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太空馆由一月一日起至六月三十日推出最新一出立体全天域电影《人造灾劫3D》,把观众带到地球轨道,探讨威胁全球的太空垃圾危机,以及了解科学家如何面对这刻不容缓的问题,以力挽狂澜。
现代文明极度依赖星科技,例如全球定位系统、天气预测、金融交易、星电视,以及生活其他各方面,人类发射的人造星的确给二十一世纪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可怕的是,我们同时亦在太空制造了一个地雷阵,并每天践踏经过。
自一九五七年太空时代开始以来,人类发射了数以千计的人造星,至目前只有大约一千个仍然运作。这些年间,人类亦发射了不少载人太空船进行多项任务,例如太阳神太空船、太空实验室、联合号太空站,以及太空穿梭机等。这些太空船在太空中遗留大量物品,包括脱落的螺栓、连接环、火箭残骸及剩余燃料等。这些连同已失效的星,全部都成为太空垃圾。这些废弃的太空碎片形成庞大的太空垃圾场,并在地球轨道上绕行。
美国太空监测网络负责为长度超过十厘米的太空碎片进行侦测、追踪、分类及鉴别,现今有超过二万一千件这类型的人造太空垃圾围绕地球运行。这些细小碎片以大约每秒十公里的速度在各自的轨道高速移动,速度比子弹还要快六倍以上,而这速度所产生的动能大约等同于相同质量黄色炸药的三十六倍。
布满在轨道上的碎片极有可能出现「凯斯勒现象.──一个以太空总署轨道碎片办公室前主管唐纳德.凯斯勒提出并命名的现象。凯斯勒预测这些人造物体之间有机会因随机碰撞,产生比流星体更危险的碎片,更会造成连锁反应使碎片团极速扩大,最终会妨碍太空探索任务,亦会对星及其他航天设施构成威胁,严重影响人类的生活。于二○○九年,便有两个分别属于俄罗斯及美国的「宇宙-2251」及「铱-33」星相撞,这是首次发生的星相撞事故,事件中产生超过二千件体积较大的碎片。
太空碎片已经成为各国需要共同面对的太空环境污染问题。现时,科学家正研究崭新方法去清理太空垃圾,其中一个有趣的概念是利用特制太空渔网去打捞轨道上的碎片。此外,科学家亦构思在太空兴建回收工厂,把从轨道上收集得来的碎片循环再造成为新零件。科学界期望太空回收工程得以实现,以助人类展开一个更创新、更环保的太空探索时代。
《人造灾劫3D》节目长三十七分钟,于香港太空馆何鸿P天象厅上映,每日放映两场,分别为下午二时四十分及下午六时十分,星期日及公众假期加开上午十一时十分一场。香港太空馆于农历年除夕开放至下午五时,逢星期二休息(公众假期除外),以及于农历年初一、初二休息。
该节目票价为二十四元(前座)及三十二元(后座),全日制学生、残疾人士及六十岁或以上高龄人士半价。门票现于太空馆票房及城市电脑售票网发售。有关《人造灾劫3D》详情可浏览该馆网页www.lcsd.gov.hk/CE/Museum/Space/Programs/Omnimax/SpaceJunk3D/c_SpaceJunk3D.htm。
香港太空馆位于九龙尖沙咀梳士巴利道十号,查询可致电二七二一 ○二二六。
完
2012年12月28日(星期五)
香港时间11时3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