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是行政长官梁振英今日(九月十一日)出席「行政长官午餐讲座:长远房屋策略」的致辞全文:
多谢PC(刘炳章主席)、各位嘉宾、各位同事、各位香港市民:
房屋问题是香港面对最严重而又最迫切的问题。房屋问题体现在楼价高、租金高,与二○○八年底的低位相比,二○一三年七月的整体楼价已上升134%。即五年来,100元的楼价,上升至234元。公屋轮候册越来越长,二○一三年六月三十日,公屋轮候册上大概有118 700名一般申请者,即家庭及长者申请者,以及115 600名年龄为60岁以下的配额及计分制非长者一人申请者。部分基层市民住得越来越挤逼,房越来越多;根据一项由长远房屋策略督导委员会委托进行的调查,达66 900个。房屋问题也衍生出社会分化和阶层矛盾恶化问题,很多青年人由于楼价和租金飙升而要押后结婚或生育计划。
本届政府认真看待所有问题,实事求是,迎难而上,不讳疾,不忌医。开发土地,兴建房屋需要时间,因此本届政府在去年上任后,即将房屋问题列为优先和重点处理的问题。
房屋问题十分复杂,影响面十分大,同时涉及社会不同阶层和不同行业的利益,因此我们必须从整体和长远的利益角度,集思广益,认清优次。
上次制定长远房屋策略是大概十五年前,十五年来香港人的住屋状况出现重大变化,房屋问题也有重大转折,因此我在政纲中提出要制定长远房屋策略,并主张为此成立谘询委员会,就长远房屋策略向政府和全社会提供意见。上任后两个月,我宣布成立「长远房屋策略督导委员会」,而委员会亦于一星期前发表题为《凝聚共识、建设家园》的谘询文件。
长策的目标是为香港每一个家庭提供适切而又可负担的居所──即是向基层市民提供公屋;向中下阶层和年青首次置业者,提供购买居屋或其他资助房屋的机会;同时稳定私人楼市,优先照顾港人的住屋需要。我们坚信市民置业安居有利于社会稳定和谐。
社会上对房屋问题的现象和成因在过去一年有比较深入和广泛的讨论,一些基本事实值得我们再次确认:
第一,楼价和租金上升太快。这(投影片)是差饷物业估价署二○○二年至二○一二年11年的整体私人住宅售价指数的变化,由二○○二年的50多点,上升至二○一二年超过200点。这(投影片)是差饷物业估价署整体私人租金指数在二○○二年至二○一二年11年的变化。
值得我们确认的第二个基本事实,是建屋量不足。这(投影片)是二○○二年至二○一二年整体私人住宅的空置率。
最后一个值得我们确认的现象是人口增加率低。过去二十年(应为十年),平均每年增加人口是0.58%。二○○五至二○一○年,根据联合国统计,香港的人口增长率在全球230个国家和地区中排130。我们的人口增加率包括香港人口的自然增加,以及由于移民进出的增加。我们的整体人口增加率在二○○五至二○一○年根据联合国的统计,我们的增长率在230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130。这张图(投影片)红色的线是香港在二○○二年至二○一二年期间香港的人口增长率,蓝色线是新加坡的人口增长率。
这些简单的数字说明,问题的关键在于建屋量不足,解决办法并不在于压低空置量,因为空置量已经处于极低的水平;更不在于限制人口增加,因为香港的人口增长率已经处于一个相当低的水平。根本的办法在于尽量加大加快建屋量。
只要我们有足够的公屋产量,我们就不必区分不同年龄组别申请人的上楼政策,我们也不必考虑应否为房发牌,更不必担心工厂大厦房居民的安全和生问题。这个前提是只要我们有足够的公屋产量。
只要我们有足够的私人住宅产量,我们就不必遏抑外来需求,也不必遏抑投资或投机性的需求,更不必担心泡沫爆破造成的金融风险。但这些前提亦是我们要有足够的私人住宅产量。
只要我们有足够的总产量,我们也不必顾虑公私营房屋的6:4比例,是否能够满足市民对公营和私人房屋的需要。
因此,我赞同长远房屋策略督导委员会的建议,即「加强政府角色,采取『供应主导』策略,以长远和根本地解决供求失衡问题。」
政府有决心处理好房屋问题。新政府上任一年,已推出多项供求兼顾的政策措施。在私人住宅方面,根据二○一三年七月底,即大概两个月前的数字,在未来三至四年,政府预计一手私人住宅物业市场的供应约为71 000个单位,是五年来的新高。
另一方面是增加公屋供应和加快公屋的建屋进度。首先,房委会已加快两个公屋项目共约3 400单位的建筑进度,由原来的二○一七/一八年提前至二○一六/一七年完成,使得在二○一二/一三至二○一六/一七年度的五年期内的公屋总供应增加至大概79 000个单位,较我在二○一三年《施政报告》中承诺的75 000个为多。房委会又会在二○一七/一八至二○二一/二二年度的五年期内至少兴建10万个公屋单位。
房委会现正与相关政府部门商讨,在规划和基建设施许可及不影响环境质素的情况下,透过放宽公营房屋的地积比率及高度限制,增加公营房屋供应,以充分发挥土地的发展潜力。
政府内部会进一步加强协调,并争取当地区议会及地区人士的支持,物色适合发展公屋的土地。房委会会考虑所有合适的地盘,无论地盘面积大小,都会本「地尽其用」的宗旨,在最具成本效益及可持续的原则下兴建公屋。
除新建公屋项目外,我们亦十分重视重建高楼龄公屋的潜力。房委会会按照现行的「重建高楼龄公共租住屋的优化政策」,在考虑重建旧公共屋时,继续根据「全面结构勘察计划」的结果,考虑结构安全、修葺方案的经济效益、重建后的发展潜力和是否有合适及足够的迁置资源,以兼顾楼宇的可持续使用和重建潜力,务求善用宝贵的土地资源,增加公屋建屋量。
策略上,我们要重建房屋梯阶,重视公营房屋,即公屋和居屋的作用,促进社会向上流动。长策建议新增供应以「公营房屋占多」,以6:4作为公营和私营房屋之间的比例,而且有必要较大幅增加居屋供应,多于政府既有承诺的数量。我们充分认识房屋政策必须灵活应变,必须因时制宜,避免因为政策滞后,造成供求失衡。
我们亦要确保善用公屋资源。大家都同意公屋是宝贵的社会资源,涉及大量的资助。为确保市民合理运用这些珍贵资源,房委会有不同措施,包括「富户政策」、打击滥用和实施「宽敞户政策」,以确保有限的公共房屋资源能合理地分配给有需要的家庭。透过房屋署的努力及根据经验,每年平均约有7 000多个「净回收」的单位,可供编配予有需要的家庭。
为回应中低收入家庭的置居诉求,兴建居屋已是本届政府房屋政策的恒常政策。政府亦已订下目标,由二○一六/一七年起四年内总共提供约17 000个新建居屋单位。首批约2 100个单位将于明年底,即大概一年多一点的时间后预售。
房委会已推出临时计划,在新居屋单位于二○一六/一七年度落成之前,容许拥有白表资格的人士购买未缴付补价的居屋单位,以协助在这过渡时期满足中低收入人士的置业需要。这计划推出初期,二手居屋叫价上升,引起舆论质疑,近日叫价已明显回落。这个计划的目标,是为居屋业主增加流通,为中下阶层上车一族增加选择。
这个计划每年提供5 000个名额。房委会已在五月发出批准信给首批2 500个成功申请人,余下的2 500个成功申请人将会于十二月底,即大概三个月后获发批准信。截至八月底,房委会及房协共收到698份「提名信」申请书作为购买单位之用。
另外,房委会已于三月底推出发售余下的832个剩余居屋单位,并接获14 198份申请,全部单位已于5日前售罄。
我在这里想向大家讲讲需求管理措施。在供不应求、利率超低和流动资金泛滥的情况下,我们需要应对和继续防范市场非理性的亢奋情绪,更要遏止因为楼价上升而引发的投机性需求。如果本届政府在过去一年没有及时推出需求管理措施,今天的楼价会更严重偏离经济基调和市民的承受能力,当利率或其他外围因素有变,买楼的市民和香港社会将会为楼价大幅下跌付出沉重的代价。
房屋是民生必需品,并非一般商品。同时,房屋和其他商品比较有一点不相同,就是它没有替代品。房屋的生产周期亦较长,而且不能通过从外地入口满足本地或外来的需求。因此海外社会都有以法例或政策手段,制约或禁止外地买家购买本地房地产。近年,香港的房地产,包括住宅单位,吸引不少海外买家,尤其是中国内地资金甚为充裕的买家。在供应不足的情况下,外地需求催谷楼价进一步上升。
本届政府的施政理念是在容易出现短缺的问题上,采取「港人优先」的政策,产科服务如此,奶粉如此,房屋亦理应如此。因此,政府经详细评估后,于去年十月推出需求管理措施,即加强额外印花税及引入买家印花税,进一步遏抑投机活动,增加交易成本,冷却楼市,以优先照顾香港永久性居民置业安居的需要。
今年二月,政府宣布新一轮的需求管理措施,增加住宅物业和非住宅物业交易的从价印花税税率,以及提前征收非住宅物业交易从价印花税的时间。
自从额外印花税及买家印花税推出后,投机活动、非本地个人及非本地公司购买住宅物业的情况均显著减少,并处于极低水平。但今年三月至七月间,整体楼价仍然上升,虽然较今年首两个月平均每月上升2.7%的升幅为低,但每月的平均升幅仍然有0.4%。
利率偏低和资金泛滥的环境仍然持续,外围环境仍然不稳,加上住宅单位的短期供求依然偏紧,楼市的泡沫风险依然不容忽视。
我们留意到有地产界人士要求「减辣」,例如豁免由香港永久性居民拥有的公司缴交买家印花税,以及豁免向非住宅物业征收双倍印花税等。政府经仔细研究后,认为任何形式的豁免或退税,均会削弱有关措施冷却楼市及减低楼市泡沫风险的效力,进而影响到宏观经济及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政府完全理解,以上为了稳定楼市和金融体系的政策,会对部分人士,尤其是与楼宇买卖有关的业界人士的业务造成影响,不过,需求管理措施符合整体社会的最大和长远利益。事实上,有关的需求管理措施已经有效应对物业市场的非理性亢奋,改变了社会认为楼价只升不跌的非理性预期,并且减轻了香港金融体系承受的风险。政府在落实有关措施的相关条例草案中,已加入条文,建议以「先订立、后审议」的附属法例形式调整有关税率,以确保可以灵活参照市况,及时调整税率至合适水平,必要时可调整至零税率。政府会继续密切监察楼市,确保楼市健康平稳发展,并会继续与立法会紧密合作,务求尽快完成立法程序。
各位,解决房屋问题,不只是政府或个别行业的事,而是整个香港社会的大事。房屋问题不解决,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不可能解决好;楼市泡沫化,爆破的后果波及各行各业,地产和金融界更是首当其冲。我和特区政府期望与各地区和各界人士共同努力,希望地区的居民、区议会、城市规划委员会、房屋委员会、地产界,都能够齐心一致,为大局想,从长远眼。
长策谘询文件列出22个问题,我和政府十分期待聆听和认真考虑大家的意见。
多谢大家。
完
2013年9月11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7时3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