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是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苏锦梁今日(五月二十三日)在立法会会议上就「维持本港有利营商环境」动议辩论的总结发言:
主席:
今日我计算过共三十四位议员先后提出各项宝贵的意见,我很多谢他们。由于议员的发言内容相当丰富,涉及范畴亦非常广泛,所以希望容许我花点时间就辩论期间议员提出的几个主要范畴作出回应。
在作出回应之前,我想说听了约四个半小时辩论之后的感受。其实如林健锋议员所指,今日很多议员发言中的建议和意见是具争议性的。我看到大家的发言内容中,就「维持本港有利营商环境」议题,给我一个感觉,很多通常指不同持份者的手指,把问题所在加诸于其他持份者,不论对商界、劳工政策或地产界都有很多意见,当然亦有意见指政府而来。这些手指一方面指出政府的政策可以改善之处或盲点,我们虚心接受,愿意听取议员的宝贵意见;也有议员指摘政府做得不好,例如陈家洛议员刚才发言时看我,问苏局长,昨日就梁君彦议员的提问讲述了政府的政策,今日希望我提出新政策。我相信陈家洛议员也明白,政府不能昨日订一套政策,今日又提出新政策,而不经过深思熟虑的过程。我们不会这样做,以满足陈议员希望听到新政策的意欲。
作为商务及经济发展局,我的手指当然不会指出这是别人的问题,我的手指永远指自己,因为我责无旁贷。今日的议题促请政府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以维持本港有利的营商环境。当然大家也看到政府在这方面有责任,其实我觉得「维持」也不足够,应该「促进」本港的营商环境。
主席,我不会把我的手指指出来,但我希望不但得到议员的一只手指,我希望多数只手指、整只手,大家一起携手合作。不单在这议题上我们需要有此态度,在所有辩论议题上,我们大家、各界包括今日我提及的所有持份者,携手合作,朝同一方向,为香港的长远利益发展肩负起共同责任,一起共同努力创造有利的营商环境。
主席,容许我就今日的议题中各项政策作出回应。
扶助中小企
─────
我在开场发言时已提及政府十分重视中小企的发展,并且一直致力为中小企提供多方面的支援,以提升中小企的竞争力。
(一)对外推广香港品牌
谢伟铨议员及其他议员都建议我们可以加大力度支援企业及行业在这方面的工作。就此,特区政府一直透过香港贸易发展局(贸发局)为香港企业,特别是中小企,提供这方面的服务,包括举办展览会、短期展销及商贸配对等活动,以支援港商与内地及海外企业交流合作。
为协助港资企业把握国家「十二五」规划带来的庞大机遇,我们会继续推行于二○一二年六月底推出总值十亿元的「专项基金」,向香港企业及商会等非分配利润组织提供资助,协助企业在内地发展品牌、升级转型以及拓展内销市场,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促进他们在内地的业务发展。除了「专项基金」之外,非分配利润机构亦可申请工业贸易署(工贸署)的「中小企业发展支援基金」,推行提升整体或个别行业竞争力的项目,包括举办市场推广活动。
贸发局亦会在更多内地城市包括青岛及成都,陆续开设更多「香港设计廊」,及在内地百货公司开设「店中店」,为香港企业尤其是中小企提供展销平台,让港商测试市场反应,提升品牌知名度。
此外,特区政府驻内地办事处会继续与商会及其他机构,在内地举办「香港周」活动,以宣传香港产品和服务,协助港商开拓内销。驻粤办(驻粤经济贸易办事处)刚在四月底至五月初在厦门与当地政府和多个工商团体举办「福建厦门香港周」,各项活动广受欢迎。
(二)支援中小企运用资讯科技
姚思荣议员及卢伟国议员都非常关注中小企应用资讯科技的扶持政策。我们十分同意中小企有效地采用资讯及通讯科技可以大大提升其运作效率和竞争力,并有助其持续拓展业务,从而促进资讯及通讯科技业发展和推动本港经济持续增长。因此,自二○○四年起,政府已经逐步拨出约一千九百万元,资助十六个行业推行了二十二个「电子商务推广计划」及「中小型企业资讯科技培训计划」项目,推动中小企应用资讯及通讯科技,从而提升其运作效率。至今,我们已成功地完成二十一个项目,约一万七千名中小企从业员从中受惠,余下的项目预计于二○一四年初完成。
我们亦已于二○一三至一四年度预留三百万元推行新一轮「电子商务推广计划」,资助本地非牟利机构,开发适合于个别行业的应用软件和网站,刚才姚思荣议员对这方面也非常有兴趣,我们的用意是提高中小企的运作效率及营商机会。我们亦正与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合作,共同研究如何协助中小企采用云端运算服务以提高其运作效率、生产力和客户服务。
(三)中小企培训
工贸署的「中小企业发展支援基金」,可以就一些有效提升中小企竞争力的项目提供资助,包括各种培训课程。此外,政府亦在人力资源培训上推行各项措施,为在职人士包括中小企的雇员提供有助提升职业技能及竞争力的培训。例如,职业训练局推行的「学徒训练计划」,及以服务行业为主的「见习员训练计划」为已获相关行业聘用的青年人提供系统化、较长期的在职培训。雇员再培训局亦一向根据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本的方针发展课程,为十五岁或以上、具副学位或以下的本港合资格雇员提供多元化、涵盖各行各业的培训课程。
(四)支援创新及科技产业
刚才有议员提及到我们应支援创业科技公司。为此,我们透过「创新及科技基金」下的「小型企业研究资助计划」为科技创业者提供最高为六百万元的配对资助,协助它们进行有关创新科技的研发工作。截至二○一三年三月底,计划已批准超过三百六十个项目,提供资助金额达到四亿一千万元。此外,科技园公司于二○一○年初牵头成立了「香港天使投资脉络」,为研发团队与投资者建立桥梁。截至二○一二年十二月底,已有十多个研发团队受惠,涉及的天使投资额超过六千万元。
(五)采购政策
政府采购一向是以公平及公开竞争、合乎经济效益、具透明度和向公众负责为原则。在评审投标书时,决策局及部门并不是如莫乃光议员刚才所指,只考虑投标价,单以「价低者得」为原则,亦会考虑投标书是否完全符合招标文件所定的规格及列明的条款,以及投标者是否有能力履行有关合约。
政府现行的采购制度有足够弹性,容许决策局及部门为达致其政策目标而在采购安排上作出相应的配合。例如,为鼓励中小企竞投政府资讯科技项目,政府为市场提供更多有关项目的资讯,并且在可行情况下,如卢伟国议员刚才建议,把大型计划分细为多个小型计划以适合中小企参与,以及降低或豁免合约保证金要求,以减低中小企的财政负担。
事实上,一些以前是中小企的资讯科技公司,在积极参与政府资讯科技项目后,已经发展成为具有规模的企业。
(六)牌照收费
姚思荣议员有谈及牌照收费方面,提出政府可减免牌照收费的建议。其实各个有关部门一直有定期检讨工作程序,尽可能透过实行提升效率的措施,以减低或控制提供牌照服务的成本。如果有经提升效率而得以节省的服务成本,会反映在费用调整建议内。
(七)商用单位租金
刚才我听到共十一位议员就此发表意见,我明白无论议员或企业都十分关心租金上涨的问题。事实上,尽管外围经济不稳,香港经济在过去数年仍能保持正增长,加上旅游业表现畅旺,写字楼及零售铺位的用家需求仍然殷切。
为满足本港长远的经济发展,政府会努力增加商用土地的供应。财政司司长在《财政预算案》中概述一系列措施,包括在今个财政年度的卖地计划中提供九幅商业/商贸用地及一幅酒店用地,共可提供三十三万平方米总楼面。政府会尽力增加各区的商用土地,以供不同的经济活动进一步发展。
维持有利的营商环境
─────────
宏观而言,我们会继续从多方面维持香港优越的营商环境,以有利香港工商业界的蓬勃发展,提升香港在国际的竞争力。
(一)方便营商
在方便营商方面,政府会继续与商界及其他相关各方紧密合作,通过方便营商谘询委员会及其辖下专责工作小组,共同研究如何优化香港的营商环境规管,并推行各项利便营商措施及相关计划,例如「精明规管」计划,提高本港签发商业牌照服务的效率、透明度及便利营商的程度,务求进一步改善本港整体的营商发牌环境。
(二)竞争法
在竞争法方面,立法会在二○一二年六月通过《竞争条例》(《条例》)。订立《条例》的目标,是规管各行各业可能出现的反竞争行为,并藉此推动可持续及公平的竞争,提升市场经济效益和促进自由贸易,以达致商界和消费者的双赢。
政府会以分阶段方式实施《条例》。政府、司法机构以及竞委会(竞争事务委员会)正为实施《条例》的每一个环节做好准备工夫。待所有相关准备工作完成后,主要禁止条文才会生效。市民及商界可利用这段期间了解新法例的内容及作出必要的调整。
竞委会作为在《条例》下成立的独立法定机构,将担当执行《条例》的重要角色。除了调查反竞争行为及执行条例的条文外,竞委会亦可就香港境内外的竞争事宜,向政府提供意见,以及就影响香港市场竞争事宜,进行市场研究。胡志伟议员提到关于资源方面的问题,为确保竞委会有足够的资源运作,当局已在二○一三至一四年度内预留了八千二百万元,用作筹备竞委会的成立及运作。
至于有关豁免法定团体的安排,政府已曾多次指出有关安排旨在确保法定团体提供的重要公共服务或施行的公共政策,不会因为《条例》的制定而受到阻碍。获豁免法定团体虽然不受《条例》的规管,但仍须遵守当中的竞争原则。
政府相信订立《条例》对香港整体经济的长远发展有利,亦对维持本港良好的营商环境有正面的推动作用。
(三)资讯流通
刚才听到莫乃光议员对开放数据方面的建议。我们明白资讯流通能够为经济发展注入动力。因此,政府近年亦积极开放公共资料。「资料一线通」网站在二○一一年推出,发放公共资料供市民免费下载及使用,包括实时交通数据、天气资讯等。市民可以自由及免费使用这些资料。
我们正积极和逐步开放新的资料集,方便社会各界利用这些资料开发更多创新产品和服务,为市民带来方便。为了促进社会更广泛使用公共资料,政府资讯科技总监办公室在一年多之前举办过一轮培训课程和流动应用程式比赛,反应非常热烈,现正筹办另一轮讲座及比赛,推动资讯科技初创企业和大专生尝试应用公共资料开发产品。
其他
──
香港要持续发展,必须有多方面因素配合。议员提及有关基础建设、教育和劳工政策等建议,我在此作综合回应。
(一)十号货柜码头
港口对香港的货运、经济和就业均有重要的地位。特区政府的政策目标是适时提供港口及相关基础设施,维持香港港口的竞争力。
当局正进行在青衣西南部发展十号货柜码头的初步可行性研究及《香港港口发展策略2030研究》;两项研究预计于未来数月内完成,当局会因应研究结果、全球及本地经济情况、港口业的表现,及持份者的意见等,决定是否需要兴建十号货柜码头及(若是兴建)有关营运办法。
(二)民航发展
政府一向积极寻求扩大香港与各民航伙伴的双边民航安排,为民航业缔造持续增长和发展的机会。
现时我们已与六十一个民航伙伴签订民航协定,并与二十五个民航伙伴全面开放了双边之间第三、四航权,让民航业界可随时因应市场需要增加客运及货运服务。我们亦在公平对等并符合香港整体利益的情况下,与民航伙伴交换第五航权。
我们会继续适时与民航伙伴展开航权谈判及检讨,并会基于互惠互利的原则,扩大双方的民航运力,以满足民航业、旅客、货运业及其他社会人士的空运需求。
(三)鼓励就业交通津贴计划
政府于二○一一年十月推出「鼓励就业交通津贴计划」,以减轻低薪在职人士包括跨区工作的劳工往返工作地点的交通费负担,并且鼓励持续就业。政府亦特意提前完成「交津计划」的中期检讨,优化措施已由今年一月的津贴月份起生效,申请人可选择以个人或住户为基础(即利用俗称的「双轨制」)申请津贴,而入息及资产限额亦已同时放宽。这些措施增加了「交津计划」的灵活性和开放度,令更多基层劳工受惠,纾缓他们往返工作地点的交通费负担,从而鼓励他们入职或持续就业。
(四)检讨最低工资水平
我知道议员均非常关注最低工资水平。现时法定最低工资设定工资下限,是为了防止工资过低,并同时确保不会严重损害本港劳工市场的灵活性、经济发展和竞争力,以及不会对弱势工人的就业机会造成重大的负面影响。最低工资委员会在检讨法定最低工资水平时,已全面考虑及平衡各项因素,包括评估法定最低工资水平对中小企的影响。法定最低工资水平已于今年五月一日由每小时二十八元增加至三十元,政府会继续监察法定最低工资的运作情况,包括对中小企营商环境的影响。
(五)工时政策
我刚才亦留意到很多议员对工时政策有意见。就工时政策方面,政府会小心考虑本港整体的长远利益,在合理平衡雇主及雇员利益的前提下,循序渐进地改善雇员的权益和福利。有关工时政策的问题,行政长官在今年四月委任「标准工时委员会」,成员包括雇主、雇员、学者、社会人士和政府代表。委员会亦已于五月七日举行首次会议。我们相信成立委员会这个平台,有助推动社会就这个复杂的课题进行知情和深入的讨论,从而建立共识,厘定未来路向。
(六)人力资源供应
刚才也有多位议员发言时对人力、人才及培训方面表示关注。人力资源供应方面,要确保香港的经济能长远发展,足够及适合的人力资源是必须的。为此,政府定期编制香港劳动人口推算,提供本港长远人力供应资料,亦会不时进行人力资源推算,从宏观层面推算香港的中期人力资源供求情况。
相关的政策局及部门可以参考香港劳动人口推算结果和人力资源推算结果,以及辖下有关行业的其他数据,考虑是否需要就业内人力情况作进一步研究,以检视并制定适当措施,配合辖下有关行业的发展需要。商务及经济发展局正领导零售业人力发展专责小组检视该行业的人力资源情况。
(七)投放资源加强教育
刚才亦有不少议员提及我们应加强投放资源于教育方面。政府一直大量投资教育,以培育人才,促进社会流动,使香港能够持续发展。教育局表示,二○一三至一四年度教育方面的拨款总额为七百六十九亿元,其中经常开支达到六百三十亿元,占政府经常开支超过五分之一,是占政府整体开支最多的政策范畴。
(八)十五年免费教育
提供切实可行的十五年免费教育及更优质的幼稚园教育,是现届政府其中一项重点工作。教育局已经成立了专责委员会,负责检视免费幼稚园教育的有关事项,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委员会已经于四月二十四日召开首次会议,并即将成立工作小组,就指定范畴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并向委员会汇报研究结果。
(九)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
除了传统的学术课程外,我们提供职业教育和培训课程,为有志投身各行各业的青年,提供坚实的基础。
政府在二○○八年推出资历架构,为进修人士提供「四通八达」的学习阶梯及多元化的进阶路径,从而鼓励他们终身学习,以不断提升本港整体工作人口的质素。
(十)增加资助副学位和大学学位的名额
从二○一二/二○一三学年起,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教资会)第一年学士学位课程学额已经增加至一万五千个,高年级学士学位课程学额亦会分阶段倍增至每年八千个。计及自资专上界别的发展,我们预期在未来两年内,适龄人口组别中有超过三分之一的青年有机会修读学士学位课程,连同副学位学额,修读专上课程的青少年将近七成。
(十一)增加大学研究院课程所取录的本地学生人数
根据现行政策,教资会资助院校研究院修课课程可招收的非本地学生人数上限为这些课程的核准学额指标的百分之二十,包括最多百分之四的教资会资助学额和最多百分之十六的非教资会资助学额。非本地学生主要在核准限额以外收生取录,不会与本地学生构成直接竞争。
就修读研究院研究课程而言,教资会资助院校取录研究生的原则是以学业成绩和研究能力为基础,择优而取,并非考虑学生的来源地。
最后,我想简单说说黄国兴议员刚才问及「原授专利」方面的工作。引入「原授专利」是我们工作的大方向,在这方面我们会积极推动有关工作。
卢伟国议员亦问到我们有否计划再改组政府,成立科技局。我想简单地说,这方面的工作,我们极需要议员及议会的支持。
主席,我很高兴今日听到各位议员对政府如何支援中小企及维持有利营商的环境方面发表意见。各位议员在辩论中提出的个别具体建议,我们会转达有关的政策局考虑。我们会继续聆听各界的意见,并适时推出措施,以为业界提供适切的支援。
我谨此陈辞,多谢主席。
完
2013年5月23日(星期四)
香港时间20时0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