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以下为政务司司长曾荫权今日(五月四日)在香港报业公会举办的「2000年香港最佳新闻奖」颁奖典礼上的致辞全文中文部分: 李主席、各位新闻界朋友、各位来宾: 今天出席香港报业公会主办的「2000年香港最佳新闻奖」颁奖典礼,对我来说具有双重的特别意义。这不但是我出任政务司司长后,首次出席新闻界的盛会,而且这次聚会的主题,是表扬优秀的新闻工作者,对我个人以至整个社会而言,都是一项尤为值得支持的活动。在此先要多谢香港报业公会的盛情邀请。 不过,我今天并不打算滔滔不绝,因为我很明白在享用完一顿丰富的午餐之后,听长篇大论的演说有时是一件颇为扫兴的事。更何况我刚上任四天,日后大家还有很多机会听我讲话,太早耗尽大家的耐性,恐怕有些不智。因此,我只打算就香港的新闻自由以及传媒所扮演的角色,简单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回归之前,许多人担心香港在九七后的言论及新闻自由会受到限制,亦有人预计香港的传媒会进行「自我审查」,以免惹上麻烦。但是,还有不足两个月,我们便会庆祝香港特区成立四周年;在这段期间,香港传媒继续广泛、全面而自由地报道本港、内地、台湾以至世界各地的新闻,报刊也继续登载各种不同意见的文章和尖锐的评论。新闻界百花齐放的现象和回归前比较,明显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我不相信这是标志政府的工作素质或效率下降而引致这些各项批评。只要深入的探讨便会察觉这正是港人治港磨合期的自然产品。现在传媒对政府的批评,当然比回归前更加严厉。对政府官员来说,这虽然会带来更大的工作压力,但却清楚地说明,香港拥有的言论自由、百家争鸣的空间比回归前更宽阔,而传媒日以继夜的监察,对建制中的三大主环:行政、立法和司法机关,演变成空前未有的有效鞭策。 美国国务院在去年四月发表的《政策法案报告》(United States Policy Act Report)中指出:「香港向来享有言论和新闻自由。现时,港人对讨论政事的热情不减,而传媒亦全面报道不同的政见和评论。香港市民可向新闻界自由发表意见,而一如其他享有新闻自由的地区,香港传媒亦可自由选取报道题材。」不但外国对香港的新闻自由予以肯定,在上月初,香港大学民意研究计划调查「香港人眼中的亚洲传媒」,结果显示香港市民认为本地传媒享有的新闻自由,属亚洲之冠。由此可见,香港享有的新闻自由不单受到国际认同,亦是令香港市民引以自豪的特点。 在去年十一月中旬,我以财政司司长的身份到美国访问的时候,曾经对纽约的行政人员说过,我不会以任何东西交换新闻自由。这个立场至今仍是我坚守的信念。新闻自由不单是香港市民的基本权利,受到《基本法》的保障,同时也有助维持香港开放和有利竞争的营商环境,提高我们的国际形象,吸引外国资金来港投资的最重要支柱。日后,香港特区政府将继续保障新闻自由,确保资讯流通。 通过翔实报道新闻时事,传媒为市民传达资讯,启迪大众思维;而报章则通过透彻持平的分析评论,提高市民对公共事务的兴趣,引发理性讨论。由于新闻工作者在前线工作,最能够准确传送时代脉搏和市民的感受,所以传媒的报道、讨论和评论,都有助政府检讨现行制度的流弊,制定切合市民需要和期望的政策。换言之,传媒发挥监察政府的功用,是推动进步的一股重要力量。美国第三任总统杰斐逊曾经说:「如果要我在『有政府而没有传媒』、或『有传媒而没有政府』中二择其一,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由此看来,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你们所肩负的责任比我这个当政务司司长的还要重哩!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资讯膨胀的年代,新闻资讯源源不绝,传媒之间的激烈竞争亦日趋白热化。个别传媒机构为了刺激销路和迎合市场需要,不惜哗众取宠,以煽情的手法报道,在版面和标题设计上各出奇谋,过程中不免有报道失实的情况。这种做法不单违背了新闻工作者追寻真相的天职,同时也使同业的专业形象蒙污。 面对这种情况,香港记者协会、香港新闻行政人员协会、香港新闻工作者联会及香港摄影记者协会于去年初制定了「新闻从业员专业操守守则」,藉以改善同业的质素及操守。同时,由本地新闻界及其他专业界别代表组成的「香港报业评议会」亦于去年七月成立,专责处理有关私隐的投诉。这些自发性的措施,反映绝大多数的新闻工作者对自己的行业充满热诚,愿意在享受新闻自由的同时,通过业内的自我监督,维持质素及专业操守。这种做法既令同业自豪,也使市民鼓舞。 我想藉这个机会,衷心多谢香港报业公会每年举办香港最佳新闻奖,表扬和嘉许优秀的新闻从业员,为新闻工作者树立楷模。业内的认同和嘉许,对新闻工作者提升专业水准和尊崇行业守则,实在发挥非常积极的作用。同时,我也衷心恭贺各位获奖的朋友,你们优秀的表现不但赢得个人的荣誉,也使整个行业自豪。我希望你们日后继续恪守专业精神,以客观持平的报道和中肯独到的分析,为广大市民服务,为新闻和言论自由的精神加冕。 完 二○○一年五月四日(星期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