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英文版 寄给朋友 政府新闻网
立法会六题:渔业影响评估及保育海洋资源
*******************

  以下为今日(四月十八日)在立法会会议上黄容根议员的提问和环境局局长邱腾华的答覆:

问题:

  按照本港现行环境影响评估(下称「环评」)的规定,建议的发展项目如可能影响渔业资源,须进行渔业影响评估。关于该等评估及保育海洋资源,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现时有否规定在进行影响预测及影响评估时,必须采用某些辅助工具(例如数学模型);若有,该等工具与各渔业大国现时所采用的辅助工具有何差别;若否,有关机构在审批环评报告时如何作出准确的判断;

(二)鉴于政府现时进行环评时,主要参考专家意见进行科学性评估,以系统性的方式评估基建项目对生态的影响,而就海事工程对渔民及社区人士的影响,政府以何方法作客观性评估;政府会否考虑渔民及相关社区人士的意见,并视之为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若否,原因为何;及

(三)政府有否计划进行香港海域全面性的海洋资源研究调查,制备海洋资源地图,以作促进生态保育及海洋资源存护之用;若否,原因为何?

答覆:

主席:

  就黄容根议员的提问,现答覆如下:

(一)《环境影响评估条例》(下称《环评条例》)的目的是透过环境影响评估程序及环境许可证的机制,以避免、尽量减低及控制指定工程项目对环境所产生的不良影响。作为环境影响评估研究的一部分,建议的工程项目如可能影响捕鱼及水产养殖活动、渔业资源及生境,以及水产养殖地点,便须进行渔业影响评估。环境影响评估程序的技术备忘录订明,就渔业影响评估方面的事项,环境保护署署长须采纳渔农自然护理署署长的意见。

  《环评条例》下的技术备忘录制订了有关渔业影响评估的指引。渔业影响评估须按照建议发展项目的概况及所搜集的渔业基线资料,预测项目可能对渔业造成的影响,包括对水产养殖及捕捞渔业的影响性质及程度,须加以说明及量化。同时,建议发展项目对水产养殖及捕捞渔业的预测影响的重要性,须使用技术备忘录中有关评价渔业影响的准则。这些准则包括影响性质、受影响的面积、渔业资源及生产、毁坏及干扰哺育场及产卵场、对捕鱼活动的影响,和对水产养殖活动的影响。在进行渔业影响评估的工作时,有关的专家及部门会以科学的方法及客观资料作出研究和分析,以确立是否能符合上述的要求。据渔农自然护理署(渔护署)的了解,在国际上使用辅助工具或数学模型就工程项目对渔业影响的评估并不普遍。再者由于本港的渔业作业模式及资源与外国的情并不相同,所以其他地方用作渔业评估的辅助工具或数学模型亦未必适用于本地的情况。

(二)《环评条例》下的技术备忘录订明,评估渔业影响的准则包括建议中的发展项目对捕鱼活动及水产养殖活动的影响,当中的须考虑因素包括渔民及水产养殖人士受到的影响的程度。而技术备忘录中有关渔业影响评估的指引亦订明,工程项目倡议人在进行环评研究时谘询本地渔民及水产养殖人士,可以获得有用的基线资料,以作渔业影响研究。此外,渔护署会要求工程项目倡议人在环评研究的早期阶段全面谘询相关渔民及水产养殖人士的意见,以了解他们的关注。

  环评程序公开透明,公众人士(包括受影响渔民及相关社区人士)和环境谘询委员会可在法定的环评程序早期就工程项目简介,或在环评报告获批准前参与及提出意见。就渔业影响评估和有关事项,环境保护署(环保署)会联同渔护署详细考虑有关意见后才决定环评研究概要的内容,和最终是否批准有关的环评报告。

(三)在渔业资源方面,渔护署于一九九八年对香港水域渔业资源及捕捞作业进行全面的调查,其后亦一直透过不同方法,定期对有关资料进行更新,例如于二○○六年进行的港口渔业调查及现正进行的底栖渔业资源调查。

  政府在海洋资源研究调查方面涵盖多个范畴,其中包括渔护署进行的定期调查及与其他机构合作的研究。自二○○一年起,渔护署已持续地监察中华白海豚的状况,监察结果显示中华白海豚稳定地使用香港水域作为其生境一部分。署方亦与珊瑚礁普查基金合作,自二○○○年起,统筹每年在香港进行的珊瑚礁普查,以监察香港水域内珊瑚群落的状况。近期结果显示珊瑚的生长情况在全部33个普查地点都大致稳定,大部分位于海岸公园内的普查地点都记录得高珊瑚覆盖率(超过百分之五十)和较多样性的海洋生物。

  渔护署并于二○一一年成立潜水队,招募具备水肺潜水及生态调查经验同事进行水底生态调查。渔护署潜水队现正进行的项目包括珊瑚、珊瑚鱼及人工鱼礁的长期监察及有关珊瑚健康及海藻多样性的专题研究。

  此外,香港大学太古海洋科学研究所已获环境及自然保育基金资助,将于二○一二年进行一项「香港海洋生物多样性及生态调查综述」,就本地海洋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作出调查,为持续监察提供参考资料及如有需要制定更全面的研究范围及项目。



2012年4月18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5时10分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