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寄给朋友 政府新闻网
立法会:保安局局长就行政长官《施政报告》致谢议案(第四节)辩论致辞(只有中文)
******************************

  以下是保安局局长黎栋国今日(二月十四日)在立法会会议上就行政长官《施政报告》致谢议案(第四节:人口、青年、教育、人力、艺术及文化,以及体育)辩论的致辞全文:

主席:

  就议员的发言,我扼要回应如下:

人才入境安排

  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香港必须增加我们的竞争力,吸引世界各地的人才来港发展,在知识型经济的发展中继续争取领先的地位。吸引外地人才来港不单可推动经济、贸易增长,更可带来更多的本地就业机会。

  钟国斌议员提到可否将部分未用的单程证名额拨作输入内地人才。由于两者性质及目标均不同,后者是输入香港缺乏的人才,前者是家庭团聚,所以要分开处理。政府有独立的政策处理输入内地人才,包括在二○○三年推出的「输入内地人才计划」、二○○六年实施的「优秀人才入境计划」以及二○○八年推出的非本地毕业生留港或回港就业计划,而「输入内地人才计划」及非本地毕业生留港计划并无名额限制。以二○一一至二○一三年为例,前者每年平均有八千多人来香港,后者亦每年平均有七千人,比「优秀人才入境计划」所吸引的数字为多。

  香港对海外人才的吸引力,取决于多项因素,例如本地的生活质素、就业及创业机会。特区政府会维持一贯的开放入境政策,便利全球各地的人才来港。二○一三年,入境事务处共批准了超过四万五千名海外及内地专才及毕业生的就业申请。我们会不时检讨相关入境计划的安排,以确保计划配合香港的整体发展。此外,因应香港的人力资源需求,我们会加强向外宣传各项输入人才计划,包括透过驻内地及海外经济贸易办事处、投资推广署、贸易发展局和相关机构及团体在各地举办推广活动,以吸引更多高质素的人才来港发展。

单程证制度

  尽管单程证制度并非输入人才政策,单程证人士融入香港后,亦可以为本地注入一定的人力资源。根据二○○一及二○一一年人口普查中关于内地来港定居未足七年人士的主题性报告,新来港人士的教育水平和家庭收入均有上升趋势。例如,十五岁及以上内地来港定居未足七年人士有中学或以上教育水平的比例由二○○一年的百分之六十八上升至二○一一年的百分之八十五,而教育水平达大专程度的新来港人士由二○○一年的百分之六上升至二○一一年的百分之十六。另一方面,有成员为内地来港定居未足七年人士的每月家庭收入中位数亦由二○○一年的12,050元上升至二○一一年的14,070元,升幅达百分之二十。

  近年在港登记的婚姻中,约三成半属中港婚姻。内地配偶可在结婚四年后,申请单程证来港与家人团聚。合资格的港人内地超龄子女亦正按序申请单程证来港,与亲生父母团聚。可见内地居民有需要继续透过单程证制度,有秩序地来港与家人团聚。事实上,长期以来,为数不少在内地有至亲的港人要求加快他们合资格的亲人来港定居,家庭团聚。入境处和保安局不时收到各议员办事处、协助新来港人士的非政府组织提交个案,要求协助市民的内地至亲早日来港。现时的单程证制度可以让这些港人内地家人有秩序地透过公开、透明的方法来港团聚,同时确保医疗、房屋、福利及教育等配套措施能适切地配合他们来港定居的需要。持单程证人士来港定居前,他们是港人的至亲,来到香港定居之后,他们更加是香港的一分子。特区政府要做的,是继续为内地新来港定居人士提供适切的服务,亦呼吁社会各界一齐发放正能量,协助他们尽快适应香港的生活、融入社会及建设香港。

  范国威议员要求收回单程证的审批权,我再一次重申,《基本法》规定单程证的受理、审批及签发,属内地当局的职权范围。在家庭团聚的政策目标下,内地当局为单程证制度订下公开和具透明度的审批准则。在情理及法律上,并没有理据改变行之已久的单程证制度或内地主管部门的单程证审批工作。

  再者,审批权与来港人数并无直接关系。现时透过单程证来港的,是为了家庭团聚。在此政策目标下,即使由香港审批申请,只要分隔两地的中港家庭数目不变,对单程证的需求就不会减少。

扩展医疗辅助队少年团

  主席,接下来我想回应陈志全议员,关于在保安局范畴下,对培育青少年接触非华裔社群这类工作的负面看法。我是完全不能够认同,我必须明确指出,对青少年工作的目的是甚么。

  青少年是香港社会的未来栋梁。我们必须在他们的成长阶段,积极协助他们建立良好品格、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服务大众的精神。因此,特区政府决定于下一个财政年度投入更多资源,扩展制服团队的青少年团培训,包括少年警讯及医疗辅助队少年团。

  我们将于下一个财政年度起扩展医疗辅助队少年团,目标是在五年内将该团的人数由一千名队员增加至三千名。我们希望少年团能吸纳更多来自社会不同阶层的青少年,透过纪律训练、实用技能的学习及群体活动,建立他们的自信心和领导才能,培育他们的责任感和服务社会的精神,日后为社会作出贡献。

  医疗辅助队少年团于二○一一年成立,为十二至十七岁青少年提供各种以医护常识为核心的训练和团体活动。除纪律训练、领袖训练、人际及沟通技巧及各种各样的户外活动外,还集中提供急救知识及与医护服务相关的培训,故其服务性质和其他纪律部队属下的制服团队的训练有所不同。

  医疗辅助队少年团是以社区为本位,并提供免费的制服及装备。由于财政资源为基层家庭的青少年选择参与课外活动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上述的安排有利医疗辅助队少年团在社会上吸纳来自不同阶层的青少年,让他们能走在一起,接受有关的辅导和培训;在提高他们的技能的同时,亦促进不同社会阶层的沟通和融和。

加强少年警讯活动

  警方会继续深化少年警讯的网络,为青少年策划和提供更多样化的体能、纪律及团队建立训练,以建立青少年的自信心,培育他们的领导才能、自律性格、责任感和服务社会的精神。

支援非华裔社群

  在港居住的非华裔人士人口不断增长。他们有时因为语言及沟通问题而未能掌握警政服务。警方透过不同活动,加强与非华裔社群的联系,协助他们融入社会,同时宣扬反罪恶的信息,合力打击罪行。

  警队在来年会进一步加强鼓励非华裔青少年参与少年警讯,协助他们发展健康身心,目标是在五年内将非华裔少年警讯会员数目由目前的一千九百名增加至二千五百名。

  警方亦已在多个警区筹划各式各样的活动,包括定期探访非华裔社群,并在14个警区推行社区联络助理计划,透过聘用非华裔人士担任社区联络助理,向他们宣扬反罪恶的信息,了解他们的需要。在防止罪案的同时,建立社区关系。

耆乐警讯

  随长者人口的增长,我们有需要主动加强与长者的沟通,提升他们的防罪意识,避免长者成为不法分子的目标。各警区已加强以长者为服务对象的活动,提升长者对各类骗案的防范。此外,警方会以少年警讯作蓝本,于今年年初全面推行「耆乐警讯」计划,以提供一个有效平台,加强警方与长者之间的沟通,并透过举办不同的活动与长者建立灭罪伙伴关系,宣扬防罪信息和提高长者的道路安全意识。

  主席,本人谨此陈辞,请议员支持今年的《施政报告》。



2014年2月14日(星期五)
香港时间18时25分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