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以下是工业贸易署署长罗智光今日(四月七日)出席《基本法》颁布十一周年研讨会的演辞: (只有中文)
《中国入世后,香港如何保持及发展经济竞争力》
高主席、陈先生、各位来宾:
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是香港回归祖国,成立特区的大日子。香港特别行政区自从那天,重投祖国怀抱,并在一国两制的伟大原则下,实践了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目标,稳定繁荣的局面,有目共。不过,回顾过去,回归后的长治久安,不是单在九七年七月一日偶然发生,而是在多年来国家与香港长久以来为回归作好准备的成果。基本法的制定,颁布及切实履行,正正是特区回归后能够顺利和稳妥发展的基石。回想八零年代未期及九零年当基本法最初颁布时,有不少人士对时局变改,少不免心存顾虑。但事实证明,具远见和信心的人,在过去十多年来,最能分享顺利回归的丰硕成果。
上述这种因环境变迁而产生疑虑的心态,正好也是港人面对国家即将加入世贸所带来的冲击和机遇的写照。过去两年来,我被邀参加的公开演讲及论坛上,最热门的课题和被问及最多的问题,莫过于国家加入世贸后对香港带来的商机、机遇、挑战,影响等。
商界、企业、民间、国际贸易伙伴,以至学者及对国事关心的人,对这个问题的关切,是可以理解的。
中国作为一个全球人口最多,幅员广,民丰物阜的国家,本身既是农业及工业生产大国,也是庞大及极具潜质的市场。中国加入世贸,不单只是与国际贸易体系接轨,更重要的是中国会在世界经济贸易舞台上担当起具影响力的角色。因此,在我们审视国家入世对香港影响之际,必须了解中国入世是国际经济贸易领域上的一项重要的里程。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看,它正正显示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势所趋。对于内地经济而言,国家经过廿多年来的开放,市场正续步对外敞开,企业及体制改革,势将在国家入世后,催化和加速。在这一刻,许多人会问,国家加入世贸,对香港的经贸发展,是「机」还是「危」?
要回答这个问题,并不困难,因为我相信没有人会选择一个一面倒的答案。可是,要准确评估入世后对香港那些行业及界别,带来怎样的挑战,就殊非容易。入世带来的影响,是危是机,决定因素往往取决于港人能否掌握机遇,企业能否创造条件,作好准备。整体而言,香港能否在中国入世后,保持我们的竞争力,相当程度上视乎我们能否充份利用「一国两制」的优势。
环顾亚洲各地,当中国内地经济随着「入世」后飞,没有任何一个经济体系,具有香港所具备的人缘和地缘优势。这些优势源于香港与内地同属「一国」,同土同民。港人对内地的认识和市场了解,可以说是占尽先机。与此同时,内地与香港保持「两制」,香港特区在经济、贸易、财政和金融事务等领域内享有高度的自主权,维持以市场主导的经济体系,并以单独关税地区身份,继续保留在世界贸易组织,及亚太经合组织的独特地位。此举使香港持续享有与内地不同的经贸待遇,有助巩固香港成为内地对外贸易及吸引外来投资的桥头堡地位。
先谈「一国」: 香港是内地进出口货物的重要转口中心。香港商人自1978年国家改革开放以来,一直以独资、合资等不同模式与内地企业紧密合作,参与内地的生产和进出口业务,因此累积了多年的实际营商经验,具备了人脉和营商网络的优势。香港是内地外来直接投资的最大来源,占全国外来投资总额的百分之五十一。另一方面,内地企业在香港的活动亦非常活跃,超过一千家内地企业在香从事银行、贸易、旅游及分销等业务。这些两地相关的投资和业务,正是香港在内地得占先机的良好例子。
在「一国」的基础上,两地密切的商业连系,为香港带来了不少营商和就业的机会。根据政府经济顾问的初步估计,国家加入世贸组织后,到2010年,香港与内地有关的出口将增加15%,而香港的本地生产总值亦会提高5.5%。
在「一国」之下,香港有国家作为后盾。而在「两制」之下,香港可继续发挥自由经济体系的特色,以市场为主导,灵活多变地发展。香港的优势在于市场体制早跟世界接轨,加上银行、保险、证等各类金融业务监管健全,使香港一直担当内地企业主要集资中心的重任。去年,香港证券市场为内地企业融资44亿美元,占证券市场融资总额达七成;海外公司驻香港地区办事处的数目亦增加了百分之二十,由1999年的2500家,增加至2000年的3000家。此外,香港的法律、会计、谘询等专业中介服务亦较为成熟,贸易、通讯和运输等对外网络完备,亦使香港成为支援内地的重要服务业中心。
服务业在香港的本地生产总值为85%以上,而在内地的比重只得33%。即使在国内一些收入较高的城市,服务业的比重亦仅占50%左右。国家加入世贸组织,与世界经济接触,对香港的服务主导型经济大为有利,问题是香港的服务供应商怎样把握这些新机会。同样,香港拥有大量专业人才及专业服务公司。一旦内地市场开放,这些人才及企业将会受惠。
此外,在国家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内商品流通的数量及范围都会不断扩大。因此分销、批发和物流市场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港商参与内地销售和物流服务的机会亦会大大增加。以往,港商主要在内地投资设厂,从事制造业为主,国家加入世贸后,中国消费市场的大门,将向全世界打开,港商应把握机会,涉足分销业务。其中一个做法就是与内地拥有分销网络的本地或海外服务业公司,组成策性联盟,共同发展物流及分销的网络。当然,销售产品本身的质素也很重要,港商必须提升产品和服务的增值能力,并进一步巩固商誉和发展品牌, 以配合市场的需要, 及增强竞争能力。
因此,虽然说香港拥有「一国两制」的优势,但香港的成功,还有赖工商界的不断努力。多年以来,香港赖以成功的要素,就是以不屈不挠的精神,面对种种挑战。香港并没有任何天然资源,衣、食、住、行各样生活所需完全依赖进口。要支付各项进口开支,香港人依靠的就只有出口。香港能够由小小渔村发展成为亚洲经济四小龙之一,就是凭借香港人自强不息的实干精神,努力开拓世界市场,超越竞争对手。
香港人素以灵活、进取和勤奋见称,在「一国两制」的良好基础上,香港要在国家入世后保持及发展香港的经济竞争力,进一步开拓内地及国际市场,其实并不困难。当然,面对新世纪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大趋势,香港要在竞争剧烈的国际舞台上继续脱颖而出,维持国际贸易及商业中心的主角地位,必须加倍努力。香港必须在「一国」下致力维持我们作为内地主要贸易伙伴的地位,亦要发展成为内地与世界其他地方连系的合作伙伴。同时,香港亦必须在「两制」下建立知识为本的新经济,巩固香港「高增值服务」的中枢地位,更好地发挥市场经济的优势。
特区政府一直致力完善基础建设,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及制度,以及鼓励创新科技,以配合业界多元化发展的需要。我想特别一提的是,本地的中小型企业绝对是海外中小型企业进军内地市场,以及内地企业向外发展的最佳合作伙伴,特区政府中小型企业委员会正按中小型企业在创业,立足及发展的三个不同发展阶段上,定出改善营商环境,加强人才培训,深化科技应用,拓展市场以及协助中小企改善财务及融资等五个方向,探讨可行的支援方案,协助本港中小型企业尽展所长,把握国家加内世贸组织的机遇。
正如财政司司长在本年三月的预算案演词中指出,长远而言,我们要以「一国两制」作为后盾,抓紧国家加入世贸组织的机遇,使香港成为亚洲首屈一指的国际都会及世界一流的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的经济主要是市场主导,政府的责任就是配合市场的需要,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
回顾过去,香港在不同年代都遇到不同的困扰,而这些困难都在港人群策群力下,迎刃而解。基本法的制定,奠定了回归后香港在一国两制下的长远发展基础。新世纪伊始,国家入世在即,香港凭借多年来与内地优势互补,共存共荣的经贸关系,正是两地经济合作,展翅翱翔的好时机。
多谢各位。
完
二○○一年四月七日(星期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