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寄给朋友 政府新闻网
立法会:食物及生局局长就「推广慢食文化」议案的总结发言(只有中文)
******************************

  以下为食物及生局局长周一岳今日(三月十七日)在立法会就梁刘柔芬议员动议辩论「推广慢食文化」议案的总结发言:

主席:

  今日的议题「慢食文化」是一个引子,刚才各位议员提出的建议,可谓百花齐放,除了渔农业政策、食物安全和环境保护之外,还有教育、保育、甚至劳工等各方面政策范畴。我会代表政府作出整体的回应。

  首先是渔农业发展。食物的源头就是渔农业的产品。香港的发展是由渔港开始,而本地出产的优质渔农产品深受市民欢迎。我十分同意黄容根议员刚才提到,支援本地渔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政府的基本政策。

  政府一向奉行自由市场的政策原则,社会的资源分配由市场力量决定,但政府一直致力向农民提供基础设施和技术支援服务,以协助发展现代化、高生产效率、安全和环保的渔农业生产。

  渔农自然护理署(渔护署)设立了「农地复耕计划」,协助业主及租耕农友或市民就租地的条件达成协议,于开耕时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援及低息贷款等服务,使废置的土地得以善用,提高本地农业生产。

  针对优质和安全食品的市场需求,渔护署不断物色适宜在本地具良好销售潜力的新品种。在进行试种、试养成功后,会向农民推广。近年开发的优质品种包括有机草莓、小果番茄、南瓜、红肉小西瓜及绿肉网纹瓜等。

  在渔业可持续发展方面,渔护署一直透过讲座、示范、座谈会、培训工作坊和技术刊物,向渔民推介优质养殖品种。渔护署亦提供技术支援,为从业员提供培训,提升业界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方法。署方近年成功引入宝石鱼,并将宝石鱼繁殖及育苗的技术转移至养鱼户。为鼓励养鱼户参与发展本地鱼苗生产,署方于二○○八年在打鼓岭设立实验鱼苗孵化场,并与内地水产试验中心合作,研究石斑育苗技术,及向渔民提供培训。

  上星期我向立法会相关事务委员会汇报了有关落实禁止在香港水域拖网捕鱼的政策措施的进展。政府之所以推出这项措施,正是为了使遭受损害的海床及海洋资源得以尽快恢复,为我们的下一代的长远利益设想。为协助受禁止拖网捕鱼措施影响的渔民,政府建议把禁止拖网捕鱼措施、自愿回购计划及向受影响拖网渔民发放的特惠津贴一并推出。我希望这项措施会得到立法会的支持。

  消费者对健康及环境日益关注。普遍香港市民亦注重到饮食习惯对个人健康带来的益处,尤其是多食蔬果的重要性。本地渔农产品的生产标准及监管制度具较高透明度,消费者对本地渔农产品的安全自然更有信心。此外,新鲜的本地农产品,味道当然更好,营养价值亦更高。上述现象令本地渔农产品较进口产品更为优胜,并为本地渔农民提供市场空间。政府因而推出了多项措施,协助业界为市民提供优质、安全又新鲜的本地蔬果等副食品。

  渔护署一直积极协助本地农户建立优质品牌,并推行了「信誉农场」计划,推动良好耕种方法,提升产品的质素,利便市民辨识优质安全的农产品,及提高消费者的信心。从「信誉农场」出产的蔬菜都必须通过品质保证测试,确保农药残余符合食物安全标准。计划推出至今共有251个本地农场登记为「信誉农场」。

  渔业方面,渔护署和鱼类统营处为本地优质鱼产品建立「优质养鱼场」的品牌,以突显本地鱼产品的质素及安全性。参加计划的养鱼场必须实施一套良好水产养殖方法,而养鱼出售前必须通过品质保证测试,包括检验养鱼体内的残余药物及重金属水平,以确保养鱼符合食物安全标准。所有获计划认证的鱼产品均配有「优质养鱼场」品牌的标签,以便市民识别。自计划推出至今,共有99个养鱼场成功登记为「优质养鱼场」(包括33个鱼塘及66个鱼排),占本港养鱼场面积约19%。

  渔护署亦协助业界推广本地渔农产品,包括设立假日农墟及推广大型嘉年华活动等,加深市民对本地渔农产品的认识,推广本地品牌。为提倡可持续的耕作模式及推广本地优质渔农产品,渔护署已连续五年举办「本地渔农美食迎春嘉年华」,总入场人次高达70万,渔农产品销售额亦屡创新高,成绩令人鼓舞。

  我希望藉此机会,纠正坊间对「有机食物」的误解。海外研究指出,从营养的角度来看,食物经有机方法或普通方法生产并没有太显著的差异。在食物安全方面,有机食物和一般食物亦没有显著的分别。两者的分别主要只在于其生产、加工及处理方法。由于有机耕种对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较为正面,所以亦深受香港人欢迎。

  发展有机耕种是渔护署大力推动的重要工作之一。在渔护署推行的「有机耕作支援计划」下,全港的有机农场数目在过去五年由71个增长至现时共有155个,每天供应市场的有机农产品也由大约2.5公吨增长至4公吨,估计平均产值增长达两至三倍。

  渔护署在二○○九年开始探讨有机水产养殖,协助业界进行首批有机水产养殖试验,并于今年初将有关产品推出市场,反应理想。现时有两个有机水产养殖场获香港有机资源中心颁发认证。渔护署会鼓励更多渔民参与有机水产养殖,亦会与业界共同开发更多有机水产和其它水产养殖品种,令业界和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

  渔护署亦一直透过蔬菜统营处向香港有机资源中心提供每年约四百多万元的拨款,推动发展及实施有机生产及加工的认证标准。有机资源中心采用的《有机生产及加工标准》,是参考过食品法典委员会和世界其他地方的一些有机标准,并深入考虑了本地实际情况等因素之后制订的。获有机资源中心发出有机认证的本地农场和工场,已由二○○五年的4个增至现时的89个。有关数字的增长充分肯定了本地农户以至市民大众对中心的认证工作有信心。

  我们会加强有关有机食物的公众教育,并留意市场的发展。我知道有机资源中心一直致力透过举办教育活动,提高本地农民、消费者及市民大众对有机作物及产品认证的认识。其中,下星期日该中心将会连续第四年举办「全城有机日」,希望有助加深市民对这方面的认识。

  接下来我回应黄容根议员提出有关扩大本港禽畜业的规模的建议。本港现有73个持牌禽畜农场,饲养量可达130万只鸡及74,000只猪,而整体农场饲养量一般维持在饲养量上限的七至八成。

  政府在制订禽畜业政策时,首要的考虑一定是市民大众的健康,我相信议员也认同这个观点。本港的禽流感及其他人畜共通疾病风险能降至现时的低水平,是多年来在农场、批发、零售和进口层面实施各项防控措施的成果,实在得来不易。鉴于禽流感及其他人畜共通疾病风险一直存在,政府必须作详细科学论证,为香港的整体风险作评估。事实上,我们国家在地区规划上亦已将禽畜农场规划于较为远离城市的地方。若我们贸然决定扩大禽畜行业的生产规模,可能会削弱香港对人畜共通病或其他动物疾病的防控能力。政府会继续与禽畜业界共同合作,保持各项预防动物疾病的工作,及确保禽畜供应维持于稳定的水平。

  主席,内地近日流行讲法「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在香港这个美食城市来说,食物安全至为重要。食物安全中心自二○○八年起推出「食物安全『诚』诺」,每年鼓励食物业协会、食物店铺、零售商及其他食物业界签署,以食物安全为核心,为顾客提供优质的服务。目前已有21个食物业协会及2,052间食物业处所签署。市民除了可透过商户在店内展示的「食物安全『诚』诺」证书及标贴,得知其承诺人身份;另外还可在中心网页查看承诺人的名单,选择合适的店铺。

  另一方面,营养资料标签制度已于去年七月一日生效,所有适用的预先包装食物须附有营养标签,列出「1+7」(即能量及7种指定标示营养素包括蛋白质、总脂肪、饱和脂肪、反式脂肪、碳水化合物、糖及钠)的含量,而营养声称亦须符合特定条件。自有关营养资料标签制度的法例于二○○八年年中通过以来,食物安全中心一直透过各种宣传和教育活动,使消费者明白营养资料标签制度的好处,并运用营养标签作出有依据的选择,以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

  有议员提出基因改造食品的问题。食物安全中心一直致力透过研讨会和巡回展览等不同渠道,向市民传达有关基因改造食物的资讯。在基因改造食物标签方面,食物安全中心在二○○六年发布了《基因改造食物自愿标签指引》,供业界参考,以便他们为消费者提供真确有用的基因改造食物标签。我们亦会密切留意国际间相关的讨论和最新发展,并会继续有关基因改造食物的教育工作,与业界、消费者关注组织和其他持份者保持沟通。

  除害剂,亦即俗称为农药的使用情况,也是议员另一关心的课题。政府一向关注市民从食物中摄取残余除害剂可能对健康做成的影响。食物安全中心定期在进口、批发和零售层面抽取食物样本,包括蔬菜和谷类,检察残余除害剂是否对人体有害。为加强保障公众健康,提高规管工作的成效,以及促使本地标准与国际标准一致,政府建议制订新的法例,规管食物中的残余除害剂。食物安全中心现正就建议的规管方案与业界举行技术会议,以收集意见,于今年年中进行公众谘询,并计划在今年年底向立法会提交有关的法例作审议。

  政府在向学童推广健康饮食方面亦一直不遗余力。为配合世界生组织的《饮食、身体活动与健康全球策略》,我们鼓励市民改善饮食习惯。鉴于学童肥胖问题日益严重,协助学童自小养成及巩固他们健康饮食习惯尤为重要。生署于二○○六至○七学年与教育局携手合作,透过研究及评估、教育及支援、营造有利环境,以及宣传及倡导四大方面,于全港小学全面推行「健康饮食在校园」运动。在该计划下,生署编制及定期更新学校午膳及小食的营养指引,作为小学学童每日所需营养的重要参考,并向学校、家长和供应商提供相关培训,以提升校内午膳和小食的营养质素。二○○九至一○学年,有超过400间小学(包括特殊学校)参与健康饮食在校园运动的主要活动。

  为进一步引导和协助学校建立更健康而持久的校园饮食环境,生署自二○○九至一○学年起推行了「至『营』学校认证计划」。认证计划是透过学校制订由上而下和由下而上的健康饮食政策及措施,加上家长和学校通力合作,切实执行生署发出有关午膳供应和小食部或食物售卖机提供食物的质量要求,从而确保学童置身于「营养友善」的学习和培育环境。截至今年二月底,有关计划已得到180间小学参与,当中更有18间达到认证水平。

  另外,教育局在制定课程学习宗旨时,亦已将「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作为其一重点,推动学童以行动达成目的。在学科学习方面,体育、常识等科各有不同配合。以小学常识科为例,「健康与生活学习范畴」正是针对健康饮食的知识、技能和正面价值观的培育而撰定。另一方面,学校亦透过校本课程、不同的多元切入策略,如德育及公民教育、全方位学习活动等,促进学童全人发展,加入自理、作息有序、有效运动等理念和能力,帮助学童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原议案和修正案亦提及推广休闲旅游。不少这些活动近年在香港兴起,例如发展「有机耕种」、「租地自耕」、「果园采果」或「农场观光」等业务,吸引学校、企业及本地旅行团参加,使市民更认识食物的来源、生产和品质。

  渔护署今年亦编制了《香港休闲农场指南》,是一本很具特色的书,向学校、区议会、图书馆等免费派发,并于去年五月举办「休闲农场研习班」,协助业界优化农场的营运及提供机会让业界交流心得。此外,渔护署亦会向有意从事休闲农场的人士提供技术协助。

  另一方面,民政事务总署透过「香港自游乐在18区」网站,提供地区特色及各区景点的资料,而18区民政事务处亦一直支援区议会推行各项推广区内特色景点(当中包括粉岭绿田园、元朗的有机农庄等)的措施,从而增加市民对本区的归属感和刺激本土经济。

  就海外旅客而言,香港旅游发展局(旅发局)一向推广结合生态及饮食的旅游模式,吸引对大自然感兴趣的海外旅客,包括以「香港郊野全接触!」为推广平台,向旅客宣传香港的绿色景致,当中亦会介绍途中可品尝到的地道美食及可供旅客参观的有机农庄;安排海外传媒专访本地主张「慢食文化」的食家,分享「慢食」的心得,宣传香港多元化的饮食文化;以及积极推动业界推出包括品尝新界围村盆菜的旅游行程。

  渔护署亦一直协助有兴趣转型至休闲渔业发展的渔民,并提供适当培训。渔护署由二○○二年开始推行计划,让养渔户在保障养鱼环境和市民安全的前提下,在其鱼排上经营休闲垂钓业务。目前,有10个养鱼区共37名持牌人参与计划。

  原议案亦提出,市民可透过饮食的选择来保护环境,珍惜自然。藉此机会,我想讲讲政府在鼓励公众和有关行业减少产生厨余方面所做的教育和宣传工作。

  为了减少厨余和即弃饭盒,环境局联同教育局于去年二月推出《环保午膳约章》,鼓励学校使用可再用餐具及器皿,尽量在现场派发饭菜,减少食物浪费,从而推广绿色生活,加强学生、老师及家长珍惜食物的概念,帮助学生培养出爱护环境的价值观。现时有接近300间学校签署了约章。环保基金已预留1亿5千万元资助学校加装基本设施以推行现场派饭,200多间学校已表示有兴趣申请资助。现时有62宗申请获批准,其中35间学校已完成工程,在二○一○至二○一一学年开始推行现场派饭。

  环保基金亦支持非牟利机构举办相关的教育活动,例如「有衣食日」,活动包括如市民及学生于参与食肆或学校要求少饭,可获一元折扣优惠,以鼓励市民减少浪费食物。另外,政府现正制定计划,透过环保基金资助屋苑回收及处理厨余。

  主席,今天的辩论亦有修正案提到标准工时和雇员的休息/用膳时间安排。政府一直因应香港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步伐,在雇主及雇员的利益之间取得合理平衡的前提下,循序渐进地改善雇员的权益和福利。我们明白长时间工作会对雇员的家庭生活、社交和健康有所影响。因此,劳工处一直积极宣传推广良好人事管理和家庭友善雇佣措施。透过持续举办不同的宣传活动,以及利用与18个人力资源经理会及9个行业性三方小组的网络,劳工处鼓励企业在制定协助雇员平衡工作与家庭责任的措施时,应与雇员坦诚沟通及合作。

  标准工时是一个复杂的课题。现时,对于香港应否订立标准工时,雇主、雇员及社会各界的意见分歧。由于有关议题会对本港的社会经济带来深远的影响,我们必须谨慎处理。随行政长官发表本年度《施政报告》,劳工处已就标准工时启动政策研究。劳工处现正搜集其他地方规管工时方面的资料,及研究如何搜集本港有关工作时数的统计数据。

  休息/用膳时间的长短及是否有薪,并无法例规定。正如其他雇佣条件一样,休息/用膳时间的安排通常经雇主及雇员互相协商,就个别企业情况及个人需要,协定何种安排最为合适。不同行业的运作各有其特色。举例来说,有某些雇员可选择外出进餐,亦有个别行业的雇员需留在工作岗位用膳。因应各种不同的情况,雇主和雇员需就其个别情况进行协商,互相作出配合,就用膳时间达致彼此可以接受的安排。

  此外,《职业安全及健康条例》(香港法例第509章)规定雇主须在合理及可行范围内,确保雇员的工作安全及健康。为了让雇主明了其法律责任,劳工处积极宣传和推广为雇员提供适当休息时间的重要性,并透过出版的《休息时段指引》,鼓励雇主和雇员因应各行各业不同的运作情况,透过协商制订适当的休息时段安排。该指引是由劳工顾问委员会辖下的「职业安全及健康委员会」经谘询雇主代表、雇员代表及职安健专业人员后拟定的。劳工处会继续透过不同途径广泛宣传这份指引。

  主席,香港是一个有700多万市民的城市,人口相当密集,再加上多年来城市化的发展及经济快迅增长,我们不能完全依赖本地生产的农作物或鱼类以满足市民需求。普遍市民亦期望市面上有更多元化的食物供应以供选择,所以香港的食物供应非常依赖内地和外国进口。尽管如此,政府依然会继续推广本地渔农业的发展,发挥本地天然资源的优势。

  我明白,市民的生活方式和活动空间往往会受到环境所限。虽然我们常常鼓励市民多接近大自然,到郊野公园舒展筋骨、呼吸新鲜空气,但有些市民可能为了生活奔波劳碌,未必能抽出时间。然而,我希望每位市民可以选择合适的生活方式,养成健康生活和均衡饮食的习惯,多做运动,找寻健康的兴趣和嗜好,为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上保持心理和精神的平衡健康。我当然希望市民能够远离烟草及避免酗酒,政府亦会在保障公众健康的前提下,继续透过宣传、教育及推行戒烟服务,鼓励和协助市民戒烟,以及向公众教育及宣传酒精对健康所带来的不良影响。

  主席,今日的议题相当广泛,相信很多议员与本人一样,虽然很主张「慢食文化」,但本人也未必一定可以做到,一星期当中,我也未必有一天可在家吃饭。有时一个晚上,与很多议员一样,可能也要赶赴多个场合,这方面我相信也要三思。年轻时,我曾在欧洲工作,体验到特别是地中海国家等地,下午吃两小时饭,再睡午觉,然后才工作。当然这些国家现时的经济有问题,或负债累累,但这个平衡在整体社会方面应该如何作出政策上和各方面的决定,是相当重要的。所以,主席,无论「慢食」与否,香港市民已越来越重视健康饮食和良好生活习惯,亦十分注意环境保护和保育。政府各部门会继续全力推广个人及社区健康、食物安全、环保、休闲旅游和可持续发展的渔农业等方面的工作,使香港成为一个多元化、平衡和安全的城市。

  多谢主席。



2011年3月17日(星期四)
香港时间15时15分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