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报
 
 

 寄给朋友政府主网页

财政司司长在中华厂商联合会会董会聚餐演辞(只有中文)

*******************

  以下为财政司司长梁锦松今日(十二月二十日)在中华厂商联合会会董会聚餐的演辞全文(只有中文):

陈永棋会长、各位嘉宾:

  我很高兴获邀参加中华厂商联合会会董会聚餐。中华厂商联合会自从1934年成立至今,已经60多年,见证了香港在过去半个多世纪的经济转型、社会变化,伴随香港一起成长。

  今晚厂商会的骨干成员聚首一堂,我想借这个机会讲一讲明年的财政预算案。我将集中讲述两个重点:一是就明年财政预算案进行的谘询活动,作一个阶段性的小结;二是对政府现时财政状况的一些分析。

谘询工作的近况

--------------

  作为财政司司长,我深信,财政预算案除了内容外,它的酝酿过程也同样重要。所以,我非常重视财政预算案的谘询工作。我认为只有通过聆听、讨论和分析,针对社会不同阶层的需要和香港的长远整体利益,才能制定一份广为社会接受和得到投资者认同的财政预算案。

  在过去几个星期,我会见了社会不同人士,听取他们对明年财政预算案的期望和意见,当中包括立法会议员和区议会的正、副主席。这些会面,都是在和衷共济、实事求是的气氛下进行,通过坦诚交流和理性讨论,针对明年的财政预算案提出意见。

  香港作为一个自由、开放和多元社会,有不同的意见及诉求是理所当然的。不同的社会人士因应他们的境况,和他们对社会现况的理解,提出了他们认为需要在明年预算案予以实施的建议。当中,很多有关开源节流和提高公营部门效率和生产力的建议,都很有建设性,是他们根据经验实践和长期接触社会不同阶层市民而达致的看法。这些建议对政府制定明年的财政预算案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价值。

  笼统地说,现时收集到的意见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大主流:

(一) 在经济不景,物价通缩和失业率上升的困境下,议员普遍对在明年开征具争议性的新税项持保留态度,但中、长期而言,有部分议员接受有需要扩阔税基、以稳定及增加政府收入,达致解决财政赤字的问题;

(二) 在短期而言,对于一些具有相当程度社会共识、争议性不大的开源方案,议员是乐于考虑;

(三) 在政府入不敷支的情况下,议员普遍认为,政府应采取积极态度,深入研究如何提高生产力、通过调整架构和重整工序,达到精简人手、资源增值,从而在开支方面亦有所减省;

(四) 虽然经济不景,政府入不敷支,但是议员认为政府不应减少教育方面等具有『投资』意义的开支,因为这些开支的回报是长期性的,对于增强香港的竞争力,有着息息相关的影响。

(五) 部份议员提倡在经济不景时,政府应透过大幅减税及减费,以纾解民困及刺激经济。而财赤问题则留待长远解决。

  集思广益、兼收并蓄,是制定一分好的财政预算的基石,所以政府是乐于听取任何有建设性的建议。

  现在让我简单地介绍一下最新的财政状况。

政府开支持续增长

----------------

  「基本法」第107条列明,财政预算以量入为出为原则,力求收支平衡,避免赤字,并与本地生产总值的增长率相适应。这是政府一向坚守的审慎理财原则,这对维持国际财经界及本地和海外投资者的信心是非常重要的。

  就此,政府一直保持政府开支的实质累积增长与本地生产总值的实质累积增长相适应。

  不过,从名义增长的角度来看,政府开支的累积增长却抛离了本地生产总值的累积增长,这个趋势在近几年 - 由于经济进入通缩期 - 尤为明显。

  政府在过去数年经济困难时期,在财政能力容许下,刻意反经济周期而行,维持高于经济名义增长的开支额,避免缩减开支,以稳定经济、照顾民生、和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此外,政府开支高企不下,亦与政府开支的规限性有很大关系的。

  在经济周期逆转时,市场由于弹性比较大、制肘比较小,可以在短时期内通过不同的手段进行调整,以适应经济的最新情况。反观政府,由于开支的规限性,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进行调整的空间。

  为甚么政府开支具有规限性呢?这是因为大部分的政府开支都与个人薪酬、员工利和社会保障有关。这些开支由于不是与经济表现和物价直接挂,所以不容易向下调整。以2000-01年度为例,这三方面的开支占政府总开支达三分之二。如果以政府经营开支量度,这个比例更高,差不多占80%。

  以上现象具体反映在政府开支占本地经济生产总值的比例上。1990-91年度,这个比率是13.6%,但到2000-01年度,这个比率已上升至17.7%。若从整个公营部门开支占本地生产总值的比率来看,则有关的比率更高。在1990-91年度,这个比率是16%。但十年后,到2000-01年度,这个比率已上升至21%。这个数字于今年度更可能达至23%。这显示政府的体积日益膨胀。香港作为一个开放型、市场主导和低税率的经济体系,我们必须正视这个趋势,并须及时采取措施,在中、长期控制政府开支,确保香港的竞争力和经济活力。

  在此我顺带提出,政府开支与经济增长以名义为基础作比较,更能反映实际财政状况。这是由于一切财政收支,均以「真金白银」计算。在日后的讨论中,市民大众可考虑同时采用这个基础。

收入增长不足

------------

  在收入方面,在今年三月发表2001-02年度财政预算案时,政府预计今年的总收入为2,517亿元。因应经济情况的转变,政府最近就三项主要的收入项目,即土地收入、财政储备的投资回报和地铁公司股份的销售收入,在本财政年度的表现做了一些模拟概算。在假设其他收入来源预算数额不变的前题下,按照这个模拟概算,政府的总收入预算比原先的估计减少570亿元。

  除了2001-02年度的收入外,政府更加关注历年来的收入趋势。就此而言,可通过对比政府收入增长与本地生产总值增长窥见一斑。分析表明,政府收入增长远落后于本地生产总值增长。

  在非经常收入方面,由于过往土地收入丰厚,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其他收入来源增长不足的负面影响。但随着经济环境逆转,土地收入因中港两地经济融合深化而引致生产要素价格趋向均衡化的影响下而出现显著下降。在1997-98年,土地收入占政府收入百分廿三,约636亿元。在2001-2002年度,根据模拟概算,土地收入只占政府收入百分之四,约85亿元。

  收入增长不足的情况不但在政府非经常收入方面出现,亦在政府经常收入方面呈现。相对而言,政府经常收入增长不足更令人关注,因为经常收入,对维持政府稳健财政状况,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政府经常收入增长落后于本地生产总值增长,有几项主要因素。

  第一、过往由于财政状况许可,政府逐年通过不同手段,减轻纳税人的负担。个人薪俸税是一个典型例子。过去十年来,政府多次调高薪俸税下的各项免税额和扣除额,并因应社会的需要,开设新的扣除项目,同时,政府亦放宽税阶及调低薪俸税边际税率。这些还富于民的措施,固然减轻了纳税人的税务负担,亦无可避免地影响了政府的经常收入。

  第二、由于近年经济困难,政府各项收费未能按需要上调,反而遭到冻结。此主要收入来源在收入比例不断向下滑落。1992-93年政府各项收费占政府开支总额19%,但这个比率到2001-02年估计将大幅下降至7%。未来情况不容乐观。

  第三、由财政储备所得的投资回报亦大幅下降。由于财赤关系,财政储备水平逐渐下降。故此用作投资的本金正在缩小。此外,投资回报率亦因通缩关系而大受影响。

  以上种种原因,造成入不敷支的现象。政府已连续三年录得经营赤字。今年按模拟概算推断,可能出现370 亿元的经营赤字。若按照很多私人公司做法,在经常收入中撇除由投资回报所得到的收入,数字更创新高。

财政赤字

-------

  开支增加,收入减少,造成入不敷支后果。今年三月,政府估计2001-02年度的财政赤字为30亿元。根据最新的模拟概算,若开支预算一如原先估计,而其他收入维持不变,则2001-02年度的财政赤字可能高达600亿元, 而当中的经营赤字占370 亿元。

  这些数字正如暮鼓晨钟,为财政状况前景敲响了警号。我们必须明白公共财政资源并非无限。我们不能对问题漠视不理,以致一发不可收拾,无法挽救。

财政储备

--------

  有些议员提议政府继续依赖储备,以应付财政赤字的压力。当然,过去在经济蓬勃期,我们累积了相当水平的财政储备,为政府开支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容许政府在财赤的情况下,挪用储备以采取反周期性的财政政策。

  不过,财政储备只能为解决一时的财赤问题提供空间和弹性,但绝对不是长期治本的灵丹妙药。

  有些人士提议政府发行债券。但发债并不是收入,它只是用来应付周转问题,并不能解决长期入不敷支问题。正如一个人不能单靠「碌卡」渡日。

  我们不能毫不改变,仍然维持以往的生活方式。 若不及时采取果断措施,扭转长期入不敷支的趋势,政府的财政状况,将会江河日下,储备一旦用罄,香港将无险可守。南美阿根廷由于借贷过度、财政状况长期入不敷支而引致的经济危机,香港一定要引以为鉴。

解决问题方案

------------

  在未来的两个月,我和我的同事将继续主动接触社会各界,听取他们的意见,了解他们的想法,同时,亦将政府面对的财政问题,向他们详细解释。

  我相信在座各位亦知道解决问题不外乎开源节流。政府现阶段优先考虑节流,但不排除任何方案。我最希望社会大众可深入探讨各种方案,提出意见。

  就此,我特别提出下列问题,以期抛砖引玉:

(一) 在各项开源节流的方案中,那些应优先考虑?那些能解决长期财赤问题?那些才能应付经济周期以及结构性转变的问题?

(二) 此外,那些方案政治上较为可行?

(三) 如何平衡经济利益和政治现实?

(四) 在面对短期外围经济不明朗,中期经济结构转型,以及目前财赤压力下,应采取何等利民纾困措施以减轻市民的负担?力度应如何调校?

(五) 我们应争取于何时达致收支平衡?

结语

----

  在座各位都是香港的精英、社会的支柱,我呼吁大家提出你们对明年财政预算案的意见,为香港的长远利益出一分力量。我希望通过一个广泛谘询,理性讨论、分析利弊的过程,政府能制定一份既能纾解民困,又能解决财政问题的财政预算案。

  多谢各位。

二○○一年十二月二十日(星期四)


寄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