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是今日(十月十六日)在立法会会议上郭伟强议员的提问及教育局局长吴克俭的答覆:
问题:
本人早前收到一批参加最后一届香港高级程度会考(高考)的自修生的求助。他们表示考获的高考成绩符合本地学士学位课程的基本入学要求(入读大学资格),但由于他们持有香港中学文凭试以外的成绩,根据当局的规定,他们只能透过非大学联合招生办法(非联招)报读大学,加上高考放榜的日期过迟,不少大学在收到该等自修生以高考成绩提交的入学申请时,已没有剩余学额或已完成收生程序,他们部分人至今仍未获大学录取。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是否知悉,在最后一届高考考获入读大学资格的72位考生当中,有多少位现时已获大学录取,并按院校列出分项人数;当局对该72位考生有否提供特别协助(例如协助他们争取面试的机会);如有,详情为何;如否,原因为何;
(二)鉴于有报道指出,某些大学处理高考重考生的非联招入学申请时,因高考仍未放榜,所以并没有考虑他们的高考成绩,当局会否要求各院校覆检该批考生的申请;及
(三)鉴于有考生指出,部分考生在最后一届高考考获优异成绩但未获大学录取,原因可能是大学已没有剩余的学额,当局会否向大学了解情况,并确保有关的学系获得额外资源,提供学额以录取该等考生?
答覆:
主席:
(一)香港考试及评核局(考评局)于二○一三年为自修生举行最后一届香港高级程度会考(高考),共有5 300多名自修生报考。他们同样拥有多元升学出路,包括按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教资会)资助院校订定的时间表,透过非联招途径申请入学。
根据教资会资助院校提供的资料,八所院校今年均有录取应届高考生入读教资会资助第一年学士学位课程,合共319人,其中62人纯粹以应届或合并多届的高考成绩获得录取,而其余257人则以高考成绩及副学位一年级等其他学历而获录取。如单以应届成绩计算,有72名考生符合本地学位课程基本入学要求。
一直以来,在公平和择优而取的原则下,每所院校皆自行制订收生政策。院校所考虑的,并非申请人是否通过联招或非联招途径递交申请,也不是他们所持学历的放榜日期先后,而是他们是否较其他人值得录取。主要考虑因素包括申请人的公开试成绩、成绩与报读学系的相关程度,以及是经一次还是多次公开试考获有关成绩。此外,院校亦会从面试表现及学术以外成就等其他方面评核申请者。只要院校的收生标准和程序是公平和择优而取,教育局实不宜干预院校的收生条件,更不应为个别申请人提供特别协助,否则会对其他申请人不公平。
(二)及(三)二○一三年香港高考的时间表及放榜日期由考评局「公开考试委员会」议决通过,委员会成员包括中学及专上院校的代表,有关日期更早已于二○一二年五月中公布。而高考生须透过非联招途径提交入学申请的安排亦早于二○一二年公布。所有教资会资助院校一直以来均有完善机制,透过非联招途径招收持有不同学历及不同放榜时间的考生,院校亦向教育局确认二○一三年的收生程序并无出现不公平情况。院校于二○一二年九月至二○一三年第一季接受非联招途径入学申请,同时订明申请人可在应届公开试放榜后补交成绩单(例如香港高考在七月三十日放榜、英国普通教育高级程度证书(GCE A-Level)考试则在八月十五日放榜),院校在八月底前公布收生结果。从今年有319名应届高考生获得录取的事实可见,高考放榜时间并没有影响考生在公平、合理的待遇下竞争学士学位。我们了解小部分学生或因迟报或没有按各院校的非联招程序补交成绩单而产生疑问。就此,教育局已与院校沟通,并鼓励申请人与院校联络和提供相关联络方法。教育局亦于八月二十二日发表公开文章,以厘清有关院校收生安排的疑问。
我要强调,所有院校在厘订收生要求方面高度自主,而不同学科每年的收生成绩会因该年的竞争情况而有异,过往的收生成绩只能作为参考。
总括而言,政府致力为青少年提供灵活、多元及多阶进出的升学机会。第一年学士学位课程方面,除15 000多个公帑资助学额外,亦有超过7 000个全日制经本地评审自资课程学额。副学位课程方面,除9 800个公帑资助学额外,亦约有30 000个全日制经本地评审自资课程学额。教资会资助院校高年级收生学额亦会逐步倍增至每年4 000个,为优秀的副学位毕业生提供更多机会,升读学士学位课程的最后两年。
完
2013年10月16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5时4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