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褂卜帽,疾言厉色的黄飞鸿师傅,端坐「宝芝林」训斥徒弟:「练武为强身健体,谁教你们好勇斗狠,惹事招非?」电影奠定了黄飞鸿仁义的儒家形象。半个世纪以来,百多部黄飞鸿电影一直回应时代,不断求变。关德兴、刘家辉、李连杰各具特色地塑造了不同时期的黄飞鸿,反映不同年代的价值观及社会变迁。
香港电影资料馆的最新展览「仁者风・浩气扬──黄飞鸿的电影世界」,由今日(三月三十一日)至七月二十二日在资料馆展览厅举行。展览参考广州西关大屋的布置,重构黄飞鸿电影中耳熟能详的「宝芝林」场景,以正厅、偏厅、头房、书厅及天井等不同区域,配以多张珍贵剧照、影像及口述历史访问,展示黄飞鸿的武术世界观、仁者精神及不同时代中黄飞鸿电影的地方及文化色彩。
黄飞鸿电影中有多样武术绝技,展览中介绍工字虎伏拳、虎鹤双形拳、铁线拳等绝技,介绍黄飞鸿电影在武术设计方面的风格变化。黄飞鸿夫人莫桂兰再传弟子、洪拳师傅李灿窝及其徒弟,今日在展览中示范充满岭南文化色彩的醒狮表演;而黄飞鸿洪拳第五代传人刘家勇及黄飞鸿第四代徒孙彭志铭亦特别抽空莅临参观。
生于清末的黄飞鸿,真有其人,自幼随父卖武,不足二十岁成名、授徒、开设医馆,一生流传多次以寡敌众、杀出重围的英勇事迹。黄师傅辞世二十多年后,其传奇在小说、广播剧、电影中重生。
战后,拜师习武之风盛极一时。1949年,导演胡鹏把广东传奇拳师黄飞鸿搬上银幕,以硬桥硬马、锄强扶弱招徕,又糅合广东风俗,稍解观众思乡之情,令电影迅速大受欢迎。《黄飞鸿传上集之鞭风灭烛》(1949)中,初登银幕的黄师傅,头梳花旗装,被别的教头挑衅,回到「宝芝林」向徒弟大发牢骚,更赤膊大战,充满市井武夫的剽悍暴烈;《黄飞鸿擂台比武》(1956) 中的黄师傅转型为仁义为怀、百忍成金的儒侠式人物。
六十年代末的香港社会日趋复杂,银幕上的黄飞鸿比以往更独善其身。导演王风与编剧司徒安于1968年和1969年两年内,推出了九部内容革新的黄飞鸿电影佳作,如《黄飞鸿威震五羊城》(1968)、《黄飞鸿醉打八金刚》(1968)和《黄飞鸿虎鹤斗五狼》(1969)等。
七十年代出现年轻黄飞鸿的「前传」或以其弟子为主角的电影。导演刘家良展现硬桥硬马的南拳武术,在《陆阿采与黄飞鸿》(1976)及《武馆》(1981)中起用刘家辉为少年黄飞鸿,演出正宗洪拳,突显武德与武术同样重要;袁和平起用京剧出身的成龙、洪金宝、元彪为主角,创意满注,《醉拳》(1979)、《勇者无惧》(1981)将打斗表演化、拳脚杂耍化,令人耳目一新。
九十年代黄飞鸿传奇再起风云。导演徐克以身处内忧外患、文化冲击的黄飞鸿,寄寓对民族和香港的热忱,他起用李连杰和赵文卓饰演壮年的黄飞鸿,重塑黄师傅形象,强调男儿当自强,《黄飞鸿》(1991)影响至深,至年前大热的《叶问》(2008)也见其痕迹。而同时期的李力持则以《黄飞鸿笑传》(1992),把黄飞鸿神话颠覆,表现反英雄和后现代的文化思维。
黄飞鸿电影的成功,演员及幕后英雄居功不少。黄飞鸿仁勇兼备,德高望重的形象,实则是关德兴师傅的身份合成。关德兴为身形魁梧,醉心武术,塑造出黄师傅的儒侠形像。刘家辉功夫扎实,演出少年黄飞鸿,展示洪拳武艺并点出尊崇武德的重要。李连杰自幼在北京接受武术训练,刷新黄飞鸿形象:文质彬彬,不怒而威。黄飞鸿影片中还有一直担演奸角的石坚,在超过七十部电影中富有层次地演绎「奸人坚」一角;曹达华演出直率好义的梁宽,以及苏乞儿等角色。
为配合第三十六届香港国际电影节,香港电影资料馆的黄飞鸿回顾展有不同的活动。「香港神话──黄飞鸿电影」由现在至五月二十六日,放映二十六部四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具代表性的黄飞鸿电影和电视剧。新书《主善为师─黄飞鸿电影研究》(附英文光碟),从产生黄飞鸿电影的历史文化背景、电影类型、艺术风格等范畴探索。而「以武会友──黄飞鸿电影中的功夫世界」座谈会,于五月十二日,下午四时三十分在资料馆电影院举行,由黄飞鸿再传弟子彭志铭、刘家勇及李灿窝主讲。粤语主讲。展览及座谈会均免费入场。
节目查询:二七三九 二一三九/二七三四 二九○○,各节目及放映的票务详情可参阅于康乐及文化事务署辖下表演场地备取的第六十二期《展影》或《第三十六届香港国际电影节》节目及订票手册或浏览网址:www.lcsd.gov.hk/CE/CulturalService/filmprog/chinese/2012wfh/2012wfh_index.html。
完
2012年3月31日(星期六)
香港时间17时1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