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报
 
 

 寄给朋友政府主网页

政务司司长致辞全文

*********

  以下为政务司司长曾荫权今日(八月二十九日)下午出席香港历史博物馆暨「香港故事」常设展开幕典礼时的致辞全文:

张文彬局长、张信刚教授、龙炳颐教授、各位来宾:

我今天出席香港历史博物馆新馆的开幕典礼,感到非常荣幸。

一直以来,很多人误以为香港只有百多年的历史,谈不上有甚么文化遗产,自然生态环境也无甚可观。香港是否就如一些人所说,既是「经济绿州」,又是「文化沙漠」呢?考古学家证实早在六千年前,我们现在身处的蕞尔小岛已有人类繁衍生息,至于地貌的形成,更可追溯至四亿年前。香港虽然只是弹丸之地,但树木及禽鸟品种之繁多,令人叹为观止,而传统民俗文化亦堪称多采多姿、源远流长。这些都是我们弥足珍贵的自然及文化遗产,值得珍惜和保存。

从开埠至今的百多年间,香港从一个寂寂无名的渔港,蜕变为举世知名的大都会和国际金融中心,这是几代的香港人胼手胝足、努力耕耘的成果。当中经历过战争、暴乱、天灾,也面对过不景气、不明朗的日子,但香港人凭着灵活进取的头脑和顽强的适应力,一次又一次渡过难关,终于缔造了经济奇迹,而回归祖国更为香港的历史谱写了新的章节。

由此可见,香港拥有不平凡的历史,值得市民和游客细意欣赏和认识。可惜我们以往缺乏规模庞大、设计新颖的常设展览,未能向大家展示这个国际都会背后独特的历史文化遗产。今天开幕的「香港故事」常设展,正好填补了这片空白。

「香港故事」展览耗资二亿港元,筹划和制作历时六载,利用多元化的表达手法,演绎香港自四亿年前至一九九七年回归期间的自然环境、民俗文化和历史蜕变,向参观者展示香港昔日的生活面貌和发展经过。这个常设展,可以说是历史博物馆几十年来点滴搜集、整理、修葺及研究工作的总结,亦反映了博物馆的严谨制作和专业水平。

众所周知,香港经济发展向来成就骄人,相对而言,文化发展显然较为逊色。要在廿一世纪维持竞争力,香港的整体文化素质亟待提高。行政长官去年成立了以张信刚教授为主席的文化委员会,就文化政策及资源分配的优先次序向政府提出建议,以期把香港建设为文化都会。

为了善加保存文物、提高文化认知及培养品德情趣,政府从九十年代中叶开始投放大量资源,兴建新博物馆。现在,香港已拥有不同主题的博物馆,而且都广受欢迎。单是过去一年,博物馆的总入场人次超过三百万,创下历来最高纪录。由此可见,博物馆已逐渐成为学生课堂以外的重要学习场所,也是市民消闲的好去处,这是令人鼓舞的现象。

除了参观人数日益增加之外,香港举办文化展览的种类也渐趋多元化。近年来,我们举办过多个介绍中国历史文化的大型展览,以促进市民对祖国传统历史和文化艺术的认识,另一方面,又锐意发挥中西文化交汇点的角色,引进外国的文化艺术展览,以开拓港人的国际视野。「香港故事」展览揭幕,是香港人认识本地文化遗产、追寻集体记忆的好机会。对外地游客来说,展览有助向外推广香港独特的历史文化,发挥了文化大使的作用。

香港历史博物馆及「香港故事」常设展览在筹备过程中,得到无数本港、内地及海外机构及市民、专家和顾问的热心支持,他们或给予宝贵意见,或捐赠文物展品,集腋成裘,使展览终能顺利揭幕,我谨代表博物馆的全体人员,致以衷心的谢意。

今天的开幕礼有幸得到国家文物局张文彬局长亲临支持,并有超过五十位内地文博界的精英来港出席,我代表特区政府向他们致以热烈欢迎,并希望他们对博物馆的服务多提意见。

要全面提升社会对文化的重视和欣赏水平,无疑是一项艰巨的工作,不但投资大、时间长,而且回报难以量化。要办好推广文化的工作,必须兼备热情、耐心和诚意,就如韩愈所说:「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我藉今天的机会,对香港所有投身文化事业的人士,表示衷心的敬佩。

最后,我诚意邀请大家穿梭四亿年时空,细味香港的历史文化变迁。多谢各位。

二○○一年八月二十九日(星期三)


寄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