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是今日(十月三十日)在立法会会议上张国柱议员的提问及教育局局长吴克俭的答覆:
问题:
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教资会)在2009至2012的三年期,首次推行「优配学额」机制。在该机制下,各资助院校(院校)需预留某个百分比的第一年学士学位课程学额(学士学额),由教资会按院校的学术发展建议书(建议书)的评核结果,重新调拨该等学额给各院校。此外,行政长官曾在其竞选政纲中承诺,检讨教资会和研究资助局(研资局)的职能及资源分配准则,并增加资助专上学额。该等承诺至今尚未兑现。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是否知悉,教资会和各院校进行2015至2018的三年期学术发展规划的工作时间表及详情;教资会何时会以书面通知各院校呈交建议书,以及各院校须预留的学士学额的百分比为何;当局有否检讨分别在2009至2012和2012至2015两个三年期,优配学额机制的成效及对院校影响;若有,详情为何;若否,会否进行检讨,以及检讨的具体时间表为何;当局是否已作出评估并得出,现时院校没有能力自行检讨教学实力及发展策略的结果,因此继续实施优配学额机制;政府是否以提升院校的国际竞争力作为主要的资源分配准则;若是,原因为何;若否,主要的准则为何;
(二)去年,政府有否具体地检讨教资会和研资局的职能,以及资源分配的工作和准则;若有,详情为何;若否,会否进行检讨,以及具体时间表为何;及
(三)鉴于有不少社会人士要求政府增加公帑资助的第一年学士学额,现届政府有否计划增加该等学额,以兑现行政长官的竞选承诺;若有,详情为何;若否,原因为何?
答覆:
主席:
(一)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教资会)一般以三个学年为一个周期,与资助院校进行学术规划,包括透过评审院校的「学术发展建议」,评估院校可得的学额和所需的经常补助金。为确保珍贵的公帑资助学额能用得其所,惠及社会,自2009至2012三年期起,教资会引入「优配学额」机制,透过按表现重新分配小量的第一年学士学位课程学额(第一年学额),鼓励院校精益求精。在2012至2015三年期,八间院校合共预留每年724个第一年学额,连同政府新增每年380个第一年学额当中90个,交由教资会集中处理,并由教资会根据与各院校协定的准则评审院校的「学术发展建议」,重新调配有关学额,以反映院校的相对表现。至于其余每年14 186个第一年学额,亦即15 000个学额总数之94.6%,则不受有关机制影响。
我想强调,教资会全面按照公平、互动和具透明度的原则来评审院校的「学术发展建议」和执行「优配学额」机制。在筹备学术规划工作时,教资会先就工作规则、评审准则、程序和原则谘询院校,并在获其同意后,才展开工作。实际评审工作更交由教资会成立的独立专责小组负责,成员包括出色的海外学者,以及来自八所资助院校以外的本地委员,确保评审工作公正、专业和独立。
就2012至2015三年期学术规划的实际结果而言,相比2011/12学年,八间院校中有五间获得更多的第一年学额、两间维持不变,只有一间轻微减少28个学额(占该校第一年学额的2.2%)。
至于2012至15三年期之后的学术规划安排,教资会现正与当局商讨有关细节,预计教资会可在2014年初向院校公布。
(二)教资会的成员包括本地各界别人士及享负盛名的非本地专家学者。教资会的主要职能是就香港高等教育的拨款和发展向政府提供持平的专家意见,藉以保证各教资会资助院校的运作及教学活动既保持优良水准,亦符合成本效益。教资会在高等教育界肩负多项重要工作,例如我以上提到有关审议院校「学术发展建议」的工作。此外,教资会辖下亦设有两个机构,包括研究资助局(研资局)和质素保证局,两者分别负责院校的学术研究拨款分配事宜,以及确保院校对其学士学位及以上课程确已实施有效的质素保证机制。透过独立和专业的教资会体系负责这些工作,可大大减少政府直接参与高等教育界事务的需要。换句话说,教资会体系在政府与高等院校之间担当重要的「缓冲」角色,既为学术自由和院校自主提供保障,同时亦确保院校向社会负责。
一直以来,教资会及其辖下机构一直称职地履行功能,为香港高等教育界作出重大贡献。与此同时,随社会变迁,我们亦认同应不时审视教资会的角色,以及检讨其工作准则,务求与时并进。
从宏观而言,高等教育界近年面对多项重大转变,包括落实新学制、革新本科课程、推行国际化等,我们需时观察这些工作的成效。教资会亦将肩负多项工作,包括积极落实2010年高等教育检讨的各项建议。政府会继续适时作出检讨,以配合社会和高等教育界的发展。
(三)政府的政策是透过推动公帑资助与自资专上界别相辅相成的发展,为中学毕业生提供优质、多元、灵活和多阶进出的升学途径。在2012至2015三年期,我们增加教资会的资助学士学位课程学额,包括增加第一年学额至每年15 000个,以及倍增高年级收生学额至每年4 000个,以提供更多升学机会给优秀的副学位毕业生。
与此同时,政府透过一篮子的支援措施,质量并重地推动自资专上教育的发展。经本地评审的全日制自资学士学位课程学额今年约有7 000个。自资的高年级学士学位课程学额亦由2010/11学年约3 000个增至今年约7 600个。
通过上述措施,香港的学士学位课程入读率已由1985/86学年的5%、1995/96学年的18%、2005/06学年的22%,增加至现在超过30%。即使纯粹以公帑资助学位计算,现时的入读率亦达约23%。预期在未来两年内,适龄人口组别中超过三分之一的青年有机会修读学士学位课程。如连同副学位学额,修读专上课程的青少年更将近七成,为香港未来发展提供优秀人才。展望未来,随适龄人口持续下降,升读专上课程的学生比例更会持续上升。
完
2013年10月30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6时3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