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为环境局局长黄锦星今日(十二月六日)主持惜食香港督导委员会首次会议后,就惜食香港运动及都市固体废物征费会见传媒的答问全文(中文部分):
环境局局长:大家好,今日是惜食香港督导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有二十多个来自业界以及几个不同(政府)部门的代表参加这个督导委员会的第一次会议。会议的内容十分正面,大家都觉得「惜食香港」这个运动十分有意思,能够帮助减少香港堆填区的压力,同时亦能帮助改变香港人在食物厨余方面的文化,以做到提升绿色城市的地位。会议具体上有两方面的方向,就是成立两个工作小组,一个是集中针对个人和家庭行为上的改变,做到公民教育和宣传;第二个工作小组是针对相关的行业,包括是酒店、零售、食肆、甚至学校方面,如何做到业界一些良好的工作守则,可以互相借镜,能够达至不同的行业大量减少相关的厨余。大家觉得在这方面透过教育宣传、行为改变,以至行业的共同合作,是可以减少大量的厨余。以外国的经验,如果做得成功的话,是可以减少一成的厨余,这方面可以帮助香港减少堆填区的压力。
记者:如果那些措施不是强制的话,会否担心其成效?
环境局局长:这方面我觉得是乐观的,因为透过官民的合作,大家商讨怎样可以在几年内找出一些有效的措施,包括一些鼓励性的措施,可以给予业界。与会者都有提出一些很初步的建议,细节迟些会公布,如何透过一些私人业界提供一些鼓励予食肆或相关行业,鼓励他们在短时间内做到一些减废的措施,让他们这些具体的建议渐渐可以出台。
记者:垃圾征费将会做第二期的谘询,当局有没有立法的时间表?会否参照其他地方?如果真的在香港推行,收费水平将会是多少?
环境局局长:大家知道今年较早前做了一项民意调查,大体上大约有六成人支持垃圾征费的大方向,但细节还未商讨,所以我们会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于明年具体地商讨不同的细节,包括是收费的标准,以及其他在生活上需要改变的举措,这方面需要大家再详细去讨论。所以刚才你的提问,(收费)是四十元还是五十元?如何定一个基准?暂时我们还未有答案,要待明年与SDC(可持续发展委员会)讨论才可以落实。
记者:如果现在没有一个收费水平,再去做第二个谘询是否作用不大?
环境局局长:我对这件事的看法是正面的。因为第一,我们要谘询主流民意,是做还是不做(垃圾征费),而答案是正面的。大家明白,参照外地的经验,这里有很多细节上的事情要考虑,而收费是其中一个的考虑;其他方面譬如参照东京和台北,在市面上的垃圾筒是减少了很多,才可以鼓励大家(垃圾)分类,与收费配合。这些会有广泛的影响,是需要经过一些细节上的讨论才可以达成共识,所以这方面是需要透过讨论才可以有正面的结果。
记者:有关垃圾征费的民意,其实已经是有一个偏向按量收费的方向,原因为何?预计困难度有多大?至于收费水平方面,当局有何看法?其实以台北为例,每个三至四人家庭收费大约是30元至40元,当局是否也是朝这个目标呢?
环境局局长:有关垃圾征费,我们当然会参考外地的做法,并会牵涉各方面的考虑,收费是其中一个大家市民关心的问题。坦白说,有关金额是多少,(我们)暂时持一个开放的态度,要透过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与大家讨论,去定一个价钱可以平衡到各方面的考虑。大家可能聚焦在家居方面的收费,但其实对其他工商业界都会有相关的影响,而不同行业可能会有不同收费,其影响可能更加广泛,所以这方面要透过大家与民共议的方式去收集更多的资料。至于在落实方面,除了收费之外,刚才亦提及会有其他的考虑,例如垃圾筒在街上的分布、数量要减少如何处理,甚至有些人觉得因为要收费于是便乱抛垃圾,这些行为都要有一个充分的讨论。参考外国的例子,都是集中研究如何避免市民乱抛垃圾,这方面都需要有一些措施去落实和考虑。
记者:接下来的关键是否订定收费模式和收费水平?
环境局局长:在接下来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的讨论,会讨论收费方法和水平。刚才有朋友问为何会较倾向按量收费,大家知道如要鼓励大家减废,按量收费是一个方法能鼓励大家,将钱和量挂钩时,能鼓励减废。
记者:就分阶段收费,有超过六成的谘询意见支持分阶段收费,政府在这方面会否跟民意走,即分阶段收费会是优先考虑的方向?
环境局局长:就分阶段收费,初期有一些意见,我自己看趋势不是最明显的,所以要落实这件事时我们可以在下一阶段(谘询)再深化这些讨论。
记者:可否用中文讲讲为何立法程序要到 2016年?
环境局局长:我们现时正构思整个流程,我们今年内会向立法会报告进展,接下来我们会在明年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做一个大型公众参与过程,落实讨论各方面的细节,包括收费标准、收费方法以至其他配套。如明年年底有结果时,我们会进一步展开立法,因立法需时,最早期望在2016年能(完成)立法。
记者:工作为何要交予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其实经过了一整年,市民都酝酿了一些意见,(收费)水平上你认为要怎样才能令市民接受?会否担心40元收费过高?
环境局局长:正正大家对收费的高低有一个相当敏感的反应,有些人觉得太低,便会失去效用,太高则会影响大家的承受能力,这是需要平衡的方向,所以透过比较广泛的谘询才能达到共识。可持续发展委员会过去曾做了几个较大型的谘询,包括「发水楼」和建筑物减少能源(即节能),均是相当成功,并能透过这些活动,一方面取得民意,同时做到公众教育过程,在减少厨余和减少废物这方面均要透过教育和广泛谘询的做法,所以我们觉得找他们(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参与是一个适当做法。
记者:工商业的收费模式会否与住宅不同?之前也提过工商业……?
环境局局长:在上一次的谘询也有问及分期还是一次过做,有些人觉得工商业的垃圾比较集中和容易处理,是否可以先做?但也有人觉得香港的堆填区压力相当大,是否有时间分期做这件事?这个问题在接下来的谘询会充份让大家讨论。
记者:减厨余一成的目标计划几时达到?会否同时讨论其他回收设施和做法?
环境局局长:如何能达到减厨余的目标,减到多少,这是我们要透过这两个工作小组才能深化讨论。外国例子通常透过一至三年时间做一个类似运动,可以达至几个百份点至一成多的减幅。至于香港能否达到这目标,我们会详细讨论这件事。
(请同时参阅答问全文的英文部分。)
完
2012年12月6日(星期四)
香港时间20时0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