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为今日(四月六日)在立法会会议上石礼谦议员的提问和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陈家强的书面答覆:
问题:
据报,虽则在香港的证券交易所交易的证券的市场资本总值位列世界第七,而本港的金融服务业占本地生产总值约百分之十六,但由于交易成本高昂,香港的证券成交量近年始终未能挤身十大。亦有报道指出,香港的证券交易成本分别较美国和英国高百分之三十五及百分之二十五,令机构投资者不愿意时常进行交易,影响整体成交量。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有否考虑推出措施降低证券交易成本,以维持香港的证券交易所的竞争力;若有,有关的公众谘询时间表的详情为何;
(二)鉴于可协助减低交易成本的黑池已在美国、欧洲及日本设立,政府会否考虑鼓励在本港发展黑池以刺激交易;若会,详情为何;若否,原因为何;及
(三)鉴于有报道指出,香港交易所(港交所)将于未来三年动用十亿元设立极速数据及处理中心,以增加市场的流通量,政府是否知悉,港交所会否采取措施纾缓如此高速自动化交易可能引致的市场波动,使类似去年在美国曾导致杜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在短短数分钟内暴跌七百点的闪电崩盘事件不会在香港发生?
答覆:
主席:
就提问的三个部分,我现回覆如下:
(一)二○一○年年底,香港在全球的交易所中,按交易量计算排行第十。我们留意到二○一一年一月十日有关香港交易成本较高的报章报道。据该篇报道,有关成本分析涵盖买卖差价成本、经纪佣金,以及因投资者预期中的价格与实际执行的价格之间的差异所导致的其他交易隐性成本。后者涉及买卖差价和缺乏隐名措施(据部分证券商所说),令人得悉部分买卖盘背后的证券商身份。过去,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港交所)曾经缩窄最低买卖差价及提出隐名交易,但发现这些措施对部分市场参与者来说极具争议性。港交所相信有关措施对市场有利,会继续与市场探讨推行这些措施的最佳方式。
(二)现时共有十三家黑池已在香港运作经营,主要是经纪行/银行的内部交易系统,当中的客户买卖盘会经该行内部的黑池配对。现时,黑池的交易成交后必须呈报港交所,再由港交所通过其市场数据系统发布有关的交易资料,以提供交易后透明度。
我们注意到黑池的兴起也令人关注其欠缺透明度,并因而构成双层市场,使公众无从得知关于黑池的股票交易及流通量的资讯。我们知悉美国和欧洲联盟也正就透明度等事宜检视其对黑池的规管架构。
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证监会)一直积极参与国际间有关暗盘流动性监管问题的讨论。我们联同证监会会继续密切监察黑池在香港及其他主要市场的发展。
(三)美国在二○一○年五月六日发生的所谓「闪崩」事件,问题出于一个自动执行的程式买卖盘,不设价格或时间限制地向电子小型期货市场发出买卖盘,执行时间错乱所致。该次价格暴跌由很多因素构成,包括:交易场所非常分散,各有不同的规则和做法;流通量提供者及高频交易商从市场撤退;以及「stub quotes」的影响(即流通量提供者或投机者提出极高或极低的报价以权充履行庄家责任或进行投机活动),加上市价盘和止蚀盘的广泛使用等等。这些因素在香港并不存在。例如,港交所施加了一套规则限制买卖盘价格不致离市价太远,可确保香港市场不会发生类似美国的「闪崩」事件。
完
2011年4月6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4时1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