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为今日(十一月六日)在立法会会议上葛佩帆议员的提问和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张建宗的答覆:
问题:
本学年开学两个多月以来,本港接二连三发生青少年自杀的事件。过去3年,每年有21至28宗19岁或以下的青少年自杀个案,令公众再度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根据香港撒玛利亚防止自杀会的分析,多数的青少年自杀个案的表面原因是感情困扰,但他们寻死的根本原因源于家庭,因此,防止青少年自杀悲剧的发生,家人起关键的作用。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在推动家庭政策方面,当局会否从家庭友善的角度,制订短、中及长期的有关措施,包括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及防止自杀行为的家长教育等措施;若会,详情为何;若否,原因为何;
(二)在教育政策方面,针对青少年功课压力大而休息时间却不足,以及当中部分人的抗逆能力较低的问题,当局会否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以制订提升青少年抗逆能力的方法;若会,详情为何;若否,原因为何;及
(三)在医疗政策方面,鉴于有市民指出,青少年精神科治疗服务的轮候时间过长,威尔斯亲王医院的情况特别严重,当局就此有何改善计划;此外,当局会否加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辅导服务,从而及早发现问题个案,并向有关的青少年提供适切的治疗;若会,详情为何;若否,原因为何?
答覆:
主席:
就葛佩帆议员的问题,我现答覆如下:
(一)社会福利署(社署)按「儿童为重、家庭为本、社区为基础」的方针,透过全港65个综合家庭服务中心提供预防、支援和补救性的家庭服务。为加强家庭功能、巩固家庭关系和预防家庭问题,社署及非政府机构推行一系列教育性及推广性的家庭生活教育活动。各地区的福利服务单位,均有举办如座谈会、讲座、小组、展览等活动。单位亦会因应地区的个别需要而举办适切的正面家庭教育,以加强个人和家庭的抗逆力及增进家人的关系。社署同时推广亲职教育,如针对年青家庭管教子女的知识、与青少年子女相处之道的家长教育课程等。此外,社署家庭生活教育资源中心亦透过制作资源册、视听教材、家庭生活教育网页等协助推广家庭生活教育。
为巩固家庭核心价值,家庭议会亦推出一系列宣扬正面家庭信息的多媒体家庭教育教材,以加强家庭教育,向家长教授亲子之道。教材均上载至「开心家庭网络」,部分已于各综合家庭服务中心及31间生署辖下的母婴健康院播放。
(二)现行的学校课程已包括与生命教育相关的学习主题。教育局于二○○八年提出的《新修订德育及公民教育课程架构》中,亦胪列有关积极人生的主要学习期望。学校透过校本课程及与外间机构协作模式,举办多元化的学习活动,透过全方位学习及「其他学习经历」,培养正面的价值观和态度。
另外,教育局已发展情意及社交表现评估套件,让学校结合其他校本数据,评估及了解小学三年级至中学六年级学生在有关范畴的表现,从而提供适当的支援。教育局亦积极推动不同的成长计划;中小学校亦设有专业团队,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适时的辅导服务,以及推行各项有关积极人生和预防性或发展性活动。
在教师支援方面,教育局持续举办专业发展课程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及制作相关学与教资源支援学校培养学生的正面价值观和态度。
(三)医院管理局(医管局)已在二○一一至一二年度扩大由不同医护人员组成的跨专业医疗团队,为有精神健康问题的儿童及青少年提供及早识别、评估及诊治服务。在二○一二至一三年度,医管局儿童及青少年精神科服务新症轮候时间的中位数约为19个星期。医管局精神科专科门诊设有既定的转介及分流机制,为有急切医疗需要的病人,包括有自杀倾向的患者,安排第一优先类别个案跟进。在二○一二至一三年度,被分流为第一优先个案的儿童及青少年精神科专科门诊预约新症的轮候时间中位数少于一星期。
现时生署的学生健康服务中心有为中、小学生提供健康检查,当中包括心理健康及行为等问卷调查。有情绪或行为问题甚至自杀倾向的学生,会被转介至医管局、社署或社福机构跟进。学生健康服务中心也会不时举办有关社交心理健康的讲座以及派发有关单张予学生。
在外展方面,在学生健康服务的青少年健康服务计划下,医生、护士、营养师、社工及临床心理学家,会到学校为中学生提供基本生活技巧训练及专题探讨,以便青少年对生命建立正面的思想和态度。
完
2013年11月6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2时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