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日常饮用的茶叶种类繁多,现代茶学按照各种茶叶的加工方法定出茶叶的分类──绿茶、红茶、青茶、白茶、黄茶、黑茶六大类;此外,又按其产地、制法、品质和工艺所不同而演变出无数品种,同时又可分为若干等级,各具特色。
茶具文物馆现正举行的「与中国茶有约」展览,以茶类为主题,介绍各种茶类,以及与饮茶有关的文物及典故,如唐代茶马古道的兴衰、英国人的饮茶礼仪、香港的茶文化等。观众穿梭不同的展区,仿如穿越时空,亲身体验中外古今各地独特的茶文化。展厅更设有教育角及互动游戏,让不同年龄的观众可一同享受一个奇妙的茶馆旅程。展览举行至明年四月一日。
中国是茶的原产地,也是世界上最早发展茶树、利用茶叶的国家。据陆羽《茶经》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有关茶的使用,最早可追溯至中国远古时代,约二千多年前神农氏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
「茶马古道」上的茶马贸易起源于唐(六一八至九○七年)、形成于宋(九六○至一二七九年)、兴盛于明(一三六八至一六四四年)而衰落于清(一六四四至一九一一年),经历了一千多年漫长历史。古道主要分南、北两道,即滇藏道和川藏道,穿行多个高原及山脉地区,再由拉萨延伸入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加尔各达,再抵达西亚、西非红海岸,打通中国对外的国际交流。
葡萄牙人自十六世纪初开发了经好望角至亚洲的新航海路线后,中国的茶叶在十七世纪便开始大量输入西方,并在葡萄牙、荷兰、法国、英国等地渐渐流行起来。起初由中国运往西方的茶类全属绿茶。由于绿茶不易保存,长途跋涉的航运令茶的品质下降,因此中国人便改良了出口茶叶的制作方法,成为了可以令茶叶品质保存较久的红茶。到了十八世纪,红茶已成为英国各阶层人民生活上不可缺少的饮料。
随茶叶及饮茶习俗的兴盛,在东晋元帝时(三一七至三二二年)出现了「茶摊」,即茶馆的雏型。唐代由于茶树的种植十分普遍,饮茶风气盛行,茶馆开始萌芽。茶馆在明、清两代已成为时尚,是茶客品茗、吃茶点、休息、娱乐、联络感情、交流信息的场所。茶馆具有多种社会功能,被注入文化气息的茶馆,已成为中华民族文明的象征之一。
中国南方沿海各地如广州、香港、厦门等,早已成为茶叶进出口的重要口岸及集散地。南方诸地产茶、喝茶、亦有供人喝茶的茶馆,俗称「茶楼」。南方的茶楼特别重视早茶及讲究「一盅两件」,即饮茶时要伴随两种或以上的茶点。广东珠三角地区流行饮茶,广州饮茶风气历史悠久,香港毗邻广州,饮茶习俗也很相似,并且成为香港人生活的一部分,一直承传至今天。
在香港「鸳鸯」用于代表一种地道原创的饮品,也代表了香港中西文化精粹融和贯通的特色。它是由红茶(产于中国,现已被斯里兰卡红茶取代)加奶(西方的饮茶方式),再配上咖啡(源于非洲)而成,仿如这个大都会城市特质的缩影和体现,充分反映了兼容并蓄、灵活创新的香港文化。
茶具文物馆位于香港中区红棉路十号(香港公园内),免费入场。开放时间为每日上午十时至下午五时,由十月一日起,开放时间将改为每日上午十时至下午六时,逢星期二休馆(公众假期除外)。
有关展览详情可浏览香港艺术馆网址www.lcsd.gov.hk/CE/Museum/Arts/tc/tea/tea05_201207.html,或致电二八六九 ○六九○查询。
完
2012年9月11日(星期二)
香港时间15时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