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以下为工商及科技局局长唐英年今日(九月十四日)上午出席东亚大学研究院校友会研讨会时的致辞全文(只有中文):
各位东亚大学研究院校友会的朋友,各位来宾:
大家好。我很荣幸有机会得到贵会的邀请,在今天的研讨会上就「中港经济结合带出来的契机」这个题目,发表一下我的看法。
正如在座各位知道,香港目前正面对罕见的经济困境,失业率高企,加上资产价值下跌,内部需求不足,的确为香港带来了严峻的考验。但有一句名言是这么说的:「悲观的人在机会中看到困难,乐观的人在困难中看到机会。」面对目前的困境,我们当然不能盲目乐观,但自暴自弃也决不能解决问题。我们需要做的,是找出和把握在眼前的机会,转危为机,为香港创出一番新景象。我认为,香港拥有的优势配合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如能善加利用,定可藉此推动经济发展。
目前,有两种无形但巨大的力量正主宰世界经济舞台。它们分别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知识型经济的崛起。
全球经济一体化,意味不同地域间的经济合作将进一步加强,彼此的经贸关系会更加紧密。反映在经济现象方面,则意味全球各地经贸活动会有长期的大幅度增长。香港人经过多年的努力,累积了丰富的商贸经验,并挤身成为世界十大贸易体系之一。全球贸易活动增加,使香港人的丰富商贸经验和良好的营商网络有机会大派用场,协助本港经济再创高峰。
其次,香港人有较高的教育水平和灵活的生意头脑,也正好能配合知识型经济的发展。任何经济体系要在新的经济秩序中脱颖而出,都需要拥有大量能灵活应用理论的高素质人材,不断推出有增值力的新产品和服务,拓展市场,为社会创造财富。香港人向以头脑灵活、具创意和善于应变见称。近年来香港政府在教育方面积极投放资源,很多人更在「终身学习」概念的呼唤下,不断进修,以求装备自己,迎接未来的挑战。上述优势,将使香港在知识型经济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不过,香港人如今面前最难得的机遇其实近在眼前,那就是中国内地加入世贸组织所带来的无限商机。首先,在贸易方面,随中国与世界各地的贸易往来增加,香港作为中国最重要的转口港,必将发挥更大作用。最近的数字显示:香港的出口总值在六月和七月份分别增加了8.1%和9.8%,其中七月份的转口总值更增加了12%。我们预期:内地,特别是广东一带总贸易量的增加,将继续推动香港本身的贸易增长,以及带动各项支援贸易的服务,例如进出口、货运和贸易融资等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另外,内地这个人口超过十亿的巨大市场在入世后将加速开放,加上内地人民的收入不断增加,都会为香港的产品和服务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新出路。虽然内地市场是向全球开放,但我有信心香港有其独特的优势。
第一,港商在内地有超过二十年的营商经验。他们既熟悉内地的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又拥有良好的营商网络。在内地进一步开放后,港商在拓展市场方面将更得心应手。
第二,在经济快速增长下,内地居民的收入与日俱增,自然对香港这个自由港和购物天堂所能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有更大的需求。以旅游业为例,单是去年来港的内地旅客便超过四百四十万人次,为香港带来近二百三十亿元的收入。鉴于内地旅客来港的数字屡创新高,特区政府在今年初推出新的措施,简化内地旅客来港旅游所需办理的手续。在新措施的配合下,我们预计今年访港的内地旅客将突破五百万人次的大关。
当然,内地在加入世贸后的市场竞争会更趋激列,但香港人一来有现成的市场优势,二来熟悉内地的经营情况,如能再接再厉,将在日益增长的市场中进一步扩大原有的领先优势。
内地加入世贸组织除了能为香港带来更多商机外,也有助加强香港作为进军中国市场的跳板角色。内地这个巨大无比的市场在进一步开放后,已成为全球各地公司眼中的淘金圣地。海外企业要不已经捷足先登,要不正在争先恐后地筹划进军内地市场。然而,对于许多不熟悉内地的海外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来说,要在陌生的中国市场中稳住阵脚,以及茁壮发展,肯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投资内地市场其中一个最安全,有效的办法,就是伙拍既解内地市场,又熟悉外商需要的香港公司一同抢滩。
另一方面,在香港,外资企业能找到一切便利营商的元素:包括他们熟悉的普通法系统,廉洁高效的政府,首屈一指的完善基建,以及各种各样的营商支援服务。此外,香港有难以取代的地理优势,地处中国南大门,只需两三个小时的机程就能抵达内地各个经济重镇。所以,对准备进入中国市场的海外企业来说,认识及懂得利用香港的优势,是在中国成功经营的第一步。
当然,香港中介人角色是双向的。一方面,香港能帮助外企进入中国市场,而另一方面,她也能为内地企业提供各种服务,包括多元化的金融和其他商业支援服务,例如金融财经、保险、运输、会计和业务推广等,协助它们壮大实力,开拓海外市场。单在融资方面,目前有50家内地企业在香港联合交易所的主板市场挂牌,这些企业透过首次上市共集资超过1230亿元。相信在国家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后,会有更多内地企业利用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以筹措资金、拓展业务。
在这千载难逢的机会面前,香港企业固然要把握良机、先发制人,特区政府也同时全力为企业提供各种支援,协助他们进一步发展在内地的市场。特区政府工业贸易署和半官方机构香港贸易发展局早在内地入世前,便已印制了许多与此课题有关的书籍、特刊及小册子,简单扼要地向工商界介绍中国入世将为香港带来的挑战及机遇。贸易发展局更透过其网络,不断向香港企业发放中国商情的最新消息,帮助它们作出更准确明智的商业决定。
此外,有鉴香港与珠三角洲的经贸联系日趋紧密,特区政府更于月前在广州设立了驻粤经济贸易办公室,务求进一步促进粤港两地经济贸易联系和加强合作。
除了主动出击,为企业提供各种支援服务外,特区政府也正不断致力改善本港营商环境:一来为企业减低经营成本与减少不必要的麻烦,二来也有助吸引更多外来企业来港投资,进一步巩固香港金融中心和经贸中介人的地位。工商及科技局辖下的工商服务业推广处自九七年成立以来,共推行了超过三百项措施以减少不必要或过时的行政手续,务求方便企业在港营商。
在吸引外资方面,特区政府投资推广署在世界各地大力宣传香港优势,包括中国入世后香港可扮演的桥梁角色,鼓励海外企业来港投资,或伙拍本港企业共同开拓中国市场。在该署的努力工作下,外企来港投资的数字有骄人的增长。目前,共有三千三百多间海外企业在香港设有区域总部和区域办公室。据该署数字,平均每个星期都有一家企业来港开设新的办公室。这些投资,不但代表海外企业对香港的前途投下了信心的一票,更清楚显示了香港的经贸桥梁地位在国家入世后正在不断强化。
此外,内地与香港,特别是珠江三角洲与香港经济的结合,也意味两地日后在经济发展上更能加强配合,各展所长,以缔造多赢局面。从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布局和资源分布的角度来看,香港适合发展高增值的产业。有见及此,特区政府大力鼓励高科技、高增值行业的发展。特区政府的创新科技署下设有多项总值近60亿元的基金计划,力求协助本地产业开发创新意念和提升技术水平的项目,推动香港经济迈向高增值的未来。
另一方面,协助高科技及高增值产业固然重要,但我们也要同时为香港传统工业重新定位,使香港经济迈向多元化,令经济结构更为巩固,以抵受日后难以预料的外来经济冲击。因此,特区政府一向鼓励传统工业善用新科技、创新意念和新的管理方法,以提高服务和产品的附加价值。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件普通的衣服可能买得100元。但如果加入崭新的设计元素,便可能买得200至300元,甚至更高。在这方面,除了各支援机构,例如香港生产力促进局不断致力提高本港企业的科技水平外,特区政府正构思将香港发展成时装中心和设计中心,协助传统工业提升竞争力。
接,我想谈谈特区政府的中小企业支援服务。众所周知,总数高达30万家的中小企业一向是香港经济的骨干。它们的成功与否是香港经济发展和就业环境的寒暑表。内地加入世贸组织虽为它们提供了许多难得的机遇,但随之而来的激烈竞争也给它们带来了严峻的考验。有鉴于此,行政长官在两年前成立了以商界代表为主的中小企业委员会,负责向他提供协助中小企业的意见和建议措施。去年年底,在该委员会的建议下,特区政府推出了四项总承担额高达75亿元的基金计划,协助中小企业购买营运设备,培训人材,拓展市场及提高整体竞争力。目前,中小企业委员会正在检讨这四项基金的运作,务求更有效地运用这笔款项以支援中小企业。
此外,特区政府也正积极推行委员会建议的超过30项其他措施,在营商环境、财务融资、企业管理与文化、人力资源、科技应用及市场拓展六大范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援服务。
各位,香港目前正面对不少困难,同时也有很多机遇。但一如既往,香港的成功绝不在于客观环境的顺逆与否,而在于香港市民的拼劲和智慧。正如已故美国总统甘乃所说:“Do not pray for easy lives. Pray to be stronger men.”我深信,不管在我们面前的是顺流还是逆流,只要香港市民能继续发挥他们独特的企业家精神和保持敢于接受挑战的勇气,定可在新的经济环境中续创佳绩。
谢谢各位。
完
二○○二年九月十四日(星期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