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英文版 寄给朋友 政府新闻网
从消费者行为看价格效应
***********

  政府统计处一直致力编制及发布各式各样高素质的社会及经济统计数据,虽然这些统计数据的规划和编制过程涉及复杂的统计概念及设计,但其实这些统计都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以政府统计处即将于二零一四年十月展开的「2014/15年住户开支统计调查」为例,当中所编制的数据是为了反映消费行为。

  作为精明的消费者,市民会在消费前考虑各种因素,希望以不变的消费总额享受到更多更好的商品或服务,尤其是消费者会尽量选购在市场上标价最佳的项目。如果一件货品的价格上升,大多数消费者都会「舍贵取平」,倾向购买价格升幅较小的货品,务求以相同或更低的预算换取最大的享受。这种价格上升导致需求减少的现象,正正就是经济学中「价格效应」的一个例子。

  「价格效应」可循「收入效应」及「替代效应」两方面作进一步的分析。这些词汇虽然看似抽象,但是与一般的消费行为息息相关,并非太难理解,只要透过一个「买」的例子便可以掌握背后的意思。假设李太打算以一百元购买白菜、牛肉及红衫鱼为家人准备晚膳,如果某天白菜的价格显著上升,价格的转变将会从两个方面影响李太的消费行为:第一,在预备家庭晚膳的总开支不超过她的预算金额的情况下,李太可购得的白菜将会减少,此为「收入效应」;第二,李太可能考虑选择其他相近可接受但没有像白菜般大幅加价的蔬菜,如唐生菜,务求达到物有所值,这种消费行为的转变便是「替代效应」。

  然而,「价格效应」在不同商品及服务的强度会视乎需求弹性有别,例如是否属主要食粮等必需品。市民消费的偏好亦会随各项商品及服务价格变动幅度的不同而改变。这些转变会随时间逐渐浮现,经长时间累积后对开支模式的影响将越见明显。

  具体来说,市民会减少对价格增长较快的项目的需求,其占消费篮子的比重亦随之减少。相反,市民会增加对价格下调较快的项目的需求,而其占消费篮子的比重则会随之增加。由此可见,政府统计处每五年进行一次的「住户开支统计调查」十分重要,是反映「价格效应」对开支模式影响的重要数据来源,用以重订消费物价指数的基期和更新指数数列的开支范围及权数。消费物价指数将充分反映香港的通胀情况,是制定社会及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量度参数。

  最新一轮的统计调查的主要结果及以二零一四至一五年为基期的消费物价指数将于二零一六年年中发布,详情请浏览以下网址: www.censtatd.gov.hk/survey_respondents_corner/hes/index_tc.jsp。



2014年7月30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7时02分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