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是今日(六月二十六日)在立法会会议上何俊贤议员的提问和食物及生局局长高永文的书面答覆:
问题:
根据政府的数据,香港农地的整体面积在过去16年持续减少,而荒废及休耕的农地近年一直占整体农地约七成。另一方面,二○一三年的《施政报告》并无提出协助农业发展的新政策。有市民向本人反映,现时有部分青年人希望投身农业,而一些因土地发展而被政府收地的农民则希望重投农业,但未能觅得合适的农地。他们又指出,虽然现时渔农自然护理署(渔护署)负责管理的三个贷款基金并滚存4,500万元,而蔬菜统营处管理的农业发展基金亦有约2亿元的可动用资金,但有关基金未能协助提升香港的农业发展。就本港的农业发展,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过去五年,每年政府因为各项发展计划而收回的农地的面积为何,当中在收地时为常耕农地和已荒废的农地的面积分别为何,以及因收地受影响的农民的数字为何(请按附表列出);政府有何措施帮助该等受影响的农民;
(二)过去三年,政府有否将一些土地规划为农地,以推动农业的发展;如有,有关的新增农地的面积为何;如否,原因为何;
(三)政府有否考虑如何善用现时的荒废及休耕农地、堆填区、闲置土地及离岛沿岸土地(例如设立农业研究中心,以鼓励创新的农业发展),以及进一步建立本地农产品的安全可靠的品牌信誉;如会,详情为何;如否,原因为何;
(四)政府会否参考香港邻近地区(例如台湾)结合「生态、生活、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推出措施以发展有机耕种及绿色休闲农业结合的生态农庄;如会,详情为何;如否,原因为何;
(五)政府会否考虑优化现有农业相关的贷款和发展基金,或成立农业持续发展基金,以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如会,详情为何;如否,原因为何;及
(六)政府有否制订政策协助新的农业技术应用在香港的农业上,并鼓励新的农业行业的发展;如有,详情为何;如否,原因为何,以及会否制订相关的政策?
答覆:
主席:
政府现行的农业发展政策,是透过提供基础建设、技术支援和低息贷款,并同时充分利用蔬菜统营处设立的农业发展基金,以协助本地农业发展,提高业界的生产力及营利能力,发展现代化、注重环保及保育大自然资源和农业生态的农业技术,生产优质、安全、高值的产品,协助业界迈向可持续发展。
在这政策下,渔农自然护理署(渔护署)积极推动和支援农民发展有机耕作,并设立了「有机耕作支援服务」,为有意把传统耕作转为有机耕作的农民提供建议和技术支援,并联同蔬菜统营处和新界蔬菜产销合作社有限责任联合总社(或简称菜联社)推广本地有机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截至二○一三年五月底,参与「有机耕作支援服务」的菜场共有217个,每天生产大约5公吨有机农产品供应市场。目前,销售经蔬菜统营处批销的有机蔬菜零售点超过37个。渔护署亦支持香港有机资源中心推广有机耕作的公众认知和有机产品认证。
渔护署也不断为农民举办各样的技术讲座及田间示范,介绍改良品种的农产品及新的种植技术。近年开发的优质品种包括红肉网纹瓜、无籽西瓜、黄肉小西瓜、牛角青椒、圆紫茄子、马铃薯和有机草莓等。
政府亦积极协助业界建立优质品牌。现时,全港共有265个菜场参加了「信誉农场计划」。该计划旨在推广优良园艺操作及环保作物生产方法;鼓励农友采用综合病虫害管理技术,正确安全使用农药;执行定期农场测检,为市场稳定供应安全及优质的蔬菜。渔护署亦协助业界设立假日农墟及举办大型嘉年华活动,例如每年一度的「本地渔农美食迎春嘉年华」,每年皆吸引过百本地渔农户参加及逾十万市民参观,有助加深市民对本地渔农产品的认识、推广本地品牌。
此外,蔬菜统营处自一九八八/八九年从其营运盈余拨款成立一个农业发展基金,以支援渔护署和业界推展多个农业发展项目,其中包括上述的计划和活动,以及最新引进及推广全环控蔬菜水耕生产技术等。在二○○八至二○一二年期间,该基金合共拨出款项约一亿四千万元。现时该基金可动用的资金约为一亿七千万元。
与此同时,渔护署负责管理三个贷款基金(包括嘉道理农业辅助贷款基金、约瑟信托基金和蔬菜统营处贷款基金),为农民提供发展及经营资本。三个基金目前滚存总值达四千七百多万元。基金的特点是申请手续简单、低息、免抵押借款可达十三万元及灵活设定还款期。在二○○八至二○一二年期间,三个基金共向411位农户贷款四千二百多万元。
政府会继续上述的工作,支援本地农业的持续发展。
现就问题的各部分回覆如下:
(一)根据地政总署的资料,过去五年,政府因应各项公共发展项目及计划而收回的新界私人农地(即为在土地注册处登记文件显示为农地类别的私人土地)面积共约107公顷,按年分别约为56公顷(二○○八年)、2公顷(二○○九年)、29公顷(二○一○年)、7公顷(二○一一年)及13公顷(二○一二年)。地政总署没有关于就此所收回的农地其耕作情况的资料。
因当局清理政府土地或收地作公共用途而受影响的新界真正农户(由渔护署协助评估),如合资格申请公共房屋,却选择在另一地点继续务农并放弃其轮侯公共房屋的优先次序,可获发农业迁置津贴。除此之外,受影响而合资格的农户,可根据现行政策申领其他专为真正农户而提供的特惠津贴,包括青苗补偿、从事耕种人士的骚扰津贴、养猪人士和饲养家禽人士的津贴、符合规定的私人土地农场构筑物补偿津贴,和农场杂项永久改善设施补偿津贴。过去五年,地政总署共向3 101名农户发放上述的特惠津贴,按年分别为1 280名(二○○八年)、604名(二○○九年)、593名(二○一○年)、235名(二○一一年)及389名(二○一二年)。
(二)规划署在制订法定图则(包括分区计划大纲图及发展审批地区图)时,会参考相关政府部门包括渔护署的意见,将适合作农耕用途的土地划作「农业」用途地带。在二○一○年,新界共有3 050公顷土地被划作「农业」用途地带,而过去三年被划作「农业」用途地带的土地已由3 050公顷增至3 278公顷。新增的「农业」用途地带主要位于五份与边境禁区相关的法定图则内。要留意的是,仍有私人农地处于法定图则范围之外和郊野公园内,同时位于其他用途地带例如「乡村式发展」、「绿化地带」、「自然保育区」等,农业亦属经常准许的用途。因此上述数字只代表位于法定图则内的「农业」用途地带面积,而并不代表全港所有可以耕作的农地面积。
(三)现时被划作「农业」用途的土地共有3 278公顷,其中近七成的业权属私人拥有,土地是否用于农业生产,取决于土地业权人的决定。对有意投身农业生产的人士(包括上文第(一)段所述因受收地影响而选择在另一地点继续务农的农友),政府会透过提供基础建设、技术支援和低息贷款,支援他们和本地农业的持续发展。详细的工作请参阅上文第一至六段。此外,为协助有意参与或重新参与农耕的农友,渔护署担当一个协调的角色,如得悉有土地拥有人有意出租耕地,会协助相关人士接触,让农友和土地拥有人透过磋商,自行达成租用协议。是否租出土地以作农业生产,最终由土地拥有人决定。在过去五年(二○○八至二○一二年),渔护署合共协助了74位农友觅地复耕,复耕农地的面积合共约14公顷。
(四)近年,不少农场为了配合市民追求健康生活的趋势,逐渐开放给公众参观和游览,从以往单纯从事农业生产发展为集生产、休憩及教育于一身的休闲农场。为配合这方面的发展,渔护署自二○一○年起每年透过编制及派发《香港休闲农场指南》,提供了120个休闲农场的资料,以积极推广休闲农业,并推出休闲农场搜寻网页(fedvmcs.org/farm_index.php),方便市民前往各具特色的休闲农场参观,发挥农业的多元性,使本地农业得以持续发展。
(五)如上文第五段所述,为协助本地农业发展,渔护署充分利用蔬菜统营处自一九八八/八九年起成立的农业发展基金,以支援渔护署和业界推展多个农业发展项目,其中包括「信誉农场计划」;每年一度的「本地渔农美食迎春嘉年华」;以及最新引进及推广的全环控蔬菜水耕生产技术等。渔护署会继续善用有关的基金资源,与业界共同合作,进一步推广本地农业的发展。
渔护署负责管理三个贷款基金(包括嘉道理农业辅助贷款基金、约瑟信托基金和蔬菜统营处贷款基金),为农民提供发展及经营资本。渔护署会不时检视业界对资金的需求,以期令基金能更切合受助人的需要。
(六)香港是高度都市化的城市,土地资源有限。根据上文第一段所述的政策,在发展新的农业技术时,渔护署会积极研究引进一些能更有效率地使用土地资源的方法,例如于今年三月正式开幕的「全环控水耕研发中心」,渔护署联同蔬菜统营处,从海外试行引进「全环控水耕」方法,利用先进精密的环控技术,在室内维持蔬菜生长所需的最佳条件,以崭新的水耕方法来生产无污染的即食沙律菜苗。全环控水耕操作的选址极具弹性,可利用空置的厂单位作为生产场地,以促进善用过剩厂资源及减轻对农地的需求。另「全环控水耕」因可作直立多层生产,所以若以相同产量来说,这生产方法所需的土地面积会较传统耕作细小很多,正适合应用于像香港般缺乏土地而又高度城市化的地方。
完
2013年6月26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3时5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