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十八帧驰誉国际的宋、元、明中国书画名迹,将由明日(十一月三十日)起至明年一月九日于香港艺术馆举行的「大阪市立美术馆藏宋、元、明中国书画珍品展」中展出。透过这些精选自大阪市立美术馆的书画珍品,市民不但可一窥宋、元、明三朝的书画艺术面貌,更可了解千年来中日文化的关系。
展出的书画名迹包括被列为日本「重要文化财」的(传)王维(七○一至七六一)《伏生授经图》、金朝宫素然(活跃于十二世纪)《明妃出塞图》及明董其昌(一五五五至一六三六)《盘谷序书画合璧》。此外,还有北宋燕文贵(活跃于十世纪晚期至十一世纪初)《江山楼观图》、南宋米友仁(一○七四至一一五一)《远岫晴云图》、元朝龚开(一二二二至约一三○七)《骏骨图(瘦马图)》及郑思肖(一二三九至一三一六)《墨兰图》,以及明文嘉(一五○一至一五八三)《琵琶行图》等经典之作。
是次展览由康乐及文化事务署主办、大阪市立美术馆协办、香港艺术馆与大阪市立美术馆联合筹划,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十五周年及香港艺术馆五十周年馆庆庆祝活动节目之一。
出席今日(十一月二十九日)举行的展览开幕礼的主礼嘉宾包括康乐及文化事务署署长冯程淑仪、大阪市立美术馆馆长筱雅广、艺术博物馆谘询委员会主席罗荣生,以及香港艺术馆总馆长谭美儿。
中日两地隔海相邻,两千年来接触频繁,文化交流不断,隋、唐时期更是中日文化交流的辉煌期。二十世纪初,受长尾雨山及内藤湖南等著名汉学家的影响,日本关西地区掀起收藏中国书画文物的热潮,阿部房次郎就是当中重要的收藏家之一,经这批藏家的努力,造就出现今日本关西地区的多个重要中国书画典藏。
冯程淑仪致辞时表示:「早在一九二○年代,阿部房次郎便积极购藏中国书画。一九四三年其家族遵照他的遗愿,将家藏捐赠给大阪市立美术馆,使该馆拥有驰誉国际的中国书画典藏,在保存和研究中国书画上起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她说:「我们非常荣幸得到大阪市立美术馆的支持,借出珍藏的宋、元、明中国书画,在香港首次展出,让香港观众有机会欣赏这批千年名迹。」
冯程淑仪称,香港政府向来积极与海外机构合作,促进文化交流。今年一月香港艺术馆便与日本京都国立美术馆合办了「中国近代绘画和日本」的展览,藉本地馆藏的岭南画派画作,共同探讨近代艺术发展的重要议题。她又表示期望日后继续与日本的文博单位合作,共同推动推广中国艺术。
隋唐时期,随遣唐使来华,确立了奈良、平安时代的日本文化基础。往后的镰仓、室町时期,相当于中国的南宋、元、明时代,武士阶级与幕府制度兴起,这段时期的中日交流间有断绝,然无阻日本吸收宋学与禅学、茶艺、书画、建筑、雕塑等艺术文化精华。明、清时期,虽屡行海禁,加上日本幕府的锁国政策,但海上贸易和民间交往不绝。明末清初,不少儒士、高僧与遗民在彼邦传播文化,影响了日本近世的学艺发展。十九世纪后期,日本维新成功,晚清的中国知识分子纷纷赴日留学,吸取西化经验,推动近现代中国的政经、文化与艺术改革浪潮。
从长崎、神户、大阪到京都,日本的关西地区长期与中国保持密切接触,形成爱好中国艺术文化的风尚。二十世纪初之后,阿部房次郎、山本悌二郎、黑川幸七、藤井善助、住友宽一等收藏家,为现今日本关西建立起有关古代中国书画的重要公私典藏。
阿部房次郎自三十岁起便开始醉心于收藏。在中国清末民初之际,由于战乱造成大量中国文物损毁,又或流散海外,阿部房次郎遍游欧美,考察西方各国美术馆,深感搜集保存东方美术之重要,遂展开其中国书画之收藏。其收藏以清朝内府藏品与名公贵胄的珍玩居多,显示自唐、五代、宋,以至元、明、清的南宗正统派(文人画)的相连脉络,透过这些前所未见的真迹,让日本民众对中国书画有了新的认识。他辞世后,其家人将其整批收藏捐赠予大阪市立美术馆,是次展览的中国书画大部分为阿部房次郎之收藏。
配合是次展览,香港艺术馆于展览期间将举行一系列学术讲座,讲者包括大阪市立美术馆的弓野隆之、东京大学的板仓圣哲教授、东京国立博物馆的冢本充、台湾中央研究院的石守谦教授、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陈韵如博士、大英博物馆的史明理博士等。讲座将分别以日语(设粤语传译)、普通话及英语进行,费用全免,名额为一百四十,先到先得。
香港艺术馆位于九龙尖沙咀梳士巴利道十号。开放时间为平日上午十时至下午六时,星期六、日及公众假期上午十时至晚上七时,圣诞节前夕提前于下午五时休馆,逢星期四休息(公众假期除外)。入场费十元,全日制学生、高龄人士及残疾人士半价优惠,逢星期三免费入场。
有关展览资料,欢迎浏览香港艺术馆网页www.lcsd.gov.hk/CE/Museum/Arts/tc/exhibitions/exhibitions01_oct12_01.html,或致电二七二一 ○一一六查询。
完
2012年11月29日(星期四)
香港时间18时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