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报
 
 

 寄给朋友政府主网页

教育统筹局局长致辞全文(只发中文稿)

***********

  以下是教育统筹局局长罗范椒芬今日(四月二十九日)出席教育署主办的「迈向多元化校园──建筑设计比赛」颁奖典礼时的致辞全文:

各位嘉宾:

  今天能够在这里和各位建筑界和教育界的朋友,一起见证一个梦想获得实现,真可谓兴奋莫名。

  从八十年代初期开始,政府为了要在短时间内兴建大量校舍,以配合普及教育的迅速发展,大部分学校都采用「标准设计」,在外观和设施方面,大同小异。在那个年代,学校采用的课程和教学方法比较一致,这些校舍提供的设施,已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当时,这些标准校舍也曾经得到不少办学团体、校长、老师和家长的赞许。

  今天,我们的教育体系、课程内容及教学模式正朝多元化发展,学校的设计和设施,也必须与时并进,循多元化途径发展,以满足教学上不同的需要。近年,建筑界和教育界的合作愈来愈密切,联合举办了不少工作坊、研讨会、设计比赛等,以听取校长、教师、学生和家长表达他们对理想校园的期望。他们提出不少新意念,反映出学校的使用者都希望校舍设计能够跳出传统的框框。例如有些使用者希望把学校与社区融为一体,让学校与相连社区可以共用设施,分享资源。学校的运动场和图书馆不再是学生的专用区,同样地,社区内的商场和青的园林小径,亦可以作为上课的地点。也有使用者强调学校的设计要有独特的外观,能彰显学校的特色和个性,最富创意的一个例子,就是把学校设计成一棵大树。有人提出在学校设置「太空阁」,增加同学对天文常识的兴趣;或设置「水族馆」,在鱼池旁设绿化廊,让同学透过观察和亲身的体验,了解一些细小动植物的生长形态;更有人提议设置露天茶座或食堂,让同学可以一面吃点小食,一面进行小组讨论、上网或阅读 ......等等。这些构思听起来可能让人觉得有点天马行空,但其设计意念都表达出一个重要的讯息,就是学习活动不应只局限于传统的课室或特别室,而应在校园内外的每一个角落进行。

  我深信,只要学校的使用者(包括办学团体、校长、教师、家长和学生)能与建筑师分享教学的理念和期望,并给予建筑师足够的空间,让他们发挥创意,将教育意念融入设计之中,他们必然能为同学建出理想的校园。我很高兴见到在这次校舍设计比赛中,大部分的参赛作品都能配合「教学活动跑出课室」的需要。有些建筑师把大自然的花草树木、昆虫蝴蝶融入校园的设计,让学生透过观察和亲身的体验,学习有关的课题;有些引入「空中花园」的概念,在课室外面设置露天的活动区,学生可在室内或室外,进行不同的活动;有些把课室分成一组组,设在校园的不同位置,每一组的课室都有不同的设施安排和布置,以配合不同教学重点和主题。这些设计都为教师提供更大的空间,让学生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进行学习活动。

  我认为,作为二十一世纪学校的建筑师,在设计一所学校之前,他首先问的再不是要有多少个课室,每个课室有多大,而是了解学校的办学宗旨是甚么,采用甚么教学方法,课程有甚么特色等。事实上,本港不少具规模的私立及直资学校已经采用这种「使用者主导」的建校模式。公营学校亦要朝这方向发展,让每所学校都有足够的空间发展各自的特色,让学校与学校,以至学校与社区之间,互相融和配合。

  「学校村」的发展,就是一个好例子。参加这次比赛的建筑师不但需要为「一条龙」的中小学作出详细的设计,更要把这里合共六所中小学发展成学校村,提供规划的蓝图。参赛的作品在共用资源、增强学校之间的联系、发展学校与社区的融合等方面,都提出了创新的意念和具体的方案。

  毫无疑问,今次的比赛,展开了校舍设计新的一页,亦证明了只要我们愿意冲破藩篱,潜在的创意就可以展现并得以充分发挥。在教学方面,我们同样需要为学生松绑,为他们创造空间,让他们充分发挥个别的潜能。

  展望未来,我们会继续推行创新、灵活、多元化和以使用者为主导的校舍设计。我深信,教育工作者和建筑师会更紧密合作,社会各界会更积极参与,政府部门与私人机构亦会互相配合,同心同德地为我们的下一代创造更多元化的理想校园。

  在此,我衷心恭贺各位得奖者,并感谢各位参赛者积极参与。你们付出了宝贵的心血和时间,为校舍设计带来极丰富的新意念。你们的支持和参与,实在给予教育界无比的鼓舞。犹记得两年前当我和建筑师学会会长刘秀成教授谈及举办一个校舍设计比赛时,我是充满热切的期盼。今天,我可以告诉大家,这次比赛的成果,实在令我喜出望外,也使我对「迈向多元化校园」的前路,更充满信心和期望。

  最后,我要感谢建筑师学会和教育署的同事,他们的工作热诚和努力,令梦想成真。凭这股合作力量,我期望教育改革的连串梦想,都能够一一实现!

  谢谢各位!

二○○二年四月二十九日(星期一)


寄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