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为食物及生局局长周一岳今日(十一月二十七日)在北京举行的国际食品安全高层论坛上就香港食物安全管理制度的致辞全文(中文译本):
各位嘉宾、各位先生、女士:
美食天堂与挑战
───────
今天能够参与国际食品安全高层论坛,就「食物安全」这个重要和适时的课题发表演讲,我感到十分荣幸。在本环节,我会与大家分享香港管理食物安全的经验。
香港是个福地。我们属于中国的一部分,也因此保障了我们的食物供应,在一九九七年香港回归祖国前后,都从无间断。即使到了今天,内地仍是香港最大的食物进口地。在「一国两制」之下,香港特别行政区属中国的一部分,同时享有高度自治。这表示我们拥有自治权,也有责任维持和发展香港的法律、金融、入境和行政制度,包括管理货物和食物的进出口和安全。
谈到食物安全管制,高度自治表示香港有需要制定本身的食物安全标准,以及实施监管制度,务求满足这个以佳肴美馔而闻名于世的亚洲国际都会的需要和口味。
香港享有美食天堂的盛誉,我们感到十分自豪。遍布大街小巷的食肆争相招揽生意,为顾客提供源自全球各地的地道菜式,从北京到巴黎,从东京到悉尼,从纽约到新德里,林林总总,一应俱全。你在超级市场货架上找到的苹果,可以来自差不多是世界任何地方。
我们固然十分珍惜自由港为香港食物种类带来的多姿多彩。但我们的首要任务是保障食物安全。维持食物多样化因此的确带来巨大挑战。香港的面积只有约1 000平方公里,却是七百万人的家园。我们的农业规模小。香港超过九成半的食物都由境外引进。截至目前,今年便有超过2 000万名旅客访港,另外还有数十万名不同种族的外籍人士以香港为家。这些数字正好说明确保食物安全和维持多样化的食物种类让市民享用对我们来说多么重要。
整体策略
────
面对这项挑战,我们恪守的原则是保持高透明度。我们把提供消费者资讯和保障消费者的工作列为优先项目。对任何政府来说,这工作都绝非易事,因为在这个互联网时代,市民往往比政府消息更灵通。香港不像其他许多国家般,要考虑切身的贸易和农业问题。我们可以纯粹从食物安全角度处理问题,而且对所有的贸易伙伴亦可一视同仁。问题只是如何去做。
答案是实施食品法典委员会推介的风险分析原则,即是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风险传达三者结合。透过在去年五月成立食物安全中心,我们汇聚政府资源,认真严肃处理食物安全问题,并动员社会各界人士,包括业界和消费者,对食物安全问题加以重视。
风险评估
────
我们不能彻底消除风险,这是从来都无法做到的。不过,我们可以预测风险,并透过评估来管理风险。对于食物事故,不论在本地还是其他地方发生,只要是我们关注的,食物安全中心都会经常保持警觉和监察有关情况。中心每日都会评估每宗所发现的食物事故对香港的影响,并即时作出回应,尽量减低事故对市民健康的影响。我们对鲜肉和家禽等较高风险食物特别留意,规定必须出示进口许可证或生证明书。评估工作是纯粹的自然科学,但要有成效,便得同时顾及当地消费者的需求和期望。这自然已超越了科学范畴。
风险管理及管制
───────
现在,我会谈谈风险管理和监控。香港经常被誉为东西文化结合、现代与传统荟萃之地。虽然香港平均每个人都拥有多于一部的手提电话,但我们的社会依然习惯以中国沿用了几千年的传统方式采购食物。我们酷爱新鲜食物,宁愿亲身到新鲜食品湿货街市挑选活鸡,看活鸡屠宰再带回家中烹调。对香港人来说,只有活生生在你眼前跃动的鱼、虾、蟹或蛤蜊才称得上是海鲜。猪肉和牛肉如果来自即日屠宰的猪牛,销路都要好得多。
生物保安
────
香港市民偏爱新鲜食物,这却为食物安全主管当局带来挑战。我们以全面的食物安全制度管理风险。本地鸡农可以在这个国际金融中心经营,但他们必须按当局规定采取最严格的生物保安措施,包括为鸡只注射疫苗,以及把鸡只与其他禽鸟完全分隔。我们也从内地进口活鸡,每天20 000只。这做法没有令疾病散播,因为这些鸡只都来自指定的注册农场,这些农场最注重的也是生物保安措施。
我们坚守保障市民健康的岗位,不容有失。因此一直保持警觉,防范禽流感的侵袭。为此,我们在边境管制站随机抽取鸡只的血液和粪便样本进行测试。我们在每月两次的街市清洁日停售活鸡,彻底清洁所有鸡档,以中断病毒生长周期。这也是世界生组织建议其他受禽流感威胁地区采取的措施。这些措施发挥效用。自二○○三年以来,即使在东南亚区内多次出现禽流感个案,但香港一直没有再爆发禽流感。
禁止散养家禽
──────
虽然如此,我们绝不能自满,尤其是我们的工作是涉及改变生及传统的观念。在二○○六年初我们透过立法禁止散养家禽,彻底清除一个在都市环境中潜在触发禽流感爆发的温床。这令部份村民相当不满,但我们为食物和公众生缘故,咬紧牙根,坚持这困难的决定。经过大量游说工作,香港社会终究接受改变,最后立法会亦通过法例。
家禽屠宰及加工设施
─────────
再进一步,我们正计划在香港设立一所家禽屠宰及加工厂,以减低人类与家禽接触的机会,从而减少禽流感爆发风险。我得承认,实施这项风险管理和监控措施时遇到一些阻力。这建议在香港社会中引起激烈争辩。我在这个会议结束后便会返回香港,再次向他们解释为实施这计划而提交条例草案的理据。然而,我有信心香港社会必定会支持建议。一九九七年,禽流感曾夺去香港市民的生命,这不幸事故成为国际报章头条。香港市民都明白,我们绝不能让这事再发生,即使要牺牲悠久传统做法,也在所不惜。
注册农场
────
我们控制禽流感风险的工作得以成功,与今天的东道主中国内地的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有莫大关系,我想藉此机会,向内地,尤其是国家质检总局,表达由衷的谢意。我们与内地部门合作,在源头确保食物安全。正如我刚才所说的,中国内地设有已向部门注册的指定农场,向香港输出活鸡。这个注册农场制度现时已扩展至涵盖所有牲畜、鱼类、蔬菜、水果和蛋类。经营商进口这些食物时,必须出示生证明书或由内地部门签发的同类文件。我们也定期和突击检查及巡查这些农场,以确保农场遵守生物保安措施。就上述措施及其他相关的问题,我们已和国家生部和国家质检总局签署备忘录。
射频识别技术
──────
科技对保障食物安全大有帮助。内地部门正试用射频识别系统追输往香港的活猪。具体措施是为每只输港供市民食用的活猪加上电子识别耳标。一旦在这些猪只中发现任何健康或农药危害,我们便可即时追踪源头,追查至出口商甚至农场本身,并通知相关部门采取行动。
国际合作
────
在食物安全管理工作中,通报机制的作用也十分重要。食物安全问题可能造成跨境影响,为了处理这些问题,我们与内地各部门和机关保持密切联系和经常沟通。我们已经与许多司法管辖区就食物安全事宜建立通报安排,例如澳洲、欧盟和美国。
我们与国际伙伴例如世的国际食品安全当局网络保持紧密联系,以交流食物安全资讯,让我们能够迅速取得最新的全球资讯和技术,并在全球层面加强食物安全主管当局之间的合作。我们透过委任海外的食物安全专家,汇聚全球的最先进做法。有需要时,香港食物安全中心会即时向社区发出食物安全的资讯。
食物安全中心也会将本区的研究数据,送交世的全球环境监察系统──食物污染监察及评估计划网络,以强化它们的资料库,以更有效防范问题食物。
食物监察
────
食物监察工作也极为重要。香港采取风险为本策略,以决定收集测试样本的种类、数目和测试的频密程度。该中心每年都会在食物供应链的进口、批发和零售点收集65 000个食物样本。中心最近采纳了目标为本的食物监察方针。除了就不同食物内的有害物进行日常监察,中心也就个别题目进行专项食品调查,及对时令食品进行专项食品调查。监察的结果会适时公布,以便消费者对食物知所选择,同时推动食物业改善营运方法。
《食物安全条例草案》
──────────
为了协助食物主管当局有效管理食物安全,一套健全的立法架构是必不可少的。我们现正制订新的食物安全法例。新法例会引进一套食物进口商和分销商强制登记制度,让我们可以掌握销售商户及其所销售食物的资料。新法例亦会要求食物进口商和分销商妥善备存食物进出的纪录,以便一旦出现食物事故,可交出纪录,让当局有效追查食物来源。此外,新法例会赋权食物安全主管当局,在食品严重危害公众健康的情况下,禁止进口和售卖该等食品,或进行食物回收。这些措施可保障香港的市民大众免受祸害。
食物安全标准
──────
严谨的食物安全标准亦发挥重要作用。我们正就现行兽药残余、食物内防腐剂和染色料的食物安全标准进行检讨,以及就农药残余订立新一套标准,务求制订一套全面、与时并进、符合国际标准并适用于香港的食物安全标准。
风险传达
────
风险如未能恰当地传达,很容易会被渲染和夸大,并可能引起虚惊甚至公众恐慌。特别是在这个资讯发达的年代,要有效地传达风险,透明、公开和快速的资料发放是关键所在。对于风险因素和风险水平的问题,公众要求即时得到答案。如出现食品事故,食物主管当局必须告知市民有问题的食品是否构成即时风险或只是潜在风险,以及面对这些风险的可能性。
为了让公众能对食物事故作出理性反应,食物主管当局必须透过发放实时资料,协助普罗大众成为知情和精明的消费者。在食物事故中,我们会善用传媒和互联网把讯息即时公布,并向消费者发出忠告。我们亦会追查食物来源和收集更多样本进行测试。适时发放准确和清楚易明的资料,已证明能够有效避免公众作出过敏反应。
政府、业界和消费者三方的合作对保障市民大众免受不安全食物的影响,至为重要。食物业的基本责任是确保所进口、处理和出售的食物可供安全食用,而食物主管当局则有需要避免制订过度严苛的规则和法例。香港的食物主管当局在制订新措施时,不论是对业界作出规管还是制订有利营商措施,均视业界为伙伴,共商良策。
我们也呼吁消费者在选购食物时,以常识作判断。精明和负责任的消费者无疑会避免购买和食用来源不明或可疑的食物。他们也不会选择非法进口的食物,因为他们知道这些食物危害公众健康,而我们则对这类非法活动采取严厉的执法行动。我们同时正积极推行消费者教育计划。我们亦已制定新的标签法例,让消费者对食物添加剂和致敏物作出知情选择。营养标签是我们的下一个工作目标,以进一步帮助消费者作出选择。
结论
──
各位,现今食物事故几乎无日无之,也似乎随处爆发。但与此同时,对于保障食物安全的需要,公众的期望从未如此高涨,而国际间的共识亦空前强烈。今天的论坛正好标志这份共同的愿望。
危机往往带来机遇。我们作为食物主管当局,应抓紧时机加强国际社会合作,促进食物安全。食物安全问题在全球一体化之下,横跨国界,我们的边界甚至可以因而变得模糊,时而不清、时而不见。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唇齿相依,忧戚与共。
不同的食物主管当局对食物事故反应不一,而有关消息遍传地球村每个角落。社会对这些事故常常会反应过敏,令地球村村民虚惊一场或感到混淆,以及造成对制造国和入口国的巨大经济损失。作为一个倚靠食物入口生存的城市,香港需要采纳更多与国际一致,以科学为本的食物安全标准,以便更广泛在全球各地应用。食品法典委员会在这方面定可担当更重要角色。
每一个食物主管当局的角色显然同样举足轻重。如果国际间设有一个共通平台供签发电子生证明书之用,让我们能够精确追查食物来源,则每个食物安全当局在处理食物事故应远比现在来得容易。
有了这个系统作实时追踪,当局便可在发生食物事故前作出预测,食物事故因而便可在数小时而非数日内获得解决。受影响的应因而只会是一批食物,而并非整个行业。受影响的亦因而只会有一名或数名消费者,而并非全体市民。
采用统一的形式和平台进行电子生及食物安全核证工作,可大大减低食物安全事故对经济、政治和公共生造成的损害。我建议在座的各国部长和食物主管当局以此作为我们的共同目标,衷诚合作。
香港正朝这个方向迈进。我们已手制订一套食物安全标准,并善用电子食物溯源系统。我们积极向国际最佳做法借镜,并深切希望在这方面尽一点绵力,加强国际社会的合作。
谢谢各位。
完
2007年11月27日(星期二)
香港时间11时1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