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英文版 寄给朋友 政府新闻网
立法会二题:教育政策
**********

  以下是今日(七月十日)在立法会会议上林大辉议员的提问及教育局局长吴克俭的答覆:

问题:

  行政长官在二○一三年的《施政报告》中表示:「教育政策应进入巩固期,不作重大的政策改变,让持份者休养生息。未来的施政重点,是按既有政策优化相关措施,确保教育质素」。然而,有不少教育界人士向本人指出,教育界正面对不少存在已久的挑战和问题,包括中学生人口下降、受资助的大专学额不足、直资学校聘请老师遇到困难等,但政府的既有政策却未能解决这些存在已久的问题。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会否制订具体的政策和时间表,解决受资助的大专学额不足的问题;如会,详情为何;如否,原因为何;

(二)会否成立专责委员会,检讨中学和小学的班级与教师比例;如会,详情为何;如否,原因为何;及

(三)会否成立专责委员会,检讨直资学校的功能和角色;如会,详情为何;如否,原因为何?

答覆:

主席:

  教育局一直透过不同的平台和渠道与业界和持份者商讨教育议题,亦会适时按优次透过调整政策、增拨资源等措施,优化教育政策和教育质素。

  我现在逐一回应问题的三个部分:

(一)政府的政策是透过推动公帑资助与自资专上界别相辅相成的发展,为中学毕业生提供优质、多元、灵活和多阶进出的升学途径。由今个学年起,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教资会)第一年学士学位课程学额已增至每年15 000个。另外,我们更逐步增加教资会资助高年级学额至每年8 000个,即每年4 000个收生学额,提供更多升学机会给优秀的副学位毕业生。

  与此同时,政府透过一篮子的支援措施,质量并重地推动自资专上教育的发展。经本地评审的全日制自资学士学位课程学额今年已增至约7 700个。同年,自资的高年级学士学位课程学额亦由二○一○/一一学年约3 000个倍增至每年6 500个。

  通过上述措施,香港的学士学位课程入读率已由一九八五/八六学年的5%、一九九五/九六学年的18%、二○○五/○六学年的22%,增加至现在超过30%。预期在未来两年内,适龄人口组别中有超过三分之一的青年有机会修读学士学位课程。如连同副学位学额,修读专上课程的青少年更将近七成,为香港未来发展提供优秀人才。展望未来,随适龄人口持续下降,升读专上课程的学生比例更会持续上升。

(二)正如我在本年六月于立法会教育事务委员会的会议上向议员解释,教育局除按班师比例向公营学校提供常额编制的正规教师外,还透过多项特定计划向学校提供额外的正规教师。此外,我们亦向学校提供不同的经常性现金津贴,以及不同的针对性措施,让学校灵活聘请额外的教学及辅助人员。

  我希望强调,学校可运用的教学人手资源不只局限于以班师比例计算的人手。我们从未间断过用不同的方法促进学校持续发展,稳定教师团队和保持教育质素。这些措施实质地降低了学生与教师比率。公营中、小学的整体学生与教师比率分别由二○○五/○六学年的18.0:1及18.4:1降至二○一二/一三学年的14.5:1及14.4:1。此外,在二○一二至一三财政年度,资助中、小学的学生单位成本较二○○八至○九分别增加了25%及47%,反映政府对中、小学教育的承担。

  现阶段,我们并没有计划成立专责委员会,检讨中、小学的班师比例。不过,我们乐意与业界,以及在教育统筹委员会和立法会教育事务委员会,继续讨论有关事宜。我们亦期望与业界共同制定有效的策略和机制,以优化学校的财务管理,使学校可更有效地发挥政府给予的资源运用弹性,善用每年的拨款支援教师。

(三)教育局在二○一一年二月成立了直接资助计划工作小组,以跟进审计署及立法会政府账目委员会于二○一○年就直资计划所作出的建议。工作小组于二○一一年十二月提交报告,报告不单检视直资学校的管治及行政,还同时仔细审视直资计划政策的源起、基本原则及直资学校的特色。工作小组认为直资计划的政策目标应维持不变,即让家长有更多的学校类别可供选择,以及推动本港教育制度多元发展。工作小组就管治及行政方面提出涵盖多个范畴的改善措施,当中包括加强学费减免及奖学金计划的透明度和改善审批准则,以充分照顾不同背景的学生。

  我们认为现阶段并不需要再成立专责委员会检讨直资学校的功能和角色。我们应给予直资学校一个合理的时间提升运作,包括改善学费减免及奖学金计划,以防止直资学校变成一个不利于阶层流动的封闭系统。



2013年7月10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4时01分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