上不同界别人士(包括资讯科技界的专家)的支持。希望这封信能消除您们对新身分证的疑虑。天气已经转凉,您要小心保重身体。请代问候家中各人。祝

  健康愉快

少光

二○○○年十一月四日(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