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是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张建宗今日(八月三十日)出席香港菁英会「筑福友。家We Share」启动礼的致辞全文:
卢金荣常务副主席(香港菁英会常务副主席)、筑福香港工作小组纪文凤主席(扶贫委员会辖下社会参与专责小组副主席及「筑福香港」策划、统筹和宣传工作小组主席)、各位嘉宾、各位朋友:
我非常高兴出席这个意念崭新、别具意义的活动,见证香港菁英会(菁英会)首个社会服务计划的诞生,同时为参加了这个家庭师友计划的超过100个家庭,加加油、打打气。
菁英会自二○○七年成立以来,汇聚了超过600位关心社会的青年领袖及社会精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青年人才库。
为了身体力行,回馈社会,并响应扶贫委员会举办的「筑福香港」活动,菁英会于今年创办了「筑福友。家We Share」活动,以50个本地家庭充当师友,透过定期交流、资讯、经验和资源共享,协助50个新来港家庭全面融入社会。
我知道大会在未来一年已经安排了多个活动,例如香港游及香港掌故、新春团拜、季度生日会等,为新来港家庭送暖,并促进参与家庭之间的互动。当然,各个师友家庭亦会主动接触与他们配对的新来港家庭,让彼此能够在互相扶持中共同成长。
菁英会的朋友告诉我,今次希望参与计划的本地家庭超过50个,比主办单位的预期反应热烈,可见香港的有心人大有人在。各位朋友关怀新来港人士和基层家庭的热忱,令我感到非常鼓舞。
特区政府致力建立一个富有人情味、互助共融的社会。综观本届政府于开局后推出的社福政策新猷,以及持续推行措施,惠及不同的社会组群,包括长者、残疾人士、新来港人士、少数族裔人士、低收入家庭、妇女、基层儿童和青少年等。本财政年度社会福利的经常开支为569亿元,占整体政府经常开支18.5%,仅次于教育,与去年修订预算的519亿元比较,增加近一成,即50亿元。不论在受惠组群或资源投入方面,也体现出当局的承担和关顾弱势的精神。
为使新来港人士得以自强不息,并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生活,劳工及福利局采取多管齐下的方式,务求在培训、就业、社福服务,以及社福支援方面,尽可能提供所需要的协助。
正如社会上其他重要的组群一样,新来港人士的福祉一直受到特区政府的重视。因此,在不少重大政策或一般性公共服务的设计中,也包含关顾新来港人士的元素。
例如行政长官于二○一四年《施政报告》中,提出「低收入在职家庭津贴」这个政策新猷,当中由于不设居港年期要求,新来港人士只要符合津贴的其他要求,便可申请。津贴以鼓励持续就业、多劳多得、减少跨代贫穷为主轴。估计推出后将可惠及20万户低收入在职家庭共71万人,当中包括合资格的新来港人士家庭,以及18万位合资格的儿童或青年。预计每年用于津贴的开支约31亿元。
为方便新来港人士使用劳工处提供的免费就业服务及设施,我们于所有就业中心设有专责柜台为新来港人士提供工作转介服务,空缺资讯亦设有简体字版本,以供阅览。就业中心会定期举办专为新来港人士而设的就业讲座,协助他们认识本地就业市场情况及改善求职技巧。
针对新来港人士在培训和再培训方面的需要,雇员再培训局有提供专设课程,帮助他们认识本地就业市场,提高适应市场的能力,掌握求职技巧,以及建立积极的工作态度。部分的就业挂钩专设课程更可转介有需要的学员,接受社会福利署「邻里支援幼儿照顾计划」提供的幼儿照顾服务,以更到位的支援家长学员。
在社区的层面,设于全港各区由社会福利署及非政府机构营办的65间综合家庭服务中心及两间综合服务中心,为市民--包括新来港人士,提供一系列预防、支援和补救性福利服务,包括家庭生活教育、亲子活动、义工培训、外展服务、互助小组、辅导及转介服务等。我们希望透过采取及早识别和介入、适时支援,及跨界别协作的策略,提升家庭的正面功能。
菁英会构思的这个家庭师友计划,实在是跨界别协作,巩固家庭正面功能的典范。
最后,我祝愿「筑福友。家We Share」项目圆满成功,并能够持续性地帮助有需要的家庭,让更多新来港人士感受到家在香港的温暖。多谢。
完
2014年8月30日(星期六)
香港时间12时1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