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忆是写作的缪思,文字可让记忆化成一道永恒的风景。酸甜悲喜的经历均可化成动人的文学作品,令人再三回味难忘的时光。
文坛盛事「第十届香港文学节」即将展开,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康文署)助理署长(图书馆及发展)李玉文今日(六月十二日)在记者会上表示,今届文学节以「念念不忘」为主题,让大家从多角度认识文学艺术,感受作家在文学作品中诉说的细腻绵长的思忆。
香港文学节由康文署公共图书馆主办,将于六月二十六日至七月十三日举行。精彩节目包括专题展览、研讨会、文学变形比读、围读工作坊、讲座、诗歌朗诵会,以及多项比赛等。
以「记忆」、「怀念」为主旨的专题展览「念念不忘」,于文学节期间在香港中央图书馆地下展览馆举行。「作家纪念」展区为纪念已离世的香港文坛先辈,如张爱玲、唐涤生、黄沾及也斯等,让他们的文学生命光辉再现;「记忆文学」展区以「成长练」、「亲情友爱」、「城市漫游」、「食事滋味」和「生活日常」五个题旨,推介以记忆为写作缪思的香港文学作品。除文字介绍,部分作品并辅以图像、相片、声音档和录像等多媒体展品,让观众欣赏和了解个人经历对创作的影响和意义。
文学节的另一重点活动是三场研讨会,主题分别为「个人阅读史:记忆的回访与再现」、「寻找城市的文学记忆」及「书页上的美味记忆」,并邀得多位著名本地和海外讲者参与,探究记忆对于文学创作的意义,以及在文学中呈现的各种形态和意涵。本地讲者、讲评人及主持包括唐睿、许定铭、樊善标教授、王良和博士、葛亮教授、游静教授、陶然、区仲桃博士、黄念欣教授及黄子平教授等;海外讲者则有来自澳门大学的钟玲教授、台湾国立中央大学的吕文翠教授,及美国南加州大学的张错教授。
今届文学节新设的系列「文学变形比读」,多位不同范畴的艺术家将分享他们改编文学作品及与作家合作进行创作的经验,把文学「变形」成为新的观赏文本。一共四节的比读环节,先有《我们总是读西西》电影放映及座谈会;第二场邀来2014香港书展年度作家董启章与他曾合作的剧场朋友对话;第三场以也斯教授为题,追忆他创作的多面性;还有关于萧红的舞剧和歌剧表演。
深受欢迎的「从创作谈起」讲座邀请了不同范畴的专业人士,轻松畅谈他们的创作经验。讲者包括文学创作人阿三和花牌制作师傅黄乃忠(主题为「出文学的花牌」);莫树锦教授、曾繁光医生和陈嘉薰医生(主题为「仁医为文」);本地漫画家草日和路边摊(主题为「图文并茂的创作」);以及音乐人岑伟宗和黄志淙博士(主题为「唱文学的歌」)。
去届新办的「围读工作坊」得到中学同学和老师的热烈支持,今届文学节会邀请作家、诗人、学者,带领他们以轮流朗读的方式,发掘文本的可读性,在分享和讨论中,领略篇章的意境情味。
「仲夏诗会」和「思忆如诗如歌」朗诵分享会特别为喜爱诗歌的朋友而设,前者邀请诗友作朗读表演,后者则由本地资深诗人,与参与者朗读分享及细说个中因由。至于与本地大学合办的「豆棚说书」系列讲座,除把图书馆化身豆棚作荫,汇聚学者专家说书论文,深入浅出地介绍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今年加入了「电影篇」,由电影学者论述文学电影。
两个文化团体将筹划两场「交流会」,针对独特的文化现象和文学创作专题,与参加者互动交流。香港文艺社以微型小说与散文诗阅读与创作的讨论,而香港粤语片研究会则邀请冷魂与众细数五、六十年代天空小说与粤语片的特色。
文学节已率先举行了多项前奏活动,包括「香港文学行脚」的参加者与导赏作家同行,分别于热闹的油麻地及龙虎山步上太平山顶,寻觅作家笔下的街巷人物和山光水影。「香港文学行脚」活动的协办单位──香港青年协会赛马会Media 21媒体空间已为活动制作专题网页(m21.hk/littour2014/htm/index.html),让大众可欣赏活动的精华。
「当我想起你」征文比赛、「文影共舞」短片创作比赛及「文学作品演绎比赛」的获奖结果已于早前公布。获得「文学作品演绎比赛」优异奖的同学于记者会上演绎其获奖作品。其他比赛得奖作品将安排于文学节期间作展览,稍后亦会上载香港文学节网页(www.hkpl.gov.hk/10hklf)。
今届文学节继续设有「文学节之友」计划,诚邀喜爱文学的朋友于文学节期间,登记成为「文学节之友」,换领纪念品及日后收取公共图书馆举办的文学活动资讯。
所有活动均免费入场,有关活动详情,可参阅在各香港公共图书馆备取的节目小册子或浏览香港文学节网站。查询电话:二九二八 四五五一。
完
2014年6月12日(星期四)
香港时间19时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