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英文版 寄给朋友 政府新闻网
立法会三题:改善青少年体能及健康的措施
*******************

  以下是今日(三月十八日)在立法会会议上马逢国议员的提问及教育局局长吴克俭的答覆:

问题:

  由教育局、香港儿童健康基金和中国香港体适能总会合办的学校体适能奖励计划,在二○一三/一四学年分析约十万名学生的体适能数据后发现,学生总体的体能表现在各方面(例如男生的手握力和心肺功能,以及女生的柔软度),均逊于内地、新加坡及欧洲的学生,而且有两成七的学生体重过高甚至属痴肥。此外,心脏病和糖尿病患者据报近年有年轻化的趋势,而肥胖和缺乏运动可增加患上该等疾病的风险。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会否检讨中小学体育课程的内容,以及增加体育课时数,以期提升学生的体能;如会,详情为何;如否,原因为何;

(二)有何措施鼓励及支援学校和体育团体举办课余体育活动,并加强它们和家长三者相互合作推广体育文化,培养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及

(三)有何其他措施应付学生体能较差、相当比例的学生体重过高,以及心脏病和糖尿病患者年轻化的问题?

答覆:

主席:

  就马议员的三部分提问,现回覆如下:

(一)「健康生活方式」是课程改革下重要宗旨之一。除体育课程外,我们亦透过不同的学科,以及全方位学习模式渗透健康生活相关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推动学生建立健康生活模式和习惯(包括参与体育活动)。目前,教育局正检视及更新各学习领域的课程指引。在体育课程方面,我们会持续发展学生活跃及健康生活方式,鼓励他们多做运动;并采取不同措施,帮助学校建立体育文化。

  课时方面,小学及初中体育科占总课时的百分之五至八(即每星期约80至120分钟),高中的体育科课时最少为总课时百分之五(即每星期约80分钟)。有关安排是因应各学习领域的学习需要,经过全面考虑而取得平衡,得到教育界广泛的认同。

  体育课程的推行并不局限于体育课时内,学校可于课余时间多举办各种活动,并开放体育设施,让学生养成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习惯,提升他们对运动的终身兴趣。

(二)为培养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和推动体育文化,除了现有的课程外,教育局亦透过不同措施,加强学校、体育团体和家长的合作,包括:

1)提供津贴予学校购买体育用具和聘请教练;

2)与其他政府部门和非政府组织合作,举办不同类型的体育活动,如学界体育及舞蹈比赛、学校体育推广计划、学校体适能奖励计划等,并免费或以优惠费用让学校优先预订公共运动设施;

3)开办教师专业发展课程;

4)透过学校组织亲子体育活动,如水、陆运会等,并增设亲子接力赛;以及

5)与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协办「学校体育巡礼─我智Fit」计划,促进家长和学生多做运动。

(三)为针对学生体能较差及体重过高等问题,局方已联同其他部门透过多项措施,改善有关情况。例如:

1)在提升体适能方面,透过「健康及体适能」课程和举办不同的活动,如跳绳强心计划和学校体适能奖励计划等,以提升学生心肺功能,改善体质;

2)在健康推广方面,教育局亦联同生署推行「幼营喜动校园计划」和「健康饮食在校园运动」;除在学校中推广外,生署更在社区教育层面展开「有『营』食肆运动」和「我好『叻』」社区健康推广计划」,向学童及其家长推广健康饮食及体能活动,以预防及对抗儿童肥胖,减低儿童患上非传染疾病的风险;以及

3)在健康服务方面,为了帮助儿童培养运动的习惯及协助有需要的学生,生署在母婴健康院推行亲职教育计划,为中小学生提供学生健康及转介服务,以及邀请学生参加「恒常运动健体班」或「活力Keep Fit班」,为超重学生比率较高的学校,提供到位的支援。

  教育局亦联同香港心脏专科学院推行「安心校园」计划,提供「安心」教育讲座,增加师生对心脏健康的认识。此外,生署于二○○八年发表了一份名为《促进健康:香港非传染病防控策略框架》的策略文件,政府于同年成立由食物及生局局长出任主席的防控非传染病督导委员会,并在委员会下设立饮食及体能活动工作小组,联同政府不同部门合作,以减轻由不健康饮食习惯、缺乏体能活动和超重及肥胖引起的健康问题。



2015年3月18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4时46分

列印此页