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渔农自然护理署(渔护署)今日(十二月六日)公布,本年的香港珊瑚礁普查结果显示整体珊瑚生长健康稳定,生物品种丰富。
「珊瑚礁普查2014」于六月展开,为期四个月,范围涵盖香港东部水域最多珊瑚生长的地方,由北面的东平洲一直伸展至南面的果洲群岛,包括多个具重要生态价值的地点。33个普查地点中,九个位于海下湾、印洲塘和东平洲三个海岸公园内。
各个普查地点所录得的珊瑚覆盖范围各有不同,由21.9%至79.4%不等。在19个地点录得相当高的珊瑚覆盖范围(超过50%),而海下湾的珊瑚滩录得最高的珊瑚覆盖范围(79.4%)。
这次普查中,大部分地点所录得的品种数目都很多。而20个指定指标品种均全数录得,最常见的包括海猪鱼、石斑、蝴蝶鱼、海胆、海参及宝贝螺。在西贡牛尾海和香港东北水域,包括三个海岸公园的范围内,都录得较多的石斑、海猪鱼、火点和细鳞。
普查亦有进行「珊瑚检视」,根据特定的珊瑚健康监察表,量度珊瑚色素的浓度,以评估珊瑚的健康状况。在九个评估地点的珊瑚,平均指数为4.34(指数范围介乎3.73至4.92之间),结果与去年(4.23)相若,远超一般平均值(3),显示珊瑚健康状况良好及持续稳定。
调查发现个别地点录得珊瑚受损或白化现象,而情况仅属轻微及局限于个别地方。
超过650名来自不同界别的义务潜水员组成63队潜水队参加今年的普查活动。渔护署颁发纪念品和证书予参与队伍和科学家,表扬他们的贡献。
香港珊瑚礁普查属于一项全球计划,为促进珊瑚礁的可持续管理而推行。香港珊瑚礁普查基金(基金)于一九九七年首次举办珊瑚礁普查,渔护署自二○○○年起与基金携手合作进行普查。
珊瑚礁普查的方法及搜集数据的模式均依照现有国际标准,除了记录珊瑚覆盖率和健康状况外,潜水员亦要记录预先订定的指标品种(包括20种鱼和无脊椎动物)。这些数据有助评估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及整体健康情况和转变。
珊瑚群落是生产力很高的生态系统,是很多不同种类的海洋动植物赖以为生的食物来源及栖息地。渔护署会继续定期举办珊瑚礁普查,从而掌握重要的数据,以制定有效的管理和保育措施,保护珍贵的珊瑚群落,并协助提高市民认识珊瑚的生态价值和保护珊瑚的重要性。
完
2014年12月6日(星期六)
香港时间16时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