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发展尖沙咀露天广场而举办的公开设计比赛的结果今日(八月二十五日)公布,政府会在稍后举行颁奖典礼。
比赛结果
----
设计比赛由建筑师杨云杰所带领的团队胜出,优胜作品题为「时刻广场」,以尖沙咀海旁为本港重要公共交通枢纽的背景为主题。亚军由欧阳可淳的团队夺得。
设计比赛于二○○九年五月由旅游事务署及建筑署联合主办,当时尖沙咀露天广场的发展计划是希望以尖东么地道永安广场毗邻的公共运输交汇处,取代现时尖沙咀码头对开的巴士总站,从而腾出海滨地段发展为露天广场,因此希望透过举办设计比赛,引入具创意的设计,为发展广场成为特色旅游景点提供参考。
设计比赛得到各专业协会的支持及协助,其中香港建筑师学会为比赛的赞助机构,协办机构包括香港园境师学会、香港规划师学会、香港旅游发展局和康乐及文化事务署。评审委员会的成员包括主办机构代表;建筑、规划及园境设计界别的专业人士;旅游业界代表;历史建筑保育专家;及议会和地区代表等。有关赛果详情可浏览网站(只有英文):www.archsd.gov.hk/english/tstpiazza/home.html。
发展尖沙咀露天广场项目的背景及未来路向
-------------------
立法会财务委员会二○○五年六月通过拨款在永安广场毗邻兴建公共运输交汇处,取代现时在尖沙咀天星码头对开的巴士总站,从而腾出海滨地段发展为露天广场。计划的第一部分,即在尖东么地道兴建新交汇处,已于二○○七年八月完成并启用;计划的第二部分,是在梳士巴利道香港文化中心外兴建新的回转处;而计划第三部分则为兴建露天广场的工程。
政府当局分别于二○○九年和二○一○年就兴建新回转处的工程安排刊宪,刊宪期间收到的公众意见,主要包括将来建成广场后巴士路线的安排,以及有关计划可能对路面交通情况造成的影响。此外,亦有部分人士表达了保育尖沙咀码头巴士总站,以保留香港市民集体回忆的意见。
经考虑公众的意见后,政府当局决定重新构思露天广场计划的方向,建议采用新的设计概念,就是将露天广场的设计融合活化尖沙咀码头的项目,令整个码头及对开的地方成为一个旅游汇点。在新方案下,当局建议扩大拟建的回转处,成为新的公共运输交汇处,以便现时使用尖沙咀码头巴士总站的全部巴士线,将来可继续返回天星码头,方便使用巴士服务和转乘天星小轮的乘客。这样既可回应公众及区议会对维持巴士服务水平的强烈意见,亦可改善码头前的步行环境。
由于需要扩大新交汇处的范围,露天广场的面积需要相应减少百分之四十,而政府亦计划在未来的旅游汇点,展示有关该地段作为公共运输交汇处的历史,让市民和旅客可缅怀该地标昔日的风貌。
政府当局已于较早前就新概念方案谘询了油尖旺区议会,又就计划下的巴士服务调整安排谘询了九龙城、黄大仙、深水和观塘区议会辖下的交通及运输委员会,并取得他们的支持。政府当局亦向海滨事务委员会辖下的九龙、荃湾及葵青海滨发展专责小组介绍了新概念方案。
由于整个尖沙咀码头及毗邻地方的发展概念已经大幅改变,但举行设计比赛时未能预先估计到这个新发展,因此未能要求参赛作品,包括胜出作品,把尖沙咀码头活化作为整体设计的主要部分。参赛作品不能被采纳作为旅游汇点的最终设计,殊为可惜。政府十分感谢各参赛者及支持机构的参与。
政府当局计划于本年九月就扩大回转处工程刊宪,并会手为旅游汇点进行具体设计工作,我们将在设计过程中与各专业协会及其他相关人士保持联系,亦尽量与设计比赛的胜出单位通过适当方式继续交流,并增强公众参与以定下各界支持的设计。
完
2011年8月25日(星期四)
香港时间15时5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