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是环境局局长黄锦星今日(六月六日)下午在台北考察期间,就废物管理及台北考察与传媒的答问全文:
记者:台湾有焚化厂,它的源头减量和源头分类是比较重要的步骤,在香港进行源头减量和垃圾分类的困难和挑战是甚么?在具体方面,如人口和大楼有何不同?
环境局局长:今次我们来台北主要是因为台北的气候、文化和城市化与香港接近,所以有借鉴的地方,当然每个地方有不同的挑战。我们刚推出了十年的「资源循环蓝图」,正正是以整全的方法,如何建立一个制度以减少废物和增加回收,以及有各方面的末端配合,包括转废为能和减少堆填区的压力。如何建立这个机制?我们这次来台北希望能借鉴相应的经验,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这个文化和机制,我们会持开放态度去考虑这个问题。
记者:市民的态度是不是关键?譬如你必须用垃圾袋收费的办法才能做到态度的改变?
环境局局长:在台湾和南韩,改变大家文化的关键是废物按量征费这个工具。现在香港透过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与市民讨论如何落实细节,因为这似乎是改变任何城市废物管理或市民对垃圾的观感的分水岭。我们希望建立一个适合香港独特环境的按量征费计划,从而改变香港人的习惯和做法。
记者:希望最快甚么时候可以实施?
环境局局长:这项公众参与的过程会在今年暑假进行,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将与市民讨论,它们的报告会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交给环境局,我们尽快审视意见后,希望在下年开始向立法会报告。
记者:是不是未有确实的时间表?
环境局局长:这是改变香港废物管理文化很关键的因素,所以这次有相关委员会的委员来台北考察。根据蓝图,若各方面得到支持和顺利,我们认为在二○一六年左右如果能够落实,能够帮助香港建立更环保的文化。
记者:在香港,当局现时想扩建堆填区,但有很多反对的声音,尤其是将军澳那边,局长你会如何减低他们的疑虑或说服他们?
环境局局长:一些废物管理设施,不论在香港还是其他地方,地区附近的居民也会关注有关影响。在外地来说,例如台北,也会与地区沟通、了解地区的关注,甚至一些补偿方案,但那些补偿方案主要是与焚化炉的设施较为相关。在香港,我们主要理解是在新界东南堆填区,将军澳那边比较接近民居,所以今次我们主要希望对应他们的关注,特别是气味的关注,所以(扩建建议)只会将建筑废物放在那里,可以直接对应、减低任何臭味的影响。三个堆填区的做法对香港最有好处,它们分布在不同的三个角落,平均分布香港垃圾的压力。
记者:请问兴建垃圾焚化厂在台湾有反对,在香港更有反对,但台湾的做法是回馈当地区域的居民,譬如兴建公园、每日回馈四十万新台币给地区。香港会否有这类想法希望能减低居民的抗争,以便兴建焚化炉?
环境局局长:我们有两方面看,一方面是这些设施对周边的环境、健康各方面有一个直接的回应,这是第一点。第二点是如何能够平衡社区的做法,譬如堆填区其实用完后复修改为市政的设施,如公园也是一个补偿的方法;又例如香港稍后有一个污泥焚化设施会在屯门完成,该设施也有一些补偿的概念,该处会有水疗的设施、一个spa(水疗)让当区的市民可以免费享用,这些理念在香港在开始起步的阶段,不论是堆填区或焚化设施。市民可讨论多些适合香港的机制,平衡这些设施和社区需要两方面。
记者:会否考虑回馈金?
环境局局长:在台北、南韩,他们有一个做法,如这些设施和民居,譬如有三百米距离,他们有一些在用电或类似的能源设施方面有一个减免。这是否适合香港的环境,我想政府可以尝试有一个新思维,看看大家、社会如何讨论这问题。
完
2013年6月6日(星期四)
香港时间18时4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