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英文版 寄给朋友 政府新闻网
立法会十四题:本港物流业
************

  以下是运输及房屋局局长郑汝桦今日(二月十六日)在立法会会议上就林健锋议员的提问所作的书面答覆:

问题:

  近年政府致力推动本港的物流业逐步转向高价值货物及服务发展,并与珠江三角洲其他地区合力打造该区成为世界级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基地。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鉴于现时中港两地就过境车辆的规格都订有不同的标准,香港特区政府有否与内地当局商讨统一该等标准,以减少车主维修保养和验车的开支;

(二)有没有研究连系本港的「道路货物资料系统」和内地的「自动报关系统H2000」,让运输业业界无需再分开就这两套系统递交清关货物资料;

(三)有没有研究在每个过境口岸实施一站式清关安排;

(四)会否在新界和其他合适地点,提供更多合适土地供招标作航运、港口发展及物流业之用,尤其是在葵青区提供合适土地作港口后勤用地;

(五)会否在葵涌货柜码头旁兴建驳船专用停泊处,并且配备大型起重机,以提升驳运的效率和运载量;及

(六)会不会更有效利用资讯科技去协调驳运安排,以及延长驳运服务的运作时间,以应付需求?

答覆:

主席:

(一)特区政府一直与内地有关当局就两地验车标准作出商讨,惟因事宜涉及两地不同制度和执法的考虑,故须小心处理。我们会继续这方面的工作。

  另外,早前有业界提出若两地暂时未能统一有关验车安排,亦应研究可否协调两地的验车时间,以协助节省验车所需的时间及支出。运输署正就有关建议的可行性进行研究。

  就问题的第(二)及(三)部分,我们征询了商务及经济发展局的意见:

(二)香港海关在去年五月推出「道路货物资料系统」,提供新的电子清关平台,让陆路货物可享无缝清关。内地海关也正发展一套用以接收道路货物舱单的电子系统。为减省业界的资料输入工作,两地海关已达成共识,统一该两个电子系统在相同资料项目上的格式。为进一步便利业界,内地海关正研究如何透过第三方平台,让业界可同时向香港海关的「道路货物资料系统」和内地现时的「自动报关系统H2000」作电子申报。香港海关正积极作出配合。

(三)随「道路货物资料系统」的推出,为逐步实施一站式服务,加快物流,香港海关和入境事务处自去年五月开始分阶段在各陆路口岸将两个部门的跨境货车检查站合并,让司机可在同一地点完成出/入境及货物清关程序。有关合并工作将于今年年中完成,并会在今年十一月强制使用「道路货物资料系统」时,在所有陆路口岸全面推行。

  此外,生署正积极探讨于上述检查站安装「司机体温自动测量系统」的可行性,冀能在同一检查站一并进行货车司机的生检疫工作。

(四)特区政府明白合适的土地供应对本港物流业的持续发展十分重要。因此,正如行政长官于其2010-11年《施政报告》表示,为支持物流业转向高价值货物及服务发展,我们正于葵青区逐步推出长期用地,落实发展物流群组的措施。其中首幅位于青衣的长期用地已于去年十二月透过公开招标形式成功批出。视乎市场的实际需要,以及有关物流用地的发展对区内的交通影响,我们计划于今年下半年度推出第二幅位于青衣的用地。同时,运输及房屋局正与相关的政府部门研究,于其他地区物色合适的长期用地作物流发展之用。

  此外,为促进港口的有效运作,巩固香港作为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政府亦会继续致力提供合适用地供港口后勤使用。截至今年一月,我们已在葵青区批出超过80公顷的短期租约用地供港口后勤使用。而随八号干线于二○○九年年底正式开通,我们亦在该区物色了共约30公顷原为八号干线建筑工地的用地,并自去年年底起,逐步以短期租约形式推出作港口后勤用途。其中首幅作货车/货柜车停泊之用的用地,已于去年十二月底成功批出;而第二幅作货柜存放及货物处理用途的用地,则预计可于今年三月批出。

  我们会继续与业界保持沟通,务求于葵青区及其他地区提供更多合适的用地,以配合业界的长远发展需要。

(五)及(六)因应业界对驳船停泊位的需求越趋殷切,政府一直致力于区内物色更多可供驳船停泊的用地予业界使用。事实上,除了在货柜码头内由营运者自行设立的驳船停泊位外,政府亦已于货柜码头邻近批出四幅可作驳船停泊之用的用地,其中一幅位于九号货柜码头北面,而另外三幅则位于青衣南面。此外,运输及房屋局亦正与业界及其他相关的政府部门,积极研究两幅分别位于青衣东南面及昂船洲西面的前八号干线临海工地,供驳船停泊的可行性。

  至于在有关地点的大型起重机及其他岸上设施的配置,以及相关资讯科技的应用,均一向由营运者按各自的运作需要而自行决定和安排。另外,除了上述位于九号货柜码头北面可供驳船停泊的用地因邻近民居的关系而其运作时间有所限制外,其余三幅驳船停泊用地均没有就运作时间设定限制。

  此外,位于葵涌货柜码头旁的昂船洲公众货物装卸区亦可供驳船上落货之用。



2011年2月16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2时00分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