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以下是教育统筹局常任秘书长罗范椒芬今日(十一月十二日)出席「学会学习」荟萃时的演辞全文(中文部份):
Professor Galton、各位校长、各位老师、各位嘉宾:
今年的「学会学习」荟萃,是落实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去年「促进学习的评估」荟萃,加深我们对评估的认识和促进观念的改变,而今年我们再进一步去深入聚焦探讨学习的本质及对学会学习的体验。
课程发展的三步曲是「建立理论、实践验证和持续改进」,二○○一年六月发表的「学会学习--课程发展路向」政策文件是就课程发展的主导原则、发展的策略、课程的架构、学习的领域、教学的方法及评估的模式各方面,都建立了一个很坚实的理论基础。跟我们在二○○一/○二学年展开了「种籽」计划,目的是结合学校、课程发展处同工及大专学者的力量去通过协作、研究及发展,从真实的学习过程中去实践和验证课程改革的观念,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在头一年就已经有大约140多间小学和170多间中学参加了「种籽」计划,今年承先启后,又有超过110间小学和90间中学成为「种籽」学校;学校的积极参与及对「种籽」计划的高度评价,实在令人欣喜和鼓舞。事实上,有超过百分之二十以上的学校参与这些计划,远远高过其他地方同类课程改革启动时的比例,也反映了香港人的勤奋努力,勇于创新及「我做得到」这种积极进取的精神。
在任何改革中,人永远是最关键的因素。推行「种籽」计划的时候,我们聚合了一群来自不同背景学校,但同样富有教育理想、充满冲劲和热忱的老师。他们是改革的先锋和骨干,他们眼于课程改革的发展重点,参与行动研究,当上「研究者」的角色。更难得的是,对他们来说,课室已不再是孤岛,而真正是教学相长、创建知识的场所。在发展校本课程的过程中,他们透过「分析、计划、行动、观察、反思」等步骤,为自己增添新知识。他们除了在参考文献时可得到学术性的理论知识(knowledge for practice)外,还在实践过程中掌握到实际的实践知识(knowledge in practice),及藉进行验证、反思及与人协作,去建构出无限潜藏的新知识(knowledge of practice)。这一切都促进了个人本身的专业发展和自发性,产生互为影响、互相感染的效应,而崭新的意念及教学方法,亦大大提升学与教的成效。我们希望能集结这股力量,打破以往倚赖从上而下的改革的框框,改为由政府、学校、学者三方面,在平等的协作分享文化之中,共同建设,成为课程的主人翁。
无可置疑,在实践中去领悟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而校长和老师间的专业交流、分享成功的施教和学习的经验有助反思、互勉,亦可以有效地做到知识转移,帮助学校发展最适切的教学方式。
今天一共有七十多个分享小组,主题包括「学习历程档案──激发主动学习」,以及我们最关心的语文课题,如中文科的「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中文科专题研习」、英文科的「教师如何面对推动学习自主的挑战」、小学校本课程的「『阅读写作』三文治」,这些都是课程改革的重点。
今日我们将会看到的一切,都令我相信课改目标的达成,已经近在咫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希望大家藉今天的活动,能分享到这些学校的经验,作为借镜。我亦相信透过分享愿景、热烈讨论、互相激励、鼓励更多热心的人士加入这个行列,我们可在教育界孕育出建构和创发知识的新文化,令我们这弹丸之地,成为最庞大的学习社群。预祝大家有丰硕的一天。
谢谢各位。
(请同时参阅演辞的英文序言)
完
二○○二年十一月十二日(星期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