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人生活忙碌紧张,面对每日澎湃的资讯,只能匆匆「观看」而未能用心「观察」,因而忽略了不少宝贵的东西。艺术家林东鹏透过其最新展览,呼唤我们多关注身边的事物。
由今日(二月二十三日)起至三月四日在香港中央图书馆展览馆举行的「观察・写─林东鹏作品展」,藉一系列作品,林东鹏展示他如何透过对生活的「观察」,「写」出他对生活、文化及环境的体验。
「观察・写─林东鹏作品展」为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康文署)辖下艺术推广办事处筹划的第五届「艺游邻里计划」的第三项展览,展示一系列与生态环境有关的作品,题为《状态》系列,以及林东鹏二○一一年的最新创作。
展览的开幕礼于今日举行。主礼嘉宾包括康文署助理署长(文物及博物馆)吴志华博士、康文署专家顾问吕振光、林东鹏,以及艺术推广办事处总馆长刘凤霞。
林东鹏于二○○二年在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毕业,翌年获香港艺术发展局奖学金,前往英国圣马丁艺术及设计学院修读艺术硕士。二○○五年获英国亨町艺术奖比赛「全年最佳年青艺术家」,为该奖项设立二十五年来首位华人得奖者。二○○九年获「香港当代艺术双年奖」,作品曾于世界各地广泛展出,也为英、美及香港多间机构及私人收藏。
林氏认为艺术家就如一位观察者,虽非站在社会最前线,却可在后面观察世情,并以艺术的力量表达自己,继而引发观者对社会作出思考及探索。因此,「观察」与「写」在他的生活和创作上一直伴随他,且融汇呈现在他的作品中。例如作品《状态》、《消失》就是他运用多变的创作手法演绎他对传媒图片、影像的诠释;《逐鹿》、《哪里乌鸦不是黑?》是他对社会现象观察的呈现;而《某地某时》则是他对自身的审视。
不单如此,他从英国学习回港后,在香港的市井里巷乃至艺术博物馆殿堂中继续对生活的探索,以木板、炭条、轻盈的敷色,加入儿时玩乐的模型,演绎出《游玩25062010》及《文物》系列等散发传统中国文化「古意」的作品。对林氏来说,这种对传统文化的探索并不是一种对身分的觉醒,而是对过往自己在绘画或生活上追求的某些特质的持续思考与呈现,是一种对生活态度的自省与坚持。观众会从中发现,这些「古意」竟一直就在咫尺的邻里间,存在于你我的生活中。
得到圣雅各福群会的支持,艺术推广办事处早前更为林东鹏举办了一工作坊,让他走进天水围区,通过观察区内环境及民情,与区内二十位小朋友共同创作一幅大型合作画,展现了这位青年艺术家对生活的热爱与关怀。此幅画作亦于是次展览中展出。
是次展览的部分展品将由三月七日至十五日移师至天水围天泽商场地下中庭展出。
今年艺术推广办事处亦开展了一项「设计合作伙伴计划」,目的是透过本地设计师的参与,以融合不同创意媒界的力量,让艺术更有效地融入社区与社群。「观察・写─林东鹏作品展」就邀请到设计师易达华参与,为展览设计视觉形象,期望通过不同层面的互动及参与,为观众带来崭新的艺术体验。
是项展览更提供点字版本的展览资料,并设有团体及学校免费导赏服务,有兴趣使用此项服务的人士可致电三一○一 二七一二或三一○一 二七一三,与艺术推广办事处社区艺术组预约。
香港中央图书馆位于铜锣湾高士威道66号,展览馆开放时间为每日上午十时至晚上八时。天泽商场位于天水围天瑞路77号,开放时间为每日上午十时至晚上十时。展览免费入场。
有关展览内容及相关活动详情,可参阅艺术推广办事处网址www.lcsd.gov.hk/CE/Museum/Apo/b5/programmes20120101_5.html。
完
2012年2月23日(星期四)
香港时间18时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