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英文版 寄给朋友 政府新闻网
立法会十八题:幼稚园教育及中学毕业生升学途径
**********************

  以下为今日(十一月二十八日)在立法会会议上冯检基议员的提问和教育局局长吴克俭的书面答覆:

问题:

  据报,教育局局长早前表示,当局会检视高等教育和幼儿教育政策,并会实施3年免费幼儿教育,以及提高本港适龄学生入读大学的比率至三分一,并期望在2013或2014年落实推行15年免费教育。行政长官在其竞选政纲亦提到,「推行免费幼儿教育。在教育统筹委员会属下成立工作小组与幼儿教育界的持份者,包括办学团体、校长、教师和家长,共同研究具体实施办法,考虑直接资助非牟利幼儿园和幼稚园的教师薪酬」,以及「为高中毕业生开拓更广阔的升学渠道、包括资助学生往内地院校升学,增加资助专上学额(包括学位和专业文凭课程)和私立大学学额」。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当局推动免费幼儿教育的最新进度;在教育统筹委员会属下成立工作小组的进展;当局初步拟定实施免费幼儿教育的方法和模式;预计可能面对的困难和技术问题;如何提升幼稚园教师的待遇和提供稳定的发展环境,以确保有优良的师资配合推行免费幼儿教育;落实免费幼儿教育的过渡安排和时间表;及

(二)现时计算适龄学生入读大学的比率,除了入读学士学位课程的学生外,有否包括入读其他专上课程(例如副学位课程)的学生;若有,按各类课程列出分项数字;当局提高本港适龄学生入读大学比率的具体方法和涵盖范围;第一年学士学位课程和为副学位持有人提供的高年级衔接课程在新增资助学额中分别所占比例;会否就提升本地学生入读资助学士学位课程的比例订立目标;会否检讨增加大学学额的措施,会否引致或加剧部分副学士课程和自资专上课程滥收学生和质素参差的问题,以及会如何加强监管以防止该等问题出现?

答覆:

主席:

(一)提供更优质的幼稚园教育是现届政府未来教育重点工作之一。

  本港幼稚园教育已普及化,入学率约为100%。政府于2007/08学年引入「学前教育学券计划」(「学券计划」),为家长提供学费资助,并支援提升幼稚园教师的专业水平。学券的资助额在过往数年均有所增加,在2012/13学年,学券资助额已增加至每名学生每年16,800元。

  自本年7月以来,我们已与幼稚园界别不同的持分者进行了十多场交流会,听取他们对幼稚园教育未来发展的意见及建议,亦参观了不同营办模式及规模的幼稚园,实地了解它们的运作情况。透过这些交流,我们留意到各持分者对进一步优化幼稚园教育有不同的理解和期望。例如:在资助模式方面,有持分者希望政府采用现时资助中小学的资助方式,直接资助幼稚园,以提升幼稚园教育的一致性,但亦有持分者对由此引起的考虑事项表示关注,例如是否需要订定幼稚园最低班额、是否需要安排统一的学位分配、会否导致规模较小幼稚园营运困难,以致部分幼稚园需要停办,因而影响幼稚园教师工作的稳定性等。另有持分者对采用划一方式资助幼稚园有所保留,他们认为以单一资助模式会影响现时灵活及具弹性的幼稚园体系及其为家长提供的多元服务。更有建议希望政府优化现行的「学券计划」,进一步资助家长,让他们有更多不同的选择。

  幼稚园一向均为私营,营办模式相当灵活及富弹性,服务亦多元化。幼稚园在有效的规管架构下灵活运作,能迅速回应家长及学童的需要,并提供多元化的服务。这样的运作模式已有很长的历史,各幼稚园又可因应办学机构的办学理念和文化,各自发挥其独特性。因此,各幼稚园现时在多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包括规模、校舍设施、租金及其他营运成本、教师的资历及数目、员工的薪酬开支,以及学生的收费等。由此可见,要进一步优化幼稚园教育的资助模式,是一个甚为复杂的课题。

  就此,我们仍需更多时间与业界及家长沟通,探讨及整理持分者的关注,并进行更深入的谘询及参考外地的经验。考虑的重点包括资助模式、教师专业发展及薪酬、校舍及租金、规管及问责架构,以及有关措施会否窒碍幼稚园教育的多元发展,因而影响幼稚园体系灵活回应外来转变的能力、家长的选择等。

  教育局拟在明年年中前,成立专责委员会及工作小组,就各项关注事宜,作进一步谘询,以便向教育局提出适切可行的方案建议。

(二)政府积极推动公帑资助与自资专上院校相辅相成的发展,致力为中学毕业生提供一个灵活、多元及多阶进出的升学途径。2011/12学年适龄学生整体学士学位课程入读率为31.1%,较五年前约21.9%大幅增加九个百分点。连同副学位课程的学生,现时约三分之二的青少年修读专上课程。有关学士学位课程入读率的细分资料如下:

          2006/07学年 2011/12学年

适龄学生第一年学士 20.7%    23.9%
学位课程入读率

适龄学生整体学士  21.9%    31.1%
学位课程入读率
(包括高年级/
衔接学士学位课程)

  学士学位课程方面,我们继续投入大量资源在公帑资助界别。从2012/13学年起,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教资会)首年学士学位课程学额已由每年14620个增加至15000个。在自资界别方面,拥有学位颁授权的自资院校数目现已增至八间,倍增于2009年的数目。2009/10学年所提供的全日制经评审自资学士学位学额约为3100个,而2012/13学年已增加至约7700个。

  副学位课程本身既是独立而有价值的资历,也是升学或就业的晋阶途径。近年来,副学位毕业生的升学衔接机会显著增加。教资会资助高年级学士学位课程学额会在未来三个学年内由每年2000个收生学额倍增至4000个,而自资衔接学士学位从2010/11学年的3000个收生学额倍增至2012/13学年的6500个。

  我们预期在2015年或之前,适龄人口组别中将有超过三分之一的青年有机会修读学位课程,连同副学位学额,修读专上课程的青少年将超过三分之二。

  毕业生可选择在境外升学。自今年起,内地部分高等院校试行对香港学生豁免「联招考试」,并直接依据香港中学文凭考试或高级程度会考成绩择优录取香港学生。2013年参与计划的院校多达70所,比2012年多七所。

  政府十分重视专上教育的质素保证。香港学术及职业资历评审局(评审局)负责所有办学机构和课程(具备自行评审资格的教资会资助院校除外)的质素保证工作,当中包括确保自资专上院校提供的经本地评审自资副学位及学士学位课程有适当学历及足够的教学人员任教。至于具备自行评审资格的教资会资助院校,亦有一套既有的质素保证程序,监察营办课程的质素。

  教资会在2010年高等教育检讨报告中建议,为整个专上教育界设立统一质素保证机构。就此,政府会探讨最终成立单一质素保证机构是否可行,并已循序渐进的采取以下措施,以加强改善质素保证机制∶

  (a)政府已重组三方联络委员会(包括教育局、评审局及联校素质检讨委员会),并邀请质素保证局的代表组成「质素保证联络委员会」。委员会的目标是推动各质素保证机构采用优良做法、提高一致性和透明度,以加强向公众问责。教育局会在「质素保证联络委员会」中跟进有关提供自资专上课程的院校收生及课程安排的事宜;以及

  (b)正如政府对教资会高等教育检讨报告的回应所述,政府认为教资会资助院校辖下社区学院或自资副学位部门,应定期进行校外核证和检视,优化质素保证及确保有关标准保持一致和连贯。为此,政府于今年8月推出第六轮配对补助金计划中指出,教资会资助院校须承诺其受惠于该计划的副学位部门日后将定期接受评审局进行的质素核证。在政府最近推出的新一轮自资专上院校开办课程贷款计划及质素提升支援计划中,亦同样要求参与的教资会资助院校作出类似承诺。教育局会与相关机构研究落实工作的细节。



2012年11月28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4时25分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