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寄给朋友 政府新闻网
行政长官答问会开场发言(只有中文)(附短片)
**********************

  以下是行政长官梁振英今日(五月九日)下午在立法会出席行政长官答问会的开场发言:

主席、各位议员、各位香港市民:

  过去几个月,我和政府努力落实《施政报告》中各项措施,我在这里报告一下各项工作的进展。

  现届政府非常重视发展经济。只有持续而较高速的经济增长,我们才可以有足够的力量,解决社会上长期积存的房屋、贫穷、老年社会和环境等深层次问题。我在《施政报告》中提出成立的「经济发展委员会」,已召开首次会议,辖下的工作小组及分组的工作亦随之启动。我有信心委员会能够突破传统思维,向政府提供具体及到位的建议。

  我们同时要用好国家给予香港的机遇。我在过去十个月多次到访内地,推进合作。以上个月我和两位局长访问北京为例,我们拜访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和商务部部长,在六个方面取得进展,包括建议设立新的落实CEPA条款的机制,即联合工作小组,将会在六月份开会;在制订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前期工作时,允许特区政府参加,务求「十三五」出台时更加切合香港发展的需要。「力不到不为财」,今后,我和各司、局长会继续出访北京和内地各大城市,为香港开拓商机。

  同时,我不会忽略外国的机遇。上个月尾,在我们的多轮努力后,东南亚国家联盟宣布同意与香港寻求缔结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对推进香港与东盟的经贸关系有标志性的意义,为商界创造新机遇。另外,我会在六月访美,做好推广香港的工作。

  另一个施政重点是房屋。房屋问题的核心在于供应短缺。过去几个月,我们继续加大力度增加供应。公屋方面,我们现时掌握的土地足够在二○一二至一三年度起五年内兴建79 000个单位,较一月时预计的75 000个单位为高。资助出售房屋方面,绿悠雅苑单位已全部售出,832个剩余居屋单位及5 000个白表名额亦分别收到超过13 000份和66 000份申请。我们会继续物色更多土地兴建公屋和资助出售房屋,房委会亦会检讨旧公共屋的重建潜力,务求适度提高地积比率以增加公屋建屋量。

  同时在今年二月推出新一轮的管理需求措施后,楼市交投量下跌,楼价稍为回软。

  在长远规划方面,长远房屋策略督导委员会正对未来不同类型的公私营房屋需求作全面评估及深入分析。

  要解决土地短缺问题,就要顾全大局,作出抉择。考虑土地是否开发,开发后作甚么用途,在过程中如何处理不同的意见和诉求,并无两全其美的选项。

  我明白地区上对不少改划用地作住宅用途会有意见,但我希望大家可以顾及正在等候上楼的20万户,和现时正住在房的家庭等等。

  安老扶贫的工作亦取得进展。我们已于今年三月完成分阶段在港铁、专营巴士和渡轮推出长者及合资格残疾人士公共交通票价优惠计划,让全港超过98万名长者和13万名合资格的残疾人士,以每程2元的优惠票价乘搭这些公共交通工具。长者生活津贴亦于今年四月实施,社会福利署已经向超过27万名长者发放津贴款项。政府将会在今年第四季实施「广东计划」,让移居广东的合资格香港长者无须返港,亦都可以取得高龄津贴。政府亦会在九月推出首阶段「长者社区照顾服务券试验计划」,并继续循多种途径推出惠及长者的措施。

  扶贫方面,由政务司司长率领的扶贫委员会在去年年底重组后,至今已经开了三次会议,我亦出席了首次会议。扶贫委员会在上星期四的会议上,已经基本上同意「贫穷线」的厘订框架,包括采纳相对贫穷的概念。自五月一日起,法定最低工资已增至每小时30元。

  我们稍后会寻求财务委员会的批准,向关爱基金注资150亿,加强关爱基金补漏拾遗的功能。注资获得通过后,我们会在年底前为未能受惠于《财政预算案》纾困措施的N无人士再次提供一次性的租金津贴,以减轻他们的生活负担。

  新一届政府十分重视环保。社会和经济发展不应破坏环境,环境保护也不应窒碍社会和经济发展,两个目标我们都要做到。为我们及我们的下一代,我们正陆续推出《施政报告》中主张的各项环保措施。

  近日有议员和社会各界人士就政制发展讨论。我们欢迎就政改问题进行的理性、包容和务实的讨论,特区政府一直在留意这些讨论,为正式展开谘询工作做好准备。我必须重申,中央和特区政府对在二○一七年落实普选行政长官的目标是坚定不移的,我们一定会预留足够时间进行谘询。但我亦要强调,政制发展是应该亦只能够建基于《基本法》以及相关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我们只要不离开这个宪制基础,政改问题就有条件达成共识,推动香港民主向前发展。

  就少数立法会议员用「拉布」的方式阻碍立法会审议《拨款条例草案》,我要指出,虽然我们尊重立法会议员行使基本法第73条所赋予的职权,审核财政预算,但拉布会导致《拨款条例草案》未能赶及临时拨款决议案所批准的款项用尽前通过。这对社会整体,尤其是对有需要的人士,会造成负面影响。同时亦会阻碍政府推出各项《财政预算案》提出的纾困措施。我呼吁立法会尽早通过条例草案,以免对香港的经济、社会、民生和国际声誉造成严重的影响。

  我在《施政报告》中强调:在容易出现短缺问题的环节上,我会优先照顾香港人的需要。贯彻这方针,我和我的团队自从上任以来,不失时机地推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回应香港人的诉求,这些包括买家印花税、以「港人港地」方式限制非香港居民购买住宅、实施内地「双非」孕妇来港产子的零配额政策等等。但我们同时要顾及内地居民的感受,办好内交,处理好香港和内地的关系。为此,我亦想谈谈近期的四川赈灾拨款及军事码头的问题。

  热心捐款助人,是港人的美德。国内国外发生天灾,无论是先进或发展中国家,特区政府都会按受灾情况,并且基于人道立场向当地政府捐款。四川雅安七级地震,伤亡严重,特区政府提出向四川省捐款一亿元赈灾,有人因为内地一些慈善团体和地方官员过去的违规行为而反对,亦有失实和过火的指控。

  在救灾、重建以至日常的施政,中央政府不断大力肃贪倡廉,而且取得成绩。

  内地不断高速发展和进步。今次雅安救灾比几年前汶川有进步;处理H7N9比几年前SARS有进步,这是有目共睹。我们不应无视内地的进步,用过去的经验看今天的人和事,否则对大多数勤政为民的内地官员有失公允,对维系香港和内地的关系亦都毫无帮助。

  任何挪用捐款的问题都要认真面对及严肃处理,中央政府极其重视这个问题。四川省政府亦为此设立监察机制。反对拨款对此并无积极作用,反而阻碍救援工作,一些过火的批评更会破坏香港和内地的感情。香港和内地的关系唇齿相依,有来有往,为香港想,我希望无论是在官方或民间层面,大家能够以积极、慎重及互相体谅的态度,处理涉及两地的大小事情。

  军事用地涉及香港的防务,作为特区政府和香港市民,我们有需要支持和配合。

  回归前十年,英军向香港共收取超过120亿元的军费,英军的总部大楼前面有专用码头,无论是否泊有舰艇,海傍都是军事禁区,从不开放。回归后,国家不向香港征收军费,解放军在香港低调克己,纪律严明。原来的英军总部大楼成为驻港部队总部大楼,因为香港自身发展的需要,总部大楼前面要填海,海路已经不可以直达总部大楼。填海后的一段海岸线,某些时间需要停靠舰艇,但解放军驻港部队同意:码头范围在不使用时,开放给市民进入休憩,这是出于好意和迁就香港市民的安排。

  几个月前,政府提出修改中区规划图,以完成历时十几年的设立军事码头的程序,引起了一些人的反对。部分人提出的指控,与事实不符,亦不顾这件事的本质、缘起、过程和历史。

  目前,向反对者的解释和说明工作,将由特区政府继续做好。

  香港拥有很多机遇,亦有不少的困难,只要我们不失时机掌握机遇,香港市民齐心一意,香港一定可以有更美好的前途。

  多谢主席。



2013年5月9日(星期四)
香港时间16时55分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