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图书馆是世界最大的中文文献收藏中心,馆藏的多项古籍文献,将由明日(十二月九日)起至明年一月十五日在香港中央图书馆展览馆举行的「国家图书馆善本特藏展」中展出。展品包括十二件珍贵原件,如距今八百多年的金代佛教藏经《赵城金藏》卷轴、明代的《十竹斋书画谱》、《张深之先生正北西厢秘本》、《说文解字》、《元曲选图》、清刻本《御制古文渊鉴》及十九世纪以傣文刻成的贝叶经《论藏舍利偈颂》等。
「国家图书馆善本特藏展」开幕典礼今日(十二月八日)在中央图书馆举行,主礼嘉宾包括民政事务局局长曾德成、文化部原副部长及国家图书馆馆长周和平、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中联办)副主任李刚、中联办宣传文体部副部长刘汉祺、公共图书馆谘询委员会主席梁智仁教授及康乐及文化事务署署长冯程淑仪。
特藏展由康乐及文化事务署与国家图书馆合办、香港公共图书馆筹划。节目亦是庆祝香港中央图书馆启用十周年的亮点活动之一,旨在向市民介绍历史悠久、丰富多采的中国文化遗产,同时展示国家图书馆在保护和复修文物方面的成果。
展览汇集国家图书馆四十二项珍藏,包括善本古籍、敦煌遗珍、古代舆图、金石拓片及中国少数民族文献,与中国古代宗教、文学、地理、医学、艺术及科技等不同范畴息息相关。
善本是指具有较高文物、艺术及学术价值的书籍。善本古籍原件的稀世瑰宝,金代的《赵城金藏》反映了当时佛教在中国传播的盛况和雕版技术的高超;在中国木刻画史上有极高地位的《十竹斋书画谱》,一图一文,皆可对照以观,写形既妙,雕镂亦巧,设色尤工;《说文解字》是中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张深之先生正北西厢秘本》是古代版画插图的经典之作;明朝万历年间的《元曲选图》是研究元杂剧者的重要依据;而清刻本的《御制古文渊鉴》汇集了从《春秋左传》到宋代中国古代文学名篇。
其他善本古籍原件展品有明代的《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历代名公画谱》,以及清代的《凌烟阁功臣图》。而为人熟悉的精选展品有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被誉为「中国最伟大科技典籍」的《天工开物》;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官修丛书《四库全书》;清代记录京剧人物的《升平署脸谱》和中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黄帝内经素问》等。
敦煌遗珍是指敦煌及其他地方已发现及尚待发现的古代遗书,如官私文书、宗教典籍、中国四部书、非汉文文书等。是次展览展出唐代的《老子义疏》、《辩亡论》和《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舆图」即现今的地图。公元前十一世纪的西周初年,中国已有绘制舆图的纪录,舆图是国家疆土的象征、土地主权的凭证,具有神圣地位,以及军事上的重要价值。古代舆图亦记载风景名胜、园林建筑的布局及形态等。是次展览展示一些明清时代舆图的精品,如明代政区地图的优秀代表作之一《舆地图》和清代的皇家园林专题地图《避暑山庄全图》等。
「金」是指钟鼎等以金属物料来制作的器物;「石」是指碑碣石刻。先秦时代已使用甲、兽骨、青铜、石料等镌刻、铸造或书写文字。以纸、墨和传拓工具将铸刻器物上的文字和图案捶印下来,其成品称为「拓片」。由于拓片忠实反映原物图文,艺术价值和文献价值都很高。此次展览的清代《印心石屋图说》更以原件展现。其他展品有生动描绘汉代君车出行的《汉君车画像》、唐代书法大家柳公权的《神策军碑》拓本和描绘王羲之游乐诗会情景的《兰亭修禊图》拓本等。
中国各民族共同创造了多采多姿的文化。古代少数民族文献不论在语言文字、哲学宗教、文学艺术、历史考古、天文历法、医学科技等多方面都有极高的研究价值。这次展览展示了傣文、蒙文、满文、藏文、梵文、彝文、西夏文及东巴文的文献,其中清代满汉文对照的嘉庆皇帝诏令《玉麟父母诰命》和十九世纪以傣文刻成的贝叶经《论藏舍利偈颂》均以原件展示。其他展品如以东巴象形文字反映古代纳西族对自然界、人类起源的认识的《创世经》及清代藏、满、蒙、汉四体合璧的《二十一种救度佛母赞》等均不容错过。
为配合展览,中央图书馆亦会举办两场专题讲座,加深市民对中国古代文献的认识。国家图书馆馆长及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任周和平将于明日(十二月九日)下午四时主讲「保护古籍 传承文明─中华典籍的保护与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实施」。十二月十日(星期六)上午十时则由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副馆长陈红彦主讲「文明的守望─国家图书馆的古籍特藏以及展品背后的故事」。两场讲座均于中央图书馆地下演讲厅举行,以普通话进行。
此外,中央图书馆亦会安排学校参观及展览导赏服务,欢迎参加。
「国家图书馆善本特藏展」及讲座均免费入场。查询详情可致电:二九二一 ○二八五,或浏览香港公共图书馆网址:www.hkpl.gov.hk/nlc。
完
2011年12月8日(星期四)
香港时间20时1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