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为工商及科技局局长曾俊华今日(一月十七日)于「公共广播服务检讨委员会」记者会的致辞全文:
各位传媒朋友:
欢迎大家来到我们今日的新闻发布会,相信大家都认识我身边的黄应士先生和何宣威常任秘书长。
今日新闻发布会的目的,是公布行政长官委任黄应士先生为主席,领导一个独立委员会,全面检讨公共广播服务在香港的未来发展路向。
我相信大家都会同意商营广播服务是由市场主导的,要迎合大众的口味。同其他牟利的公司一样,它们的目的是追求最高的利润。因此,非常自然商营广播机构追求的是高的收视和收听率,和最高的广告收入。
而公共广播服务就应该由公众利益主导的,目的是确保社会上不同观众和听众群的需要得到照顾,并且发挥楷模效应,为业界建立高质素节目应有的严谨标准。
在香港,我们目前未有一套清晰的公共广播服务政策。现在传送公共广播服务的安排,一方面是由政府部门的香港电台提供;另一方面,商营的电视台和电台也要按照牌照条件,提供特定数量,而符合公众利益的节目。
近年来,香港的广播市场不断演变。一系列的因素促使我们需要深思公共广播服务这个课题。
在「大市场,小政府」的原则下,公共广播服务除了要以服务公众为依归之外,还要避免跟商营广播机构争取市场和避免扭曲市场的运作。我们要探讨公共广播服务应该要如何凸显它的独特而鲜明的公共服务角色和要如何使它们的节目方针符合高质素、原创、创新和以公众需要为本的标准。
各位,香港是位于媒体汇流和应用新科技的最前线。公众是可以以合理的费用,透过多类平台传送的方式,取得不同种类的视听内容,满足不同听众和观众的需要。在这个情况之下,我们需要清楚知道我们应该怎样善用我们有限的公共财务和人力资源来提供一些高质素的公共广播服务。
我们更加要了解公共广播服务本质上是一种市场干预。所以,市民是有权知道使用公帑提供公共广播服务的合理性。市民需要知道我们是应该使用多少公帑来提供节目和用来提供什么的节目。
更加重要的,有鉴于公共广播服务的公众使命、公众给予我们的信任和涉及的庞大公众资源,公共广播服务必须要有严谨的机构管治。管治所牵涉的核心问题很多,包括公共广播服务应该如何确保编辑方针不偏不倚,如何集中提供公共广播服务的节目以达到公共目的,和如何订定衡量卓越和创新表现的标准。我们都需要清晰地交代这些问题。
以上种种的问题,在国际上已有不少研究和讨论。近年来,外国都有不少关于公共广播服务的改革。我们是可以参考这些改革经验的。
在香港,公共广播服务这个课题经常被政治化、口号化,而缺乏系统性的分析和专业的探讨。我们有需要作出适当的分析和探讨,建立清晰的公共广播服务政策纲要,定出日后的发展路向和具体方案,使香港的广播事业可以健康发展。
我们认为最适当的做法,是委任一个独立检讨委员会,从一个宏观和高层次的角度,全面和深入地探讨香港公共广播服务的发展路向。
这个委员会名为「公共广播服务检讨委员会」。职权范围包括,在有限资源的大前提之下,探讨在香港广播市场之中,公共广播服务的角色。
委员会将会讨论,提供公共广播服务的系统,应该如何对公众负责,特别是在编辑方针、节目政策和管治方面。委员会亦会订定政府评估公共广播服务效能的措施,和如何让公众参与评估过程。我们期望委员会,会就香港提供公共广播服务的合适安排,提出一套短期、中期和长期的建议。
委员会是没有政府官员参与的。行政长官委任的委员包括资深的传媒工作者、机构管治专家和跨媒体的文化人。
委员会的主席黄应士先生,是香港浸会大学和香港公开大学校董会成员,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卓越院士,亦是资深的传媒和新闻教育工作者。荣休前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的助理总经理。
其他委员有以下几位:
(一)陈景祥先生,《信报》总编辑,亦是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兼职讲师;
(二)冯美基女士,香港浸会大学校董会成员,荣休前是香港有线电视有限公司节目部执行董事;
(三)梁天伟教授,香港树仁学院新闻与传播学系系主任,他亦是香港新闻行政人员协会创会主席;
(四)包云龙先生,《成报》社长;
(五)徐林倩丽教授,香港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及
(六)胡恩威先生,「进念二十面体」创作总监。
我们期望这个独立的委员会,以专业、中立和务实的态度,在大约九个月的时间完成检讨,向政府提交报告。政府将会就报告的建议,制订一套适合香港情况的公共广播服务发展蓝图,并在谘询公众之后,循序渐进地落实这个计划。
各位,政府的态度是开放和实事求事的。我们亦期望透过这个检讨,使社会人士对公共广播服务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完
2006年1月17日(星期二)
香港时间18时1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