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稿代房屋委员会发出:
以下是房屋委员会主席张炳良教授今日(九月二十六日)在香港公营房屋发展60周年公开展览开展礼上的致辞全文:
各位嘉宾、各位同事、特别是一些前任的房委会委员、还有前任的房委会主席廖本怀先生、以及何佩然教授,她是今次展览的重要策划者:
很多谢大家出席今天香港公营房屋发展60周年,我们称之为「话说公屋」的展览。今日是一个开展礼,展览会为期一个很长的时间,让市民可以参观当中的展品。
今日难得机会是一些过去在公营房屋发展比较初期见证当时发展的重要人物,包括以前一些的房委会主席和委员也能够参加。
公营房屋发展是香港的成功故事之一。早期的房屋计划,只是给有紧急需要的人一个栖身之所。时至今日,我们的公营房屋是以一个合适或是说可负担的租金或售价,为很多香港家庭提供具备现代化设施和有社区设施配套的舒适居所。
香港的公营房屋发展历史可追溯至开埠初期,何教授和我们做的研究发掘了很多新的材料,但我们一般人把香港公营房屋计划的起源定于一九五三年的圣诞日或圣诞夜,因为当时发生一场很大的火灾。其实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香港人口急速上升,不少人住在山边临时搭建的寮屋,居住环境恶劣。那场一九五三年的圣诞大火令五万居民失去家园,当时的政府很迅速地建设一些徙置大厦、徙置屋。一九五四年,第一批合共八幢的徙置大厦在石硖尾落成,所以石硖尾可以说是香港公营房屋的起源地。这些徙置大厦用来安置火灾灾民和寮屋居民,陆续亦有很多新的徙置大厦,但当然条件与今天的公屋不能相比。到今日,我们的公营房屋可以说是世界上同类计划中最具高瞻远瞩的,当然,水准可以不断提高,我们相比很多其他地方,受到其他国家地区很多人用香港作为典范、借鉴。
过去六十年,香港的公营房屋政策不断蜕变,但其致力为社会提供可负担、安全而舒适的居所,以满足低收入家庭住屋需要的宗旨,则一直维持不变。现时,香港大约有半数市民居住在公共租住房屋(简称公屋)或各类型的资助自置居所单位,特别是「居者有其屋计划」的单位,当中包括超过二百万人,即约全港三分之一的人口居于香港房屋委员会供应的大约730 000个公屋单位,而另外超过一百万人居于政府资助的自置居所。
这个发展当然尚未足够,因为看见最新情况,住屋问题仍然困扰社会。由二○一二/一三至二○一六/一七年度,房委会将继续推出79 000个全新公屋单位,以满足社会的房屋需求。此外,我们亦已预留土地,于其后二○一八年起的五年期内,兴建至少100 000个出租公屋单位。
至于居屋方面,二○一一年底政府宣布恢复居屋计划,以协助中低收入的市民自置居所。本届政府亦确定居屋成为房屋政策的恒常部分,我们会首先于二○一六/一七年度起计的四年内,兴建17 000个新的居屋单位,并于其后每年平均兴建大约5 000个居屋单位,这是政府已经承诺的建屋目标。
当然,我们说房屋计划不单是说提供砖头,即不仅是供应住宅单位,更为市民建立家园。所以整体周遭环境配套均十分重要,过去数十年来,房委会所经营、管理的公营房屋一直与时并进,并于设计和屋管理方面取得很大进展。
早期的徙置大厦楼高六至七层,没有升降机,居民只能共用每一层中间的厕所、浴室和水龙头,到了上世纪70年代,厨房和浴室已成为每一个公屋单位的标准设计的一部分,大厦亦已安装升降机。到80年代,一般公屋大厦楼高35层,采用多房设计,供租户间隔单位。
目前,所有公共屋均采用因地制宜的大厦设计,务求尽量发挥个别地盘的发展潜力。屋亦融入环保因素和加设无障碍通道设施,以照顾不同年龄和伤健租户的需要。多年来,我们的公营房屋凭以人为本的设计和创新科技,以及专业管理服务,为房委会赢得多个奖项和嘉许,肯定了房委会持之以恒、致力为租户提供舒适与健康生活环境所付出的努力。例如,我们「彩云道公共房屋计划」赢得香港项目管理学会在二○一三年所颁发的项目管理建造/工程组别大奖,而房委会辖下的公共屋,亦在这一年全数取得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此外,所有屋都设有屋管理谘询委员会(简称EMAC),加强居民参与屋管理、监察屋外判服务表现,以及建设社区归属感的各项活动。
香港不少市民过去六十年一直受惠于公营房屋计划,而公屋亦为本地社会和经济发展奠下稳固的基础,改善了以百万计的家庭的生活环境,帮助市民在社会向上流动,同时促进新市镇发展,令香港不断成长。公营房屋已成为香港过去成功故事的一部分,是香港市民引以自豪的集体成就。我相信在今天社会里各行各业的精英不少出身公屋,可以说公屋孕育了我们新一代很多个成功故事。
今次这个展览介绍六十年来香港公营房屋的演进和发展,展示历史照片、展品和模型,让公众了解公营房屋计划的规模,体会到公营房屋的重要和价值。
大家都知道,长远房屋策略谘询文件在三星期前已公布,当中勾划出为香港每个家庭提供适切而可负担居所的愿景、概述现时面对的房屋问题,并提出多管齐下,解决问题的策略方向和一些建议方法,供公众讨论。当中强调公营房屋在未来房屋蓝图中应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我在此藉这个机会,呼吁市民踊跃提供意见,参与讨论,为我们如何策划下一阶段香港房屋发展凝聚共识,携手为下一代建设更好的将来,延续「万民乐安居」的成功故事。
最后而亦是最重要的,我要感谢几个合作伙伴,因为他们的鼎力支持和参与,令到今日这个「话说公屋」的展览可以实现。我要特别感谢古物古迹办事处协办这个展览,借出这座漂亮的场馆举行为期六个月的展览。另外,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何佩然教授和她的团队倾力相助,我知道何教授做了很多香港本地历史的研究,包括口述历史,希望「话说公屋」亦可以丰富香港集体回忆、集体历史的成分,令到展览资料方面更加丰富,非常多谢。
在此祝愿这次展览顺利进行,亦希望见到多些市民来参观。多谢大家。
完
2013年9月26日(星期四)
香港时间18时2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