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报
 
 

 寄给朋友政府主网页

环境运输及工务局局长谈香港与珠三角在基础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合作前景(只有中文)

**********************************

以下是环境运输及工务局局长廖秀冬博士今午(一月五日)出席二○○四年香港工商业研讨会演辞全文:

曾会长,各位先生、女士:

今天能参与这个研讨会,实在感到十分高兴。现在,就让我跟大家集中介绍一下,香港与珠江三角洲在新的经济大环境下,在基础建设和环境保护两方面的合作前景。

过境交通流量

为了充分利用去年7月香港与内地签定的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所带来的机遇,我们必须确保香港与内地之间的交通设施不会成为瓶颈挤塞点。过去10年,香港与内地的社会及经济关系日益紧密,加上珠江三角洲持续发展,故此过境交通流量明显大大增加。去年,过境旅客达1.28亿人次,比前一年多出10%。这些旅客有76%乘坐列车,15%使用路上交通工具,6%乘坐轮船,而3%则乘坐飞机。另外,去年过境货运量超过110万公吨,当中有60%以上经河道及海洋,即水路运送,而35%则经陆路运送。至于以货柜装运的过境货物,去年达1 390万个标准货柜单位,其中62%经陆路运送,38%则经河道运送。

在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的推动下,区内经济合作会将更加紧密,并进一步刺激过境交通流量上升。香港特区政府一直致力确保运输基础设施和相关设施能够切合当前和日后的需要。我们会兴建基础设施,即所谓硬件,以及简化并改良出入境和清关手续,即所谓软件,从而维持和提升现有的过境交通模式。目前我们的首要任务,是采取措施,使由香港出发,3小时内可到达的范围得以扩大。扩大这个3小时的经济活动圈,可以提高香港的吸引力,使投资者以香港作为中国南部的业务基地;此外,亦可巩固香港作为区内金融中心及商业中心的地位,并且大大提升香港以至整个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竞争力。

兴建新的过境铁路

现时内地与香港只有一条铁路相连。因此,罗湖的铁路通道很可能是全世界最繁忙的过境通道,每日有逾400班客运列车经过,平均接载约262 000名乘客至边境。

为了应付日益繁忙的过境交通,我们现正兴建上水至落马洲支线,计划于2007年完工。此举可配合公众的需要,为市民带来第二条铁路前往边境。我们预计在铁路支线启用初期,每日载客量为15万人,亦即提升现有的铁路载客量逾50%。及至第二阶段,载客量会进一步增至每日30万人,即现有铁路载客量的两倍。此外,我们正在与内地有关方面联手,研究兴建高速铁路,连接港深粤三地的可行性。高速铁路如能建成,往返港粤两地的时间便能由现时的接近两小时缩短至1小时以内。

兴建新的汽车通道

目前香港与深圳之间只有3条汽车通道,平均每日约有34 000架车辆行经这些通道。我们正在兴建一条新的汽车通道,即深港西部通道,希望能于2005年年底完成。这条通道的设计容车量为每日8万架次,远远超出现时所有过境汽车通道的总容车量。为了简化清关手续和节省乘客的时间,我们会在新通道的管制站,为乘客及货物清关实行联检。

这些新建的和现有的过境通道,主要连接香港与珠江东岸。为了增强与珠江西岸的联系,香港特区政府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共同在去年委托了顾问公司,研究香港与珠江西岸的交通联系,结果证实极须兴建陆上运输通道,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为了开展上述通道的前期工作,香港、澳门及广东省的政府共同设立了港珠澳大桥前期工作协调小组,并会委托内地国家级的专业路桥设计院,进行可行性研究。

改善出入境及清关程序

单靠硬件并不足以使到过境行程畅顺,我们亦须采取措施,简化清关和出入境手续。现时我们已在其中一条通往内地的汽车通道,即落马洲通道,提供24小时清关服务。至于货物清关方面,“超级中国干线”安排已经落实,而经由落马洲运往内地的转口空运货物,在机场经海关检查后会贴上封条,其后无须在边境再作检查,使这些货物在落马洲的清关时间得以减省。此外,香港海关已在落马洲实施陆路货物预先报关安排,透过预先传送货物资料和预先处理资料,从而减省车辆的通关时间。当局已采取或将会采取的措施还包括采用电脑可读旅行证件、自动化旅客出入境检查系统和自动化车辆出入境检查系统,以及其他新的资讯科技,务求进一步精简出入境程序和推行自动化。

保护环境

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将会为香港经济注入活力,香港定会从中获益;但是,由于各类经济活动有所增加,无可避免会令用电需求和交通往来增加,使更多污染物排放到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环境空气中,因此我们不应忽略这些经济活动对地区环境所造成的压力。

空气污染物并无疆界之分,香港境内不同地点所排放的污染物会在空气中浮游,视乎风向或其他气象情况,可以到达广东省,而广东省的污染物亦可到达香港。故此,香港和广东省均不可能独力处理区内的空气污染问题,而须要携手合作。

在1998至2001年期间,两地政府重新建立环保策略伙伴合作关系,并携手进行研究,找出珠江三角洲地区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和探讨切实可行的长远措施,以改善区内的空气质素。两地政府根据研究的结果及报告所提建议,于去年4月达成共识,会尽力在2010年以前,把排放到区内环境空气中的4种主要污染物,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粒子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减少20%至55%。如能达到所定目标,便能大大改善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空气质素,而偶然出现的烟雾和视野不清问题亦能大为改善。

两地政府正在订定详细的地区空气质素管理计划,以便达到双方协定的减低排放污染物目标。就香港来说,将会纳入计划的措施包括减少本港境内发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粒子,以及减少印刷厂和消费品厂排放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至于广东方面,则计划减少省内发电厂、汽车及其他工业场所排放的空气污染物。

两地政府均考虑到任何改善区内空气质素的新措施,一如大部分其他环保措施一样,均会带来财政承担,最终对消费者造成影响。因此,两地政府正认真考虑如何在策略伙伴合作关系下,以更具成本效益的方法,达到减少排放污染物的目标。

就此,两地政府同意在香港和广东的发电厂推行排污交易试验计划。根据这项计划,厂方可就所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粒子,进行排污权交易。此举可让本地的电力公司向区内另一发电厂购买排污额,而不必在自己的发电厂进行减排工程。透过排污权交易的方法,两电可以较低成本,符合环保署设定的排污上限,从而纾减增加电费的压力。

国家环境保护局已表示支持排污交易试验计划,我们亦与电力公司展开讨论。透过两地政府紧密合作和同心协力,我们有信心必能成功改善区内的空气质素。同时,我们亦会继续探讨其他合作范畴,令珠江三角洲地区成为更适宜居住及经商的地方。

各位嘉宾,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的推行,会为香港带来前所未有的新机会。但是,这项安排亦会为我们带来新挑战,我们须要确保有足够的基建设施配合和有能力保护环境。香港已作好准备,迎接新机会和接受新挑战。多谢各位。

二○○四年一月五日(星期一)


寄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