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以下为工商及科技局局长唐英年今日(七月十一日)在香港2002中国投资政策研讨会的午宴上的致辞全文:(只发中文)
马部长、各位来宾:
我很高兴有机会出席今天的午宴。首先,让我代表特区政府,欢迎外经贸部和其他中央部委的官员,专程到来香港,向我们介绍内地最新的投资政策。我也代表特区政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像这样的活动,对强化内地和香港每一天都更加密切的伙伴关系,起着很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为香港的商人,尤其是很多千千万万的中小企业,他们都想进军内地市场拓展业务,亦起很实际有用的帮助,也为他们打打气,增加他们拓展内地业务的信心。
我在十一天前履任特区政府工商及科技局局长的时候,我自己在想,虽然我过去的业务和担任的公职,在这个政策范畴,我是比较了解的,但是我在接受任命时,心情仍是战战兢兢的。在这个回归五周年的日子,香港的经济一方面受全球金融风暴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受经济结构性的转型,正处于一个十分艰难的时期。
不过,对于香港的前途,我基本上是乐观的。我相信事在人为,只要香港人保持我们一贯的干劲、努力和创意,我们必然能克服我们目前的困难,把逆境转过来。事实上,纵观香港的条件,我认为香港还是一块上佳的料子,在世界发展的新局面下,有很高的可塑性。首先,我们和内地密切的经贸关系,将继续成为推动经济往前发展的动力。另一方面,经过了二十多年的经济改革开放后,国家积累了一定财富,而且在六个月之前国家加入了WTO,将更进一步加快这个庞大市场的开放和迈向成熟。对于投资者来说,这肯定是个一生人一次的机遇,我呼吁港商抓紧机会,跟内地的,无论是企业、各部委、各单位都加强合作。随财富、人才汇聚,内地将自然而然地发展为亚洲区,甚至世界经济的火车头。香港除了在地理上拥有优势外,事实上我们累积了二十多年改革开放的经验,我们作为中国境内的国际性金融中心,拥有单独关税区的地位,而且于内地投资的人脉、经验丰富。这些因素绝非我们邻近地区任何一个竞争者能够轻易取代的,所以我们必须要抓紧这个机会,千万不要放过这个机遇。
经过多年来的发展,香港已经成为内地最主要的投资来源地,也是主要的服务出口中心。我们在每一个省市的外来投资所占的比重,都是非常大的;根据特区政府的估计,目前有接近二十万香港人在内地工作。单是在珠江三角洲一带,已经有好几万家港资企业,雇用超过五百万人。此外,我们不能忽略随着内地企业日渐成熟,在「走出去」的旗帜下拓展海外销售和劳动力市场,将会为香港带来的全新的机遇。到底,香港在近年继续在国家招商引资的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外,我们也渐渐发展为内地企业「走出去」的平台,成为内地企业的伙伴,为他们提供增值服务,协助它们开拓海外市场。
根据国家外经贸部的数字显示,截至今年三月底,经外经贸部批出的内地驻港中资企业一共有接近二千家,其中内地的协议投资额,便占了差不多四十亿美元。这数字还没有包括经其他机构审批到港的投资。而根据香港统计处的调查所得,到两千年底,内地在港的各类型投资有一千四百亿美元,占香港外来直接投资总额的百分之三十一。这些数据正好说明:香港的中介角色其实已经从过去的单向引资,变为促进国际和内地资金、企业业务对流的枢纽。这个过程所包含的商业潜能,尚有待我们的商界和专业界,利用他们灵活的头脑和拚搏精神,去充分发掘和开创。
作为商界的过来人,我相信企业有能力去回应和抓紧商机;身为特区政府工商及科技局局长,我亦深信,政府应从中扮演催化者的角色,在政府的层面营造更有利条件,让企业将优势和机遇发挥得淋漓尽致。我们目前积极与内地磋商的「内地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更紧密的经贸关系安排」,目的就是希望在不违反世贸原则的范围内,让香港企业和专业人士能够早着先机。此外,「内地与香港特区商贸联系委员会」、「粤港合作联席会议」等机制都为我们打通与内地的商贸、基建、人流以至货流的经脉。与此同时,特区政府驻北京办事处、香港贸易发展局、香港生产力促进局,以及新近成立的特区驻粤经贸办事处,将不断和内地各省市建立密切的沟通。在我任内,我会致力确保这支香港团队继续与内地合作无间,为促进内地与香港经贸关系在新时代下更紧密地结合,发挥积极的互补推动作用,当然这个互补也是双向的,所以我呼吁大家,一方面我们希望内地市场开放给我们,另一方面,我们也当然要开放市场给内地的公司和人流到香港来。
在发展内地市场的同时,我们不能放弃香港国际化的本色。香港是国际金融、资讯和服务中心,我们拥有一流的「软件」和「硬件」的基础建设。我们有完善的金融基建和法律制度、低税制,以及一套国际公认的保护知识产权制度,实在可以创造有利的投资环境。我们必须致力维持我们作为国际经贸服务和金融中心的优势。这不单止和香港的经济发展息息相关,而且,我坚信唯有透过我们国际化的特质,香港才能继续在国家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独特的互补作用。
最后,我想强调一点,是商界的自我增值,永远是香港取胜的动力泉源。香港过去的成功,全赖我们商界的不断求进。老实说,从我过去从商的经验所得,企业要出奇制胜,在芸芸的本地和国际竞争者在国际经济一体化中有机会脱颖而出,靠的始终是自己的实力。政府所能提供的协助,是创造优良的投资环境,建造平台,以及政策上适当的配合,协助企业发展业务,提高竞争力。除了一般的道路、通讯基建以外,香港科学园、数码港等亦是香港鼓励高科技、高增值的例子。此外,我们亦特别针对中小企业的经营弱点,制订了四个发展基金,以助它们提高竞争力。
我们一向紧守「企业主导、政府支持」的大方向,而我相信这个宗旨能在香港日后的经济发展中,继续发挥积极作用。我期望在任内能够多听各位的宝贵意见,广开言路,和香港经济的主导者,包括工商及劳工界共谋良策。香港经济实力雄厚,制度优良;我坚信只要我们能手努力,定能充分发挥一国两制的优势,带领香港及珠江流域的经济更上层楼,同时亦为祖国的发展作出良好贡献。
谢谢大家。
完
二○○二年七月十一日(星期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