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报](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tc_graphics/header.gif)
***************************
以下为今日香港天文台台长林超英今日(三月二十三日)在庆祝二○○七年世界气象日记者招待会上致辞全文:
每年的三月二十三日是世界气象日,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极地气象―了解全球影响」。
南北两极不断向太空漏出热量,地球大气层的基本功能就是把赤道附近多吸收的太阳热量输送到两极,补充失热,达致一种平衡状态。可以说:极地的冷和赤道的热驱动全球南来北往的气流,造成种种的天气现象,在世界各地构造适合天地万物以及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
大家可能都已经知道,在全球暖化的背景下,北极圈内海冰剧减,南极洲周边冰山溶化崩裂,但是大家也许没有想过两极冰雪的变化会反过来影响全球的大小气流和天气系统,以及对生态环境的连锁反应。电影「明日之后」里的情景不会在一、两年之内发生,不过却逐渐进入了未来一、两个世纪的视野之内。最近谈全球气候转变的人多了,大家必须注意极地的气象是重要的一环。
现在我想藉这个机会报告香港天文台的一些情况。首先让我介绍几位助理台长,他们是 :
(1)负责公众气象服务的黄明松博士;
(2)负责辐射监测、仪器等的李本滢博士;
(3)负责航空气象服务的卫翰戈;及
(4)负责气候、地球物理等的杨继兴现正休假,由梁荣武署任。
过去一年,人力和财政资源跟往年大致相同,让香港天文台得以在稳定中进步,在此,我对全体辛勤工作的同事表示衷心的感谢。在公务体系里工作,我们没有花红,没有制度外的金钱或物质奖励,凭的只是敬业乐业的心,服务人群,从完成一份又一份的工作中得到成就感,得到人生的满足。
香港天文台的同事是一支在国际上得到高度赞赏和嘉许的队伍,目前有17位同事在世界气象组织、国际民航组织、台风委员会等担任多个专家组的职务,出任11个主席、副主席或项目主持人的岗位,覆盖的领域有防灾减灾、航空气象、全球天气网站的统筹等,反映了我们的科技实力、服务水平,以及国际气象界对我们的信任。
过去一年,我们的服务有所扩充,例如:紫外光预测、荃湾和湿地公园的天气报告,以及全港多处地点的网络天气图像。科技方面,我们首次运行一个覆盖全球的数值模式,应用季度预测上,在我入行之时,这是不可思议的事,另一方面,我们进一步加强在机场使用激光雷达测量和预警风切变的工作,日本、韩国和内地等的同行先后前来考察,成为新一代机场航空服务的典范。
去年值得纪念的还有中国气象局局长秦大河院士到港与我们一起庆祝京港直线气象电路进入第四个10年,以及跟国家海洋局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内容包括海啸方面的工作。
去年八月台风派比安在香港西南掠过,事后民间有颇大反响,我们于是广泛接触各界,了解大家的期望和提议,较早前宣布了有关三号和八号风球的新定义和运作指标,今年风季过后,我们会抱持开放态度,根据取得的经验和市民的反馈,再作检视,为求系统贴近大众的期望,我们的工作永无止境。
来年我们准备开展「一区一站」的工作,目标是全港18区每区最少有一个量度气的自动站,今年之内先在九龙城区、港岛东区和中西区增建,其他的空白稍后陆续补上。
香港市民近年对气候变化愈加注意,天文台将加强网站内相关的内容,提高市民的认识,又计划造一个教材套派送给学校,支援推广活动。
二○○八年奥运逐渐靠近,香港天文台将加紧准备,包括马匹暑热压力的观测、比赛期间的天气服务、支援北京市气象局的临近预报系统,以及支援香港滑浪风帆队出战青岛。
为了加强预测海啸的能力,香港天文台将购买一部宽频地震仪,收到的数据配合全球各地同型地震仪的数据可以计算地震时地壳错动的仔细情况,天文台可以据此参考电脑模拟的结果,预测海啸抵港时的高度。
每年这个时候,很多人都会问今年雨量和热带气旋是否正常的问题。由二○○六年下半年开始发展的厄尔尼诺在去年十二月达至高后快速减弱,并于今年二月结束。在这个基础上,我们预计今年雨量接近正常,影响香港的热带气旋数目最大机会是五到六个。
今天我的谈话到此为止,以下欢迎大家发问,我和各位助理台长会尽力解答。
谢谢。
完
2007年3月23日(星期五)
香港时间17时3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