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今日(一月十五日)下午联同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张建宗、公务员事务局局长邓国威、保安局局长黎栋国和教育局局长吴克俭举行《施政报告》人口政策记者会。以下是记者会的开场发言:
政务司司长:各位传媒朋友,我们今日的记者会重点介绍在行政长官二零一五年《施政报告》里面人口政策部分,亦可以说是为由我担任主席的人口政策督导委员会在过去两年的工作作一个阶段性的总结。
我(在今日记者会)的功能都是做一个背景的介绍,然后我会请四位局长依次就他们在人口政策里面的措施作简介。
我的介绍主要就是与大家分享十组数据,是有关于香港现在的人口情况,以及我们在人口方面将面对的挑战,亦会简单说说在人口政策督导委员会过去两年,我们工作的主要考虑和策略,以及稍后的跟进工作。
第一组数据,就是向大家说说,其实香港的人口增长是相当缓慢的,在过去三十年,我们平均每年的人口增长都有大概1%;但由现在去到二○四一年,推算的人口增长将会较为温和,大概是0.6%。所以,事实上在过去曾经做过的一些人口推算,都有少许高估的现象。譬如在二○○六年,当时根据中期人口统计结果,推算应该去到二○三一年有836万,但现时最新的推算,二○三一年本港人口将只有816万。去到推算期末,即是二○四一年,都是上升至847万。
第二个数据,就是当然人口增长放缓一个直接的因素,就是本地的生育率偏低。过去十年都是徘徊在0.9到1.3之间。最低的0.9出现是在二○○三年的SARS期间;去到二○一二年,上升至1.3,当时我自己刚刚开始做人口政策督导委员会,都有少许感到安慰,是否现时香港本地的生育率会上升呢?但结果去到二○一三,它又下跌至1.1,大家都记得,其实二○一二年是龙年,所以或多或少有些所谓「龙年效应」,令到当年二○一二年的本地生育率比往时高一些。
相对于在亚洲其他已发展地方的生育率,香港的生育率亦不算特别低,所以大家看到我们在这里比较,无论南韩、台湾、新加坡、日本,大致上都差不多。所以,这个亦给我们有这个看法,如果未来是很期望香港本地的生育率能够大幅上升,这个可能不会出现。所以在我们人口挑战方面这个亦是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
第三个数据,就是讲了很多年,我记得由我当社会福利署署长讲安老服务时已经开始讲,就是人口会老化。去到现在二○一五年,跟下去的二十年是人口急速老化,去到二○四一年,每三个人就有一个是65岁或以上的长者。特别在这里一提,就是届时我们面对的长者人口,有相当多部分是我们称为「老老」,即是英文是old-old。在长者里面比较年纪再大一点的,75岁或者以上,估计由现时占我们人口7.7%,会去到二○四一年的(百分之)18.9。所以对于整体医疗和安老服务的需求肯定会上升,这亦是我们在公共财政方面要考虑的因素。
跟,当然就是抚养比率的数据。抚养比率亦会随人口的急速老化来迅速恶化。即是换句话说,15到64岁,即经济活跃的人士要供养的长者就会大幅上升。在少年和儿童的抚养比率,大致上由现在到二○四一年,都没有甚么大的变化,因为出生率都是会停留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但长者的抚养率将会上升。
刚才讲的数据,大家都好像说是几十年后,二、三十年后,但有一个数据令人担心的现象是迫在眉睫,这个就是香港的劳动人口。我们的劳动人口在过去十多年,大家从这个图表看到,都是不断上升,现在估计亦会一直上升到二○一八年,届时的高峰就是大概371万的劳动人口,但从那一点开始,由于香港的人口老化,劳动人口会下降,一直下降到差不多这个推算期的期末才再稳步上升。总体劳动人口参与率亦由二○一三年的59.4%,下降到二○四一年的49.5%,所以一个经济体系如果损失了相当大比例的劳动人口,当然会发生一些负面的情况。
就在这里看得到,劳动人口的变化跟经济的增长息息相关。在过去这一段日子,大家会在这里看到,我们在经济增长方面的因素,除了是我们投入更大的资本,或者是生产力、教育水平的提高,有一个因素就是劳动人口,或者「人口的红利」。劳动人口从(一九)八○年至九六年令我们的经济增长平均有2.2%一年,到了九七至二○一三年仍然有1.2%。但从二○一八年开始,因为劳动人口下降,大家会看到劳动人口而引致的经济增长差不多是没有,甚至可能跟会出现负增长,这对于香港经济的未来发展是一个隐忧,亦需要现在采取一些措施来尽量防止这种情况发生。
在我们的策略里面,我们看过所有劳动人口的类别,有两个类别值得更加深入去研究及寻找一些措施来应对,一个是女性的劳动人口,一个是年长人士。我们女性劳动人口的参与率是偏低,当然我们大家都明白已婚的妇女,她们都有家庭的考虑,亦希望尤其是有子女后会留在家中照顾子女,所以在一段时间,年龄组别中她们的参与率比较低一点,这是可以理解的。我们亦很尊重妇女选择究竟在家中做照顾者,抑或是出来投入职场这个个人选择。但是无论如何,从这个图表看得到,香港女性的劳动人口参与率明显低于男性,即使我们以周边的经体体系,我们相对于新加坡亦是低大概是,他们是58.1%,香港在这里看到是50.6%,即是说都有约七至八个百分点的差别。而新加坡和香港整体的社会情况是接近,女性能够可以在家庭方面有外来劳工的协助亦是大的,所以我们都要想想,如果我们有适当的配套,是否能够鼓励更加多妇女能够投入劳动市场。
年长人士的劳动人口参与率的偏低情况比较明显。这里我们比较了我刚才说的几个亚洲都是已发展的经济体系,大家会看到,在香港来说,譬如以60到64岁这个年龄组别,我们是不足四成的劳动人口参与率,相对于日本、新加坡、南韩都是偏低,与台湾相若,甚至我们稍为高于台湾一点。所以,我们觉得在年长人士方面亦可以做一些措施来鼓励他们更积极地投入职场。
接的数据,在稍后讨论时大家都会提问的,就是单程证人士,或者是我们所说的在内地来家庭团聚的人士。过去一段日子,其实单程证人士是香港人口增长的主要来源。如果大家在这里看得到,在过去十多年,有一些年份,如果不是有一个持单程证来港的人士,纯粹靠自然增长,根本是抵销不到净迁移。所以,如果不是有单程证加入我们整体人口,恐怕有一些年份已经出现人口下降。
在回归以来,一共有83万新移民来港定居,但绝大部分,98%都是香港人的配偶和子女。所以,这个计划纯粹是一个家庭团聚的计划。在本地出生率维持低水平的情况之下,单程证人士将会继续是我们人口增长的主要来源。而事实上,近年看得到单程证来港人士年龄分布以至学历水平都对于我们现在香港劳动力不足,是一股新的动力。以二○一三年透过单程证计划来港人士来看,他们的年龄中位数是33岁,远远低过全港年龄中位数的43岁,而教育水平也比往时高,88%15岁以上的新来港人士都有中学程度或以上,而有四、五成他们在内地都是有工作,所以来到香港也可视为我们宝贵的人力资源。
再展望下去,其实这个以单程证来作家庭团聚的计划,是有它存在的重要性。大家可以看到这个数据,所谓跨境婚姻在香港越来越普及。去到二○一三年,在香港注册的婚姻,有接近四成其配偶都是内地人士。另一个现象看得到,在这些登记的婚姻,现在涉及内地的男性,即是一个香港女性嫁给一个内地男性,跨境婚姻的比例也在上升中,由16%上升至25%,所以上述我向大家介绍了的数据,就是某程度上是引导我们今次人口政策督导委员会的工作。
委员会在二○一二年十二月正式重组成立,为期两年,我们首次引入了一些专家和学者参与人口政策督导委员会,亦做了一个为期四个月的公众参与工作,集思广益。收到1 898份意见书,亦是经过香港大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帮我们分析,大体上收到的主要意见和我们现在建议的一系列措施都有一定的吻合性,所以我们都可以说参考了公众的意见。这个人口政策目标亦得到大致上广泛的支持,即是说除了是发展培育人才去推动香港继续社会经济发展,大家很重视我们必须要同时间创设一个共融和有凝聚力的社会,使到人尽其才,让市民和家庭享有优质的生活。
有人会问,看到《施政报告》或者人口政策督导会员会在小册子里面的措施好像不是这么全面,有一些政策似乎好像没有包含在内,这个是有它的特定原因。事实上,人口政策是涉及多个政策范畴,可以说十二个政策局或多或少都会参与在人口政策工作里面。第二点就是人口政策不是一次过的政策,我相信每一届政府都会要力处理人口政策,按实际情况去更新或者修订。我亦要求各个政策局在日常工作里面,亦要关注到我刚才说的人口政策目标。
在过去两年,特区政府已经公布了,或者正进行其实和人口政策目标息息相关的政策有下列这几项,甚至可能有一些都未能尽录在这里,包括有香港长远房屋政策、土地的供应策略、长远财政规划、自愿医疗保险、免费幼稚园教育、香港退休保障未来发展以及安老服务计划方案。所以我们在很早阶段人口政策督导委员会决定了我们不会去重复政策局已经有其各自委员会,或者各自的机制去处理的政策问题。我们今次人口政策督导委员会聚焦的是处理一些其他各个政策局未聚焦的议题,特别是一些延长工作年期、释放劳动力及建立人才库等工作。
我们采取五大策略,在行政长官的《施政报告》都说了,我就不再重复了。在每一个策略下面,我们都会有一些具体的措施要落实执行的。我们在这些具体措施里面亦在《施政纲领》小册子详细列了出来,大概有50项,分类我亦在这里说了,稍后有关局长会向大家介绍。我特别想一提的就是,在我们做人口政策去到中期,就已经清楚知道培育青少年是重点的人口政策,因为我们除了考虑吸纳人才,必需要先处理怎样提升本地的人才,所以,提早在去年,即二零一四年行政长官《施政报告》已经就培育新一代方面做了一些政策的措施。所以,这些政策的措施,已初步落实了,稍后吴(克俭)局长会向大家介绍一下。
下一步的工作就是当然要落实和去监察、执行,所以,我会继续领导一个由官方成员组成的人口政策督导委员会,在未来的日子,继续监察这些有关的工作,有需要的时候我们亦会作出修订。但为了使到香港的人口政策工作,能够真正持续地集思广益,我们会继续吸纳一些专家、学者、服务机构的意见,所以,我在适当的时候,亦会主持一些座谈会,向他们交代我们最新的工作情况和听取他们的意见。
在这里我先交给公务员事务局局长跟大家介绍一下,在公务员方面我们怎样可以延长工作年期的措施。
公务员事务局局长:多谢司长。各位传媒朋友,正如刚才司长所说,香港正面临人口老化及劳动人口的萎缩,亦因应我们预计未来十年公务员退休人数相对较高,所以我们检视了公务员的人手及继任情况,亦探讨一些方案去延长公务员的服务年期。
去年四月至八月之间,我们进行了四个月的谘询。或许我重温一下那时候提出的四项主要建议。第一项就是预计在未来的一个日子开始,提高新入职公务员的退休年龄;第二方面是对于公务员继续受雇的现行机制作出一些适当调整,令到职系或部门首长更加灵活地可以挽留一些具经验,亦达到退休年龄的现职公务员,以应付公务员未来数年的流失率较高而出现的特别运作或继任需要。我们当时亦建议推出一项新的退休后服务合约计划,以合约形式聘用一些退休公务员,处理一些与公务员技能经验方面有关的职务。最后,我们当时亦建议精简公务员离职后从事外间工作的规管机制,以便担任较低职级的公务员在退休后,可按他们的意愿从事外间工作。
在过去数月,我们大约收到300多份意见书,那些意见有来自个人,亦有职系部门的管理、职方、工会,亦有非公务员人士。总括来说,大部分的回应都同意,或原则上不反对延长公务员服务年期建议的大方向,而在调整继续受雇机制实行方面,回应者亦有不同的意见。另一方面亦有不少以个人身份回应人士,包括公众或一些自称为公务员的人士,关注到建议会否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例如对现职人员的晋升机会;对年青一代的就业前景有没有影响;公务员队伍的服务表现,以及公共财政方面的影响。
考虑到我们所收集到的意见,亦作出了详细分析后,我们现时希望可落实刚才提到的四项建议。但我们会作出一些适当调整,以及制定一些适合机制。
首先第一点是关于提高新入职公务员的退休年龄。我们希望于今年年中可提高新入职公务员的退休年龄。我们的计划是文职职系会提高至65岁,即是由60岁提高至65岁;至于纪律部队职系,则不论职级,由现时55岁提高至60岁。
总括来说,新的退休年龄,无论是文职或纪律部队职系,都会较现时高五年。当然我们亦要考虑到财政方面的影响,我们亦委托了顾问就这方面进行了精算的研究。
公务员公积金计划的设计特点是政府会根据公务员所完成的服务年期提供累进供款。假如公务员公积金计划现时供款表维持不变的话,而新入职公务员的退休年龄提高至60或65岁,他们会有较长的时间享有较高的供款率,而政府长期的供款率亦由现时的百分之十八增加至百分之十九点二,这对于政府长远的财政负担是有所增加。
考虑到这方面后,我们建议会调整新入职公务员供积金计划的供款表,维持平均供款在百分之十八。对于新入职的同事来说,基本上他们仍然可以享受到现时来说政府最高的供款率,即百分之二十五。当中的最大分别是他们可能要做较长的一些时间才可以达到这个最高供款率。
第二方面是关于调整继续受雇的机制。我们考虑到在可预见的将来,公务员的编制不会大幅度的改变。所以让所有公务员自动延长有关的服务年期,而无须考虑到工作表现或技能,可能会引致一些管理问题,例如人力资源方面的错配,或过度妨碍升级,又或缺乏健康的更替。所以我们目标是想避免这些问题,因此我们现时的建议是对这个继续受雇机制作出调整,令到管方有更多弹性,因应个别的职系,按不同时间而有不同的运作需要,以及继任安排和招聘情况都作出考虑后,灵活地聘请一些已届退休年龄的公务员可以继续服务。这些调整包括适度放宽审批的准则,亦容许较长的继续受雇年期,亦扩大了继续受雇的适用范围,以涵盖新长期聘用条款的公务员,即是在公积金计划下的人员。
我们亦会参照晋升和招聘的运作模式作甄选程序,亦将这些程序制度化。有关的程序会继续按现行的机制受公务员事务局,或公务员用委员会的监察。我们认为这套公平、客观及具透明度的机制,可以避免做成所谓马房文化。
第三方面,就退休后服务合约计划,我们亦希望将其制度化和完善化,令到职系及部门首长在聘用退休公务员担任合约工作方面能够有多一些弹性。
计划会以合约形式聘用退休公务员,最主要的是他们的工作是因为要求公务员一些专门知识或经验,而这些职务亦都因为有时限性,或紧急,又或是兼职性质,所以不适宜由公务员的编制职位担任。在职位供退休公务员申请的情况下,我们亦要求管方以透明及客观的程序甄选。
第四点是关于精简公务员离职后从事外间工作的规管。我们曾征询职系及部门首长后,认为大约有150个较低职级的职系,而其最高薪级点是不超过总薪级表第十点或同等水平,可以适合一律批准在离职后从事外间工作。这些例子包括在文职中的邮差、康乐助理员;至于在纪律部队方面可以包括警员或消防员。
但我们都会建议要有一定的条件。第一,有关的公务员要在政府服务的最后两年没有涉及政府与准雇主有关的事务;第二方面亦需要符合基本的工作限制,主要是不能参与竞投政府的合约,或投标项目等。
下一步工作,我们会再进一步与职系和部门管方,职方以及其他有关方面,例如公务员用委员会商讨,希望敲定细节和指引,亦对公务员事务规例作出适当的修订。正如我刚才所说,我们希望能够在今年年中落实以上的措施。
为了应付未来出现的人口挑战,以及对私营市场,或公营及资助机构起着示范作用,同时亦确保政府部门在这期间继续维持运作效率及公共服务的质素,亦要避免人手错配,阻碍晋升,缺乏健康更替等问题,我们认为以上是一个务实和平衡的方案。
政务司司长:谢谢,请保安局局长。
保安局局长:多谢政务司司长。刚才司长已经提过,在今年《施政报告》中,其中一项工作是延长市民工作年期、释放本地劳动力的措施。我们可以看到,保安员是少数有法定年龄上限的行业之一,而当中大部分的保安员都是持有所谓乙类的保安员证。乙类保安员证是可容许保安员从事各种不同类型处所担当无须携带枪械的保安工作。现时乙类保安员的年龄上限为65岁。考虑到人口政策的目标,以及保安业的情况及监管需要,我们会向保安及护卫业管理委员会建议适度放宽有关的年龄上限。
刚才我提及的委员会是制定保安员发牌准则的法定机构。我们会尽快向委员会提出放宽乙类保安员年龄上限的具体建议,并希望在今年上半年内提交予立法会保安事务委员会作讨论。我们在制订这建议时,已经小心考虑业界及劳工团体所提供的意见,因此我们的建议其中考虑的一个重点是,除了是他们的意见之外,亦需要确保保安业的服务质素。
根据《保安及护服务条例》(香港法例第460章),管理委员会制定发牌准则,在他们制定后,我们还有两个步骤要做:第一,须先提交立法会省览,然后经立法会批准后,刊宪作实。
下一个题目想跟大家介绍的是,吸引外来人才的优化措施。正如司长刚才说,长远来说,香港正面临人口老化问题,因此我们需要在此时考虑推出一些措施,吸引外来人才,以补充香港老化的劳动力,促进香港经济发展。
在此我会提及五项措施:一、推行试验计划,鼓励香港移民的第二代回流;二、放宽逗留安排的时限,鼓励外来人才以香港为家;三、优化「优秀人才入境计划」;四、吸引海外投资者来港创业;最后,我会提及研究制定人才清单的可行性。
首先谈谈鼓励香港移民的第二代回流方面。第一,我们将推出一个试验计划,便利已移居海外的中国籍香港永久性居民的第二代回港发展。
相信大家都知道自一九八○年以来,有不少香港人移居海外,据我们估计,共有80万之多。他们的下一代不仅认识外地语言及文化,而且与香港有相当的联系,如果能吸引他们回港发展,我们相信会有助建立一个更好、更多元化的香港人才库。
在计划下,申请人须符合五项主要条件:一、年龄介乎18至40岁,在海外出生;二、申请人的父或母持有有效的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证,并在其出生时,已经定居海外的中国公民;三、具有良好教育背景、技术资格或经证明的专业技能以及有关工作经验和成就;四、具备良好的中文或英文能力;五、具充足财政能力,可应付申请人的日常生活和住宿开支。
这计划有一个特点,就是申请人不须根据「一般就业计划」的要求,他们无须在来港前已获得聘请。他们亦可带同配偶及18岁以下未婚而受养的子女一同来港。如申请获批,他们先可获准留港一年寻找工作。一年后,我们会视乎其收入,如果其收入维持不变,可以自供自给的话,我们会容许他继续在香港居住。
第二是关于放宽逗留安排鼓励外来人才以香港为家。现在我们有数个政策可以输入外来人才,首先我提及的是「一般就业政策」,第二是「输入内地人才计划」。
「一般就业政策」适用于内地以外的地方,而内地方面我们我有一个「输入内地人才计划」。
根据上述两个计划,在香港工作的人,现时可以停留的模式是1+2+2+3,总共八年。大家或会问为甚么是八年呢?主要原因是如果一个人连续在香港居住七年,就可以申请核实成为香港永久性居民。所以我们一向容许了一年的空间,即不管你住满七年后立即去申请,而申请时又同时要申请延期逗留,这会对申请人带来很大的不便,所以我们会以八年作为一个时限。
至于优化措施又为何?可分为以下数项:
第一,是把1+2+2+3改为2+3+3。即是,如果(申请人)甫到港后便获批在港工作,一经批准会是两年,然后是三年,再三年,合共八年,比现时的政策模式做少一次延期居留。另外,若是顶尖人才,在他逗留两年后再申请时,会一次获批六年。在这六年间,我所指的是顶尖人才,申请人将不受其他逗留条件限制。换句话说,他可自由转换工作。这些顶尖人才是以甚么作为评审基准?基准就是当在他申请延期时,我们会审查其所缴付的薪俸税,如果他每年的入息到达某水平,我们就会以此做法处理。而该(收入)数字为何?我们初步构思为(申请人)每年收入不少于港币200万。
此外,我们亦有一个「优秀人才入境计划」,此计划主要是一个计分制计划。正如我刚才说,现行政策的逗留模式是1+2+2+3,优化后我们亦会一样,不过会有所调整。
先说同样的部分,根据「优秀人才入境计划」来港居住的优秀人才,我们会由1+2+2+3变成2+3+3共八年;如果是顶尖人才,即我刚才提及以每年收入及薪俸税税单作标准的话,就是2,第一次是2,然后是6,一样是八年。在优秀人才计划内还有一项「成就计分制」,即是在一些顶尖,特别是在某一方面有成就的人士,在此我举一些例子,例如奥运金牌得主、国家或国际奖项得主,这类人士在他第一次入境时,我们会一次性批准八年(逗留期限)。换句话说,该人已不需要申请延期,住满七年就可以要求核实永久性居民的身分。
至于在「优秀人才入境计划」内,我们有一个具体的计分制,并会有一些改动。在这些改动之中,现在我提出的,主要有两个比较重要的地方。如果一些毕业于国际公认知名学校的申请人,他们可额外获得30分;又或者具有两年以上国际工作经验的话,亦都可以额外获得15分。
第四项要提的是吸引海外投资者创业计划。我们常常说投资者,其实,请大家注意,在「一般就业政策」内有一项来港创业的签证申请。现时的要求是要有关的申请人来香港创业时要为香港带来一个重大的贡献。我们会将「一般就业政策」下所需的考虑因素细化,说明得更清楚,令有意申请的人士更容易明白我们的要求。因此我们会详细讲出我们考虑的各项因素,包括业务计划、财政资源,预计每年能做多少生意,他会于香港作出多少投资,在本地开设的职位数目或者是会引进那些新科技或技能。同时,为顾及一些有创意的创业者,他们亦获得支持的话,虽然这类创业者可能在资金和各方面较少,但我们仍然会考虑。现在我举些例子给大家:例如投资推广处的「SmartmeupHK」创业计划、香港科技园的培育计划、数码港的培育计划等。如果他们获得这些计划的支持,我们会考虑他们的申请。
第四项是各位传媒朋友都感兴趣的,而昨天开始到今天都有相当多报道,就是于一月十五日开始我们会暂停「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
在二○○三年推出计划时,相信大家都知道正值香港经济衰退,我们需要吸引外来资金来港以刺激经济增长。然而,时到今天,整体社会的情况已有所改变。香港的投资市场不乏资金,因此投资移民,纯粹投资资金的移民,我们不再觉得可以成为我们重点罗致的对象。相反,我们应聚焦吸引企业家,促进香港的企业。我们在昨天宣布时已经明确指出,现时入境处尚有大量的申请未处理,未处理的申请有12 000多宗之多,而处理亦需要一段时间。
如果是昨日已提交的申请,入境处仍会继续办理。此外,我们亦有一个过渡性安排。在此计划内虽然绝大部分,超过百分之90的申请人都获我们原则上的批准后才作投资,但仍然有少部分人,非常少的人,是先作投资,然后才提交申请表。于昨日以前,已经完成投资金额的话,他们是仍然在完成投资后六个月内亦可提交申请,我们仍然会接受。
第五点亦是最后一点我想提及的是人才清单。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在吸纳优秀人才时都会制作一些人才清单,令大家都知道该地方需要哪些专业。同样雇主亦可以知道哪一个专业可以通过优惠的情况而招聘。经过我们初步的研究,亦决定政府会研究制定人才清单的可行性,令我们能更有效及聚焦吸引高质素人才来港。
除资本投资计划外,我们打算各项刚才提及的措施都会于今年第二季开展。
我们亦会透过特区政府驻外办事处加强宣传各项计划,并会继续不时检讨上述吸引外来人才的入境政策,以配合需要。
政务司司长:现在请劳工及福利局局长。
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司长、各位好,我很扼要地说一说我们如何以具体措施释放一些劳动力,包括不同的群组,由妇女、长者、少数族裔到不同阶层,我们都有一些具体措施。首先,我想说一说在妇女方面,要加强幼儿照顾服务,因为有很多妇女都说她们有意思出来工作,但照顾小朋友有些问题,亦有很多家务。那么如何释放妇女劳动力?第一,我们会在托儿服务方面大幅增加名额。我们在未来数年会增加5 000个名额,是六岁以下的幼儿照顾服务,在下一个财政年度我们会率先提供1 200个。另外我们亦会陆续规划一些特定的、独立的幼儿中心,会尽量争取多一些这类处所,提供多一些(名额);同时亦会鼓励一些非政府机构在重建、扩建和加建项目的时候──我们有一个大型的项目,即是特别土地用途计划(私人土地作福利用途特别计划)──亦鼓励非政府机构、社福机构可否在自己的地方提供多一些附设的幼儿中心,反应是正面的。另外,我们在政府大楼规划,包括将军澳将来的政府大楼,希望能够提供一个先导计划,让员工可以留下小朋友,作托儿服务的试点。
第二,我们亦想充分利用祖父母。现在很多祖父母已退休,但下一代却不太相信他们懂得照顾小朋友,所以我们觉得应该要好好训练祖父母,有一个比较有规范的课程,让他们有信心,真正发挥祖父母的功能,一举数得。我们还会展开一个顾问研究,长远地看整个幼儿照顾的定位和资源投放等等,我们会全面去看,在下一个财政年度我们会展开去做。
另外,我想提一提年长一点的小朋友──即6至12岁或正就读初中者,我们亦有一些课余托管服务会大幅增加。为配合明年的学年,我们的携手扶弱基金已预留二亿元的专款做这件事。我们会配合商界和有关的团体以及学校的协作,我们希望在未来数年,如果计划推出后是根据我们的时间表的话,每年可以做到最高有一万名学生受惠,所以从数目中你可以看到我们是在说一个颇庞大的支援计划。
在长者方面来说,我们希望多一点长者,如果是身体好、健全,可以继续贡献社会。劳工处有一个中年就业计划,现在有3 000元的在职培训津贴,最高去到六个月,我们会将此津贴扩展至兼职,因为部分长者未必能做全职的工作,兼职我们也欢迎。另外,我们在劳工处就业网站的互动就业服务亦会有一个专题网页,字体会放大,让有「老花」者容易一点去看,即所谓方便用家,这些一连串我们都会做。当然我们亦会做宣传教育,呼吁雇主应该提供一些对长者友善的工作环境等等。
在残疾人士方面,我们同样会加强劳工处的服务。有很多雇主聘请了残疾人士之后,最重要的是能提供跟进服务,我们将来会由三个月延长至六个月,让雇员可以安心适应工作间,这点是重要的。
另外,少数族裔同样重要。在未来一年,我们会为少数族裔举办一些共融招聘会,希望能够特定地、针对性地帮助少数族裔。劳工处正推行试验计划,招聘一些少数族裔的青少年当「展翅青见计划」的大使,在就业中心协助沟通,作少数族裔求职者的中间桥梁,初步反应是很正面,所以我们会在将来检讨会否大幅在这方面有一些发展。
大家都很清楚建造业人手不足,在过去一、两日政府已宣布了一个新的做法,希望能在现有的补充劳工计划机制上进一步优化,目的是希望能够灵活一点输入(建造业)技术劳工,从而灵活地在相关的公营工程项目能够有充分的劳动力。但我强调,我们一定要确保本地工人优先就业、不会影响他们的工资、以及在不会影响他们的劳工权益的基础上,进行这个优化的工作,亦会与劳顾会紧密连系。
我们也会有一个专为建造业而设的就业招聘中心。事实上,劳工处在这数年来已经有两个中心──一个是饮食业,另一个是零售业,反应是相当好,是专为这两个行业而设。我们汲取这个成功经验,希望同样能在建造业方面推行。
最后,我想说一说长者积极乐颐年。很简单地说,我们会推动多一些长者学苑的发展,让长者可以终身、持续地学习,能够有一个丰盛活跃的晚年。
最后,大家都知道二元乘车优惠的反应相当好。我们会在三月底扩展至绿色专线小巴,到时有380条线,七成八会投入服务,我们会在三月底推行。我们估计政府劳福局须投入额外2亿1,000万元,总共约8亿1,000万元,全面地将二元计划覆盖至有关人士。多谢。
政务司司长:最后请教育局局长。
教育局局长:大家好,我今日会就人口政策内培育年轻一代,集中谈关于职业教育措施、推行情况及展望。
职业教育是为中学毕业生或离校生及在职人士提供多些学习机会,培育香港所需要的人才,对香港的经济发展相当重要。但是,部分社会人士比较侧重传统学术途径,有些亦未充分了解职业教育体系内的衔接、选择及有关的资历认可。因此,行政长官在二零一四年《施政报告》特别强调,「每个人有不同的兴趣和才能,主流教育未必适合所有青年人,政府应重新确立职业教育在教育系统中的定位,并引导年青一代建立选择职业的正确观念。」
在去年的《施政报告》中,有多项与职业教育相关的措施分阶段推行,我在此特别提及四个范畴:
(一)成立推广职业教育专责小组的工作进度;
(二)推行职业教育和就业支援先导计划;
(三)提供学生工作实习机会;以及
(四)成立资历架构基金。
我现在逐步跟大家说,在推广职业教育小组的层面,为了令职业教育成为具有吸引力的升学途径,改变部分社会人士较侧重传统学术途径的固有倾向,我们去年六月成立推广职业教育专责小组,制订在社区推广职业教育的策略和具体建议,加强社会大众对职业教育的认知和认受。
专责小组至今已举行了三次会议,并在去年六月至八月举行不同活动以收集持份者不同的意见,亦作问卷调查,详细情况我不在此谈,因为小组今年年中便会提交报告,不过有一、两点进度资料大家可能有兴趣。
据我初步了解,在问卷调查过程中,有78%受访家长认为本港职业教育的形象其实非常正面或颇为正面;相反,只有9%受访家长认为本港职业教育的形象颇为或非常负面。这个对我们在推广职业教育时相当重要,亦有助我们考虑如何建立有关自信心的部分。
专责小组未来的工作重点如何?我觉得他们在四个范畴正在努力工作:
(一)如何提升职业教育的专业形象;
(二)如何向持份者提供更多有关职业教育课程及相关行业的资讯;
(三)加强业界的参与;以及
(四)加强宣传资历架构等。
我希望年中收到他们的报告后,可以详尽地了解。
第二,在职业教育和就业支援先导计划方面,以中三离校生参与建造业下的机电业先导计划为例,好处是边做、边学,亦有工资。这个为期四年的培训过程,全日制学习期为期一年,学习与工作并行期为期三年。在四年的培训期内,学员可获得雇主提供合共30,800元的职学金,是培训期的津贴。在第二至四年的学习与工作并行期内,学员可获得政府提供平均每月津贴2,000元,而雇主每月提供最少8,000元工资,让他们一方面能工作,一方面能学习,并在毕业后对工作的收入和职业安排有这一方面的管理。
第三,是工作学习实习机会。我们在二○一四/一五学年,拨出经常拨款,向职业训练局提供一些同学的工作实习机会,整体来说,会有超过9000名同学会在这方面受惠。
第四个部分是资历架构基金,我们在去年九月一日成立10亿元的资历架构基金,作为一个比较稳定的资金来源,支持各个有关资历架构的活动。自从二○○八年推行至今,我们已经有19个行业培训谘询委员会成立,涵盖本港劳动人口52%,并不断增加。
展望未来,我们希望更加能够参考多些本地及外地、内地良好的做法和经验,加强我们措施的建议部分。第二,要加强宣传职业教育在资历架构下的多阶进出可以如何互相配合。第三,支援学习和工作并行的工作实习,加强商校合作亦都重要,亦是今年《施政报告》措施特别强调商校合作的推广及加强,最后是提升职业教育的形象。多谢。
完
2015年1月15日(星期四)
香港时间19时1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