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报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资源中心

 

 

立法会:「减轻中小型企业的困难」动议辩论

********************

  以下为工商局局长周德熙今日(三月十四日)在立法会会议上就许长青议员的「减轻中小型企业的困难」动议辩论之致辞全文:(只有中文)

主席:

  香港的中小型企业一向以灵活、拼搏、适应力强着称,是促进香港经济繁荣的一股重要动力。支援中小企业发展,是政府工商政策的重要一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国家加入世贸,以及香港发展以知识为本的新经济的大趋势下,中小企业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会和挑战。故此,行政长官去年施政报告特别提到,希望新一届的中小型企业委员会,能按照「便利创业」、「协助立足」和「促进发展」三大方向,探讨支援中小企的可行方案,并在六个月内向他提出切实建议。

  中小型企业委员会成立了五个工作小组,就有关中小型企业的财务融资、营商环境、人力资源、科技应用和市场拓展等范畴进行广泛谘询和深入研究。今天许长青议员提出的议案,以及丁午寿议员的修正议案提到的各点,委员已在讨论。

  同时,委员会刚在本月开始了为期三星期的公众谘询。中小型企业委员会的主席陈永棋及工作小组的召集人刚在两日前出席了本会工商事务委员会的会议,听取议员的意见。这些意见和今天各位议员提出的论点,委员会必将认真考虑。因委员会将在六月才会提交报告和提出建议,所以今天我实不适宜就议员提出的各项建议措施预作结论。但我会就各项建议,简单说明目前的政策和措施,便利议员和各界人士继续向委员会提出宝贵意见。

  许长青议员认为现在工厂大内有很多空置单位,当局应考虑放宽工厂大的用途,使中小型企业可以减轻租金负担。目前,在工业用途地带内的工业楼宇设置办公室,有一定的楼面面积比例限制。不过,政府规划署已意识到,随本港经济转型,工业与商业用途的分野已日趋模糊,不少企业把厂房转为办公室或货仓用途。故此规划署已决定透过土地改划,引入一种简称「商贸地带」的新的土地用途分类,并已在今年初开始逐步推行。「商贸地带」将容许一般办公室及商业用途。日后中小型企业在「商贸地带」内的工业楼宇及工办楼宇设置办公室,无需再受楼面面积比例的限制。这将大大减轻中小型企业办公室租金的成本。

  至于鼓励市场引入国际认可的品质鉴证服务方面,事实上目前香港已有十四家商业认证机构,全部都已获得一家或多家海外认可团体认可,并获国际承认。特区政府秉承一贯的自由市场原则,欢迎其他认证机构来港提供认证服务,并且乐于继续提供协助。

  提升香港的人力资源,是特区政府的重要施政方针。除了本地八间大专院校积极培育人才外,不同的政府部门及工业支援机构亦有为各行业提供多种专业技术及管理训练,其中不少更是专为中小企业而设,例如香港生产力促进局的「中小型企业中心」、香港贸易发展局的「中小型企业培训计划」、职业训练局的「创业发展中心」、「香港管理专业发展中心」及「新科技培训计划」之下的课程,以及工业贸易署的「中小型企业营商友导试验计划」等等。

  为了表明特区政府锐意提升中小企业人力质素,财政司司长更在刚宣布的政府财政预算案中,额外拨款三亿元,成立一个由工业贸易署管理的培训基金,以资助中小型企业的员工培训项目,并委托中小型企业委员会就细节提交建议。

  在拓展市场方面,政府已委托贸易发展局全力支援中小型企业。除了提供贸易资讯、配对和谘询服务,以及在本地及海外举办各类展览活动外,该局还在不久前推出了「贸发网」入门网站,帮助中小企业在网上推广和采购产品,以充分掌握新商机。因应我国入世及开发大西北的发展,财政司司长更在财政预算案中宣布委托该局加强对中小型企业的支援。该局将在短期内成立「中国商务顾问组」,为中小企提供更多有利它们开拓内地市场的服务,包括个别谘询服务,以及更深入详尽的市场分析。

  我们赞同议员提出要加强协助和鼓励中小型企业应用资讯科技和参与电子商贸。事实上,目前政府已经在这方面投放大量资源。例如,工业贸易署的中小型企业资讯中心设立了「网上中小型企业资讯中心」(Virtual SME Information Centre)及「商业牌照资讯服务」(Business Licence Information Centre)网站,培养中小企利用互联网及电子商贸取得资讯的习惯;香港生产力促进局数码21广场(DigiHall 21)设有六个中心,向中小企提供最新的资讯科技应用方案,以及协助它们掌握网上采购与送货技术;资讯科技及广播局也一直与不同支援机构合作支援中小企,除了举办研讨会和工作坊外,还制作多种资料锦囊,向中小型企业提供最新资讯,并且以相宜的价格,为它们提供实用的电子商贸支援服务。中小型企业委员会正在研究进一步的措施,以协助更多中小企业利用资讯科技提高竞争力。

  议员要求各个支援机构减少收费。其实,目前这些机构在向中小企提供支援服务时,已关顾到它们负担能力的问题。现在不少机构已是以非牟利为收费原则,部份服务的收费更低于成本,甚至完全免费。例如,贸易发展局为中小型企业而设的免费谘询服务、商贸资讯服务、本地商贸配对服务,以及生产力促进局为中小型企业提供的免费专业谘询服务及免费设立网站等。

  再者,有鉴于亚洲金融风暴所造成的冲击,以及中小企的经营成本上涨,各支援机构在过去两三年间更不断积极透过控制成本以调低各项服务收费。其中,贸易发展局不但连续三年冻结各项服务及推广活动的收费,更在过去三年,成功向海外展览会的主办机构争取把三十四项海外展览会的港商参展费调低,平均减幅达百分之十八点三。该局亦已计划由今年四月一日起,调低本地展览会的参展费百分之三至二十五。各专营机构会继续检讨现行的服务及收费,确保能为中小企提供质优价廉的服务。

  至于政府收费方面,相信议员都理解,按时调整政府服务收费,是特区政府行之有素的理财政策,目的在于确保政府有足够和稳定的经常性收入,以应付各项公共服务开支和维持收支平衡。「用者自付」的公平原则,也广为社会接受。政府过去三年冻结大部分收费,是在经济逆转下为减轻市民负担的一项特殊宽免措施。现在经济既已稳定复苏,政府已表明会逐步取消冻结收费的安排,同时已经在过去几个月分批调整了一些与民生和大部分企业没有直接影响的政府收费。至于与营商有关的收费,如水费和排污费,据我所知,政府会继续冻结,直至时机适当才调整。政府并没有预先设定一个恢复调整收费的时间表,而是会考虑香港整体经济环境以及市民的生活情况后,才作决定。

  议员亦再次提到税制的问题。关于这点,各位可以放心,因为财政司司长已表明政府必定会维持低税率和简单而明确的税制。

  议员又表达了对中小型企业融资困难的忧虑,对此我表示充份的了解。有建议认为我们应该重新推行「中小型企业特别信贷计划」,甚至成立信贷基金,由特区政府直接以低息借贷给中小型企业。就此,我想重申政府的立场。

  中小型企业特别信贷计划,是亚洲金融风暴后推出的一项特别措施,目的是纾缓中小型企业面对的短期信贷紧缩问题。我们曾多次向本会和公众解释,当有明确迹象显示经济复苏时,推行特别信贷计划的理据便不再存在。我们也是根据这理由,在去年四月终止了该项计划,这个决定普遍获得公众和工商界的理解和接受。

  至于由政府直接提供低息借贷,我们一向表明,这将违反「市场主导」的原则,形成政府直接与金融机构竞争,对香港的经济发展来说,肯定弊多于利。而且,这个做法亦容易造成企业长期依赖政府的心态,削弱企业的活力及进取性,与我们要提升中小企业长远竞争力的目标背道而驰。

  有关改变银行借贷文化方面,金融管理局一向鼓励银行在处理贷款时,应多考虑企业的盈利前景和还款能力,而不应纯粹眼于抵押品的价值。当然,最终借贷与否,是银行的商业决定。而银行界亦普遍认为,假如中小企业的财务及信贷资料的透明度能够提高,让银行能够充份掌握准确的资料以评估企业的信贷状况、财务实力、业绩和盈利前景,相信会对银行减少依赖物业抵押品的做法有一定帮助。就此,金融管理局正积极研究成立商业信贷资料库,以提高中小企业信贷状况的透明度,帮助银行更有效地审批客户的贷款申请。有关的谘询结果亦显示,银行界普遍认为资料库在某程度上可令他们更愿意贷款予中小企,并减少对抵押品的倚赖。

  目前,香港经济明显好转,利率正在下调,不少银行和借贷机构也表示会更注重中小型企业的借贷业务。相信这将有利中小型企业的融资。不过,政府和中小型企业委员会都同意有必要正视这个重要课题。因此,委员会辖下的融资及财务工作小组,已分别谘询了银行、金融机构、商会及不同专业团体的意见,以了解中小型企业的资金需求和财务融资上的实际困难,进而深入研究可行的支援方案。

  另外,议员提出希望当局研究放宽香港出口信用保险局的承保政策。我们乐意探讨这课题,但必须指出的是,作为一家以促进香港出口业为宗旨的公营机构,信保局必须以专业精神和审慎的风险管理原则运作,透过其保险功能,让出口商能安心与海外买家交易。因此在考虑任何放宽建议之时,都必须确保不会偏离审慎管理风险的原则,以免导致出口商和纳税人的不必要损失。

  目前,信保局已积极发挥协助中小型企业从银行取得出口融资的担保功能。信保局的保单一直受大部份银行认定为可作出口融资的副抵押品。目前逾百分之六十的受保业务皆以信保局的保单作出口融资的抵押。信保局去年亦与多间金融机构合作推出为中小型企业而设的「无抵押出口融资」计划,出口商可透过这新增渠道获取融资;直至二OO一年二月底,参加的机构已达四十七间,承保出口业务则为港币二亿五千万。信保局最近亦加强其「银行出口融资保单」的推广,使更多中小型出口商可透过此渠道获取融资,收效亦颇为显著,可见信保局与金融界的合作已与日俱增。我了解中小型企业委员会将继续研究有关信保局进一步支援中小企申请银行贷款的建议。

  最后,议员希望当局加快在广东省成立经济贸易办事处。正如财政司司长在财政预算案中提到,我们正积极研究此事。为了确保这个经贸办事处能够有效发挥功能,我们必须考虑周全,以及取得中央政府和地方当局的同意和鼎力支持。有关的研究和讨论,都需要时间,相信议员必能谅解。但议员可以放心,即使未设立办事处,我们也一样会继续加强香港特区和内地商贸机构之间的沟通,继续通过目前各种联络渠道,包括内地和香港特区商贸联委会,主动将工商界关注的事宜向内地有关当局反映,支援香港企业拓展内地业务。

  刚才提到,中小型企业委员会正在加紧研究支援中小企业的各项方案,以及向业界和公众征询意见,以求集思广益。我再次多谢各位议员今日提出各项宝贵建议,深信这将刺激思维,丰富讨论,有助委员会在深思熟虑后,向行政长官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达成我们的共同目标,就是协助香港的中小企业增强实力、蓬勃发展。

二○○一年三月十四日(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