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以下是教育统筹局局长罗范椒芬今日(二月二日)于突破机构「视野拉阔」论坛上以「香港青年:何去何从?」为题的致辞全文:
各位青年朋友、各位嘉宾、各位讲者:
今日这个论坛的主题是:开拓青年经济视野,扩阔自我发展空间。在廿一世纪的知识经济年代,要与时并进,就必须终身学习,而终身学习的动力来自对形势的掌握、对本身能力的了解,以及对未来的寄望。各位同学今日出席这个论坛,表现出你们对身边事物的关注,对个人发展的重视,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在十字路口的香港
有人比喻九七年前的香港是一艘超载的豪华邮轮。由于害怕船会倾侧,所以无人敢摇动这艘船。船上的人继续夜夜笙歌,并未察觉船已日久失修,船底亦出现裂缝,海水开始徐徐渗入。突然暴风雨来临,船身摇荡,而船底的裂缝亦加深,船上的人开始怪责船长无能,埋怨船员维修不力。你认为这时候船上的人应该继续埋怨还是合力修补裂缝呢?
经济转型的难题
香港的经济体系在过去二十年由工业转向服务业,但不断上升的营运成本,大大削弱了我们的竞争力。内地为香港的制造业提供了一个低成本的后勤基地,随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进一步开放市场,为我们带来新机遇。然而,资讯科技的发展,亦促使某些服务行业迁移内地。香港要维持竞争优势,必须走向高知识和高增值的行业。香港必须善用国际都会的地位和网络、完善的法制、现代化的金融体系和灵活的劳动市场,开创可持续发展的新经济体系。
香港要发展知识型的经济,首先要消除四个障碍:
(一) 香港的经济结构向来以中小企为骨干,但中小企过往投放在研究与发展的资源不足,面对经济转型,一时间难以适应。
(二) 香港在科研方面的投资,持续低于其他发达地区,因此科研人才亦甚为缺乏。近年政府虽已增加拨款资助创新科技发展,但短时间内难以扭转弱势。
(三) 香港人普遍教育水平偏低,48%的人只有中三或以下的教育程度,而大专或以上水平则占16%,不利知识型经济发展。
(四) 传统的教育制度深受考试主导的影响,背诵式的学习方法不利于培养具独立思考、富创意、能灵活变通的新世纪精英人才。
面对经济转型的挑战、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竞争,以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带来的机遇,香港必须全力提高人力资源的质素,才可以保持竞争力,实现香港作为「亚洲国际都会」的理想。不少学者都曾经为「国际都会」写下定义。归纳各方意见,香港要成为知识型的国际都会,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一) 鼓励创新精神、提供创造财富机会的社会制度; (二) 公平、公正的法治制度; (三) 具透明度和运作完善的金融市场; (四) 开放、自由、公平的贸易制度; (五) 高质素的生活环境; (六) 现代化的资讯基建,包括电讯系统; (七) 可连接国际市场的高效率运输系统; (八) 高学历和高技能的劳动人口; (九) 灵活和具适应力的劳工、产品和投资市场; (十) 洁,高效率而精简的政府,其责任限于确保自由市场的有效运作。
根据以上的说法,香港已具备一定的条件,可发展成为知识型的国际都会。我们急须改善的地方,就是提升人力素质、改善生活环境、加强管治领导和社会参与。
提升人力素质
特区政府自成立以来,一直以提升人力资源的质素为施政重点。教育改革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重分析、会思考、能自学、肯承担、敢创新的人才。我们的教育制度不能满足于培养少数的精英,而要推动「全方位学习」,令人尽其才,并为不同的领域培养精英,以配合多元化的社会发展。
年青一代将面对一个变幻莫测、竞争激烈及不稳定的世局。无论从事那一个行业,担任那一个层次的工作,都需要具备基本的共通能力,包括沟通、思考、运算、协作、创造、解难、运用资讯科技、自学和自我管理的能力。此外,还要有国际视野,才能在全球一体化的竞争环境里占一席位。所以年青人必须「立足香港、胸怀祖国、面向世界」。
年青人的强弱项
由二○○○年起,教统局每年都进行研究,调查雇主对大学毕业生的要求和对他们工作表现的满意程度。过去两次调查的结果都很一致。雇主最重视的八项基本能力依次为:
(一) 工作态度:责任感、专业操守、主动及干劲; (二) 人际技巧:团队精神、待人接物; (三) 英语能力:书写、理解和会话; (四) 思考能力:解难、分析、常识、远见等; (五) 运算能力:理解和运用数据的能力; (六) 管理技巧:组织力、领导才能和人事管理; (七) 资讯科技知识:电脑软件应用、新软件的掌握; (八) 中文能力:中文书写、普通话。
至于雇主对大学生表现的满意程度,按评分等级依次为资讯科技知识、中文能力、工作态度、运算能力、人际技巧、英语能力、思考能力和管理技巧。期望与实际表现相距最远的三个分项,分别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前瞻远见和英语能力。各位同学,你们若要在社会上立足,就要细心分析自己的强弱项,并不断努力自我完善。世上没有完美的人,只要终身学习,自强不息,便会不断进步。做人有清晰的目标,人生亦会变得更有意义。
政策的配合
政府深明人才是香港最宝贵的资源,要提升香港的竞争力,首先要固本培元,加强香港劳动人口的实力和自我增值的能力。在宏观的层次,政府已决定成立「人力发展委员会」,统筹人力培训的工作,包括分析人力市场的供求情况、制订资历认可架构和建构质素保证机制,目的是建设一个多元化、多层次和容许灵活进出的持续进修阶梯,推动终身学习的风气。我期望「人力发展委员会」可在二○○三年内正式成立。
在学校教育的领域,中小学及幼儿教育的改革已进行得如火如荼。虽然社会上有不同的声音批评或支持教育改革,但焦点都放在制度上的改变,包括小一入学机制和升中派位机制,但较少人注意到改革背后的目的和意义。我寄望年青人分析问题要抓核心,要从理念层次探索问题的根源,要有独立的思考,不能让人牵鼻子走。
在制度上松绑只是教育改革的第一阶段,目的是为学生创造空间,按自己的兴趣发展个人的潜能。事实证明取消升中学能测验后,小学生的学习生活变得更多元化、更有趣味,学生亦更有动力学习。改变小一收生机制也是为减少幼稚园过早操练学生,打击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教育改革的第二阶段才正式进入问题的核心,就是改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廿一世纪的教育目标不再是单纯灌输知识,更重要是培养学生自学的兴趣和能力,也就是「学会学习」。古今中外的成功人士,都有一个共通点,他们热爱自己的工作,全情投入。工作不单是谋生的工具,也是他们生命的一部分。最近哈佛大学的教授、著名的心理学家Howard Gardner访港讲学,他的研究证明有创意的艺术家和发明家,不一定是与生俱来的天才,更重要的是他们有极强的求知欲(intellectual curiosity),对工作的热忱(passion) 和坚毅的人格(unwavering personality)。创新需要打破传统,这是痛苦的过程。不少发明家,例如爱因斯坦,当时被人视为怪人,承受不少压力。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是无法冲破重重障碍。
结语
近年香港人受到经济下滑的影响,忽然好像对自己失去信心。其实,我们不必亦不应妄自菲薄,香港仍有不少优势,只要大家共同努力,定可再闯高峰。以学习外语为例,香港不乏英语媒体,包括电视台及报刊,学习英文的机会比比皆是。论视野及世界观,香港是世界金融中心,资讯发达,香港的年青人有机会接触世界各地的人和事,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因此,以客观环境而言,香港的新一代绝无理由给内地年青人比下去。我想香港年青人欠缺的只是决心和毅力。
我们的教育制度必须鼓励创新、容忍过错、奖励努力和成就。教学方法和评估模式都需要作出根本的改变:思维上的改变,文化上的改变,行为上的改变。家长的期望要变,校长的领导方式要变,教师的教学方法要变,公开考试的机制要变,大学的收生准则要变,学生的学习态度要变。这一连串的变动,环环紧扣,缺一不可。
在基础教育方面,我们要集中力量做好四个关键项目:德育及公民教育、两文三语、资讯科技应用及专题研习(自学能力)。在高中和大专教育阶段,我们要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机会,让同学按能力和兴趣,摸索自己的前路。我们亦要加强学生对劳工市场的认识,及早装备无意升学的同学,使他们能适应就业市场的需要。
在大学教育方面,我们必须更重视学生的质素,令毕业生不负社会的期望,将来挑起管治和领导香港的重担。大学毕业生一定要有广阔的视野,容人的胸襟,独立思考的能力,不屈不挠的意志,勇于承担的精神,终身学习的态度,坐言起行的魄力。各位青年朋友,你们做得到吗?
路是人走出来的,在全球经济转型的时候,要开创新路自然并不容易,但没有耕耘又那里会有收获呢?新的一年刚刚开始,我希望各位同学能好好想一想,为未来定出目标,然后以坚定不移的精神,朝目标迈进。只要肯努力,每个人都会有成功的一天。
我在此祝愿各位同学前程锦绣,也祝在座各位心想事成。
完
二○○二年二月二日(星期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